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斌
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康复科,江苏无锡 214194
偏瘫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后遗症,指患者肢体、面部肌肉、舌肌等部位运动障碍[1],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干预,会导致其丧失生活基本自理能力,严重减低其生活质量。该研究将针刺运动疗法与肢体功能训练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旨在分析其疗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现报道如下。
对象为该院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将其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中,年龄在4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2±1.83)岁。观察组中,年龄在 43~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1±1.85)岁。 两组资料经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年龄在40~75岁之间;临床症状均符合偏瘫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严重关节疾病者;精神疾病者;严重心肺疾病者;不同意该次研究者;局部皮肤感染者。
1.3.1 基础治疗 两组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均给予基础病的常规用药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等,对其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做好及时处理工作。
1.3.3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肢体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再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具体方法见下:针刺运动疗法:嘱患者取卧位,操作者采用点、按、揉等手法对其偏瘫肢体进行操作,时间为1~3 min,操作过程中重点对患者患侧肩、肘、膝周边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采用1.5寸毫针,对患者足三里、肩贞、天宗、肩髃、三阴交、外关穴、曲池等穴位进行施针。施针前对患者局部皮肤行常规消毒处理,随后进针,得气后留针20~30 min左右,留针过程中行针1~2次,施针手法应遵循虚补实泻的原则[2]。起针后对患者患侧肩、肘、膝周边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时间在2 min左右。1 次/d,6 次/周。
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Meyer平均法评定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
研究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对比(±s)
组别FMA Barthel FAC观察组(n=15)对照组(n=15)49.39±12.73 40.18±8.44 85.7±7.7 77.8±9.0 3.8±0.3 2.7±0.2
偏瘫为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的病因主要为各种脑血管疾病引发,随着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提升,近年来偏瘫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长中。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干预会导致其出现肌肉萎缩,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家庭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配合肢体运动训练对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不同因素导致的脑卒中,均会造成机体脑组织局部血供异常,进而出现缺氧缺血的现象导致脑组织坏死,使得机体各部位出现相应体征及临床症状,其中偏瘫是常见的一种神经功能缺失症。患者出现偏瘫后会降低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及时给予偏瘫患者治疗,其病情将在治疗后1~3个月恢复到最大程度,恢复期3个月之后患者会因继发性障碍恢复会逐渐变慢,因此早期对患者介入针灸治疗意义重大,可促进其快速恢复。
中医理论认为,偏瘫为气虚血瘀,导致脉络阻滞引发,因此治疗原则应以通经活络为主[4]。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近年来被逐渐用于偏瘫治疗中。其通过针刺和运动相结合,在对患者施针治疗过程中或施针治疗前后对其患侧进行活动,可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运动疗法主要包括早期被动运动与稳定期、恢复期主动运动。针刺疗法用于偏瘫患者中可起到通经活络、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通过对患肢刺激性治疗,促进其脑功能代偿区对功能障碍区建立支配信号[5]。通过对患者足三里进行刺激,可一定程度提升患者脑灌注量,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微循环及血管弹性。通过点揉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可改善局部血供、肌肉营养代谢,解除肌肉痉挛,使患侧肌肉做被动运动。同时配合肢体运功训练,可有效增加患者患侧关节活动范围,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早期肢体训练主要为被动训练,指导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稳定期、恢复期主要为主动运动,指导其将双膝屈曲并拢、十指交叉,健手握其患手,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患肢做上举运动训练。指导患者洗漱、穿衣脱袜、上厕所等日常生活运动训练,嘱患者家属积极协助、配合患者,促进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指导患者从坐过度到站立、行走,待其可直立行走后对其进行负重训练,使其可足掌着地。训练强度、时间、次数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主。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针刺运动配合肢体功能训练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明显更好,提示此法治疗偏瘫患者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针刺运动疗法配合肢体运动训练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局部血供,解除肌肉痉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1]佟帅,苏李,吕海波,等.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5):399-402.
[2]邱林,刘艳春.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4,34(9):1827-1828.
[3]张磊,刘涛杰,娄安华,等.针刺“五泉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 [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40-42.
[4]方正荣.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291-292.
[5]黄玮.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