父亲最后的珍藏

2018-05-23 09:22牛兰学
紫光阁 2018年5期
关键词:账目共产党员荣获

牛兰学

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看到一个手绢精心包裹着什么东西,我打开一看,是一些证件。最早的是1960年11月锦州铁路局发给他的工会会员证,那一年他29岁,照片上的他英俊潇洒,而我3年后才出生。最晚的是2008年县金凤市场发给他的先进工作者证书,这份证书是他一生获得的最后的荣誉。这一年他77岁,受雇于市场门卫工作已经5年。鲜红的证书像钥匙打开了我对父亲断断续续的记忆闸门。

父亲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建国前在县完小学习,后随爷爷种地,农闲季节做点小生意,建国后成为一名工人。他亲眼看到了共产党是为人民办实事的组织。1961年国家困难,他响应国家号召从工厂回到农村,当上小队会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小队长、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村支部副书记等。年龄大了以后让位于年轻人,后来到县城市场看大门,和母亲一起安度晚年。2013年因病去世,享年83岁,至今已近4年。

父亲的党龄长达半个世纪,在我的印象里他既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又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那时荣获先进称号就发一张奖状,记得我家里的土墙上密密麻麻贴着许多父亲的奖状。有公社(乡)的,有县委(县革委)的,最高奖励是父亲荣获的邯郸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每年把它们小心翼翼贴在或钉在墙上,非常珍惜这些荣誉。可惜,因为多次搬家那些奖状没有办法起下来,没有保存至今。那些奖状其实就是他作为党员的红色脚印。

他做会计大约5年,哪怕一分钱的错账都没有发生过。他常常守着算盘一拨拉就是一个晚上,直到账目分毫不差。他常说,做人只能算计自己,不能算计别人。不做会计后,他用一个小木箱保存这些账目达十几年。只要有人查账,他就打开账目让人查看,让查账的人口服心服,也还大家和自己一个清白。他教育我们,不要让人戳脊梁骨,要清清白白做人。

当生产队长、大队长时,他总是早起晚归。天还黑黑的,他就早早起来敲钟,集合大家出工、分配活计。然后,自己挑一份最苦最累的活干起来。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天黑。他说,只有自己带头,才能管理别人。有一年麦收时,为了赶时间,他在马车上负责装车,不小心摔了下来,腰疼了几十天,也没有休息(晚年查体时,才发现已经骨折,后来自行长好)。记得有一次,家里需要蒸饅头,我放学替母亲出了会儿工,父亲坚决没有为母亲记工分。那时,在村里蹲点的干部吃派饭,父亲常常领他们来我家吃饭,家里是既搭工夫又贴钱。在搞好农业的同时,他谋划养鱼、种树、办砖瓦厂等带领村民致富,使得我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受到全村群众的赞誉。

80年代初,许多人找组织落实工人身份政策,父亲没有上访,而是一直当农民,没有给组织添麻烦。晚年父亲在农村老家和县城轮换居住。在村里时,打扫街道、胡同卫生,调解邻里矛盾等。上交“三提五统”(相当农业税)时,父亲总是主动带头上交。村里修路时,他带头集资500元。在县城关心县里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在金凤市场看大门时,接听电话一路小跑,为值班人员熬粥、烧开水,雨天准备雨伞,甚至打扫厕所卫生等,受到干部职工一致好评,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父亲晚年时,我担任县里一家国企负责人。忽然有一天,父亲从家骑车几十里找到我说,听说你近段经常大吃大喝,我看看有没有这事?!我解释说,近一时期客户业务较多,来了以后去饭店吃饭,带着自产酒,连包装都没有,算是工作餐,没有大吃大喝。父亲嘱咐说,要只为公家干事,不占公家便宜。

父亲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遵守党章。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他无怨无悔地做了一名党员该做的事情,也为孩子们做出了榜样。他留下一座破旧的老院,没有留下任何金钱和值钱的物品,只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争先创优、珍惜荣誉。至今,他的后代有5位党员。我的党龄已经33年,同样荣获了上百本各级先进荣誉证书。遵照父亲的嘱托,在他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们立碑纪念,墓碑的简介上特别注明他的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猜你喜欢
账目共产党员荣获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我刊2020年荣获3项奖励
我刊2020年荣获3项奖励
我刊2020年荣获3项奖励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算盘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政府支出(一般收入账目及各基金)
政府收入(一般收入账目及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