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成德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内蒙古赤峰 025450
脑梗死即脑组织局部神经功能丧失,亦或是发生意识障碍现象,这一病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诊治难度大,患者的预后质量往往不甚理想。尽管目前临床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对患者的生理症状可达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心理障碍仍难以得到有效改善[1]。因而,对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会对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意义重大。该文将重点探讨针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康复措施,在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方面的价值作用,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71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 20例,女 16例;年龄 45~83岁,平均年龄(64.7±8.9)岁;病程 5 h~2 d,平均病程(8.6±3.2)h。 对照组:男 20例,女 15例;年龄 46~84 岁,平均年龄(65.8±8.6)岁;病程 6 h~2 d,平均病程(9.1±3.7)h。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均与中华神经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6年版)》脑梗死诊断标准相一致,并经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性统计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组间对比研究。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评估、康复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人性化护理措施:①住院环境。应确保病房环境内温湿度始终处于适宜的范围之中,并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且光纤柔和,避免环境噪音干扰及强光刺激。设计方式与布设形式应当尽量体现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对病房内的家属人数应予以控制,以免过分嘈杂。还可在活动区当中摆放一些杂志、报刊以共患者与家属阅览[2]。②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常识,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使患者能够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与患者开展沟通交流时多采取鼓励性的话语,使患者增强康复自信心,并通过情绪转移方法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支持,将患者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以便能够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组织患者间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分享自我感受与经验,并互相鼓励,以达到互帮互助的作用效果。③康复护理。向患者宣讲接受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可采取书面、口头、多媒体等多种宣讲方式,并指导患者开展自我护理,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脑梗死并发症防治知识,并同时注意各项用药安全、运动及饮食禁忌。指导患者可开展适当的功能性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循序渐进加强训练强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质量[3]。
①对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做出评价,完全依从: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当天康复计划;部分依从:需在医护人员督促下方可完成当天康复计划:不依从:不能完成当天康复计划。②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做出评价,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做出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做出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理康复效果越好[4]。
对患者的各项统计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观察组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比较[n(%)]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14.860,P<0.05;t=6.415,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NIHS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Barthel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6)对照组(n=35)t值P值29.97±6.25 29.89±6.31 0.054>0.05(11.64±2.01)△(17.55±1.24)△14.860<0.05 33.65±8.54 32.76±8.82 0.432>0.05(78.89±20.66)△(50.94±15.63)△6.415<0.05
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以人为中心,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关怀。有研究表明[5],人性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在该次研究中就针对71例脑梗死患者采取了人性化康复护理措施,通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及循序渐进式的康复指导,确保患者能够加强对自身疾病的清楚认识,协助患者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强度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临床康复效果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开展人性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预后质量,有着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1]张玉芳,赖素勇.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3,34(4):655-656.
[2]罗坚,梁德贞,梁琴,等.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11(2):125-127.
[3]许冬云,彭素萍,张家琼,等.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效果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6-1238.
[4]崔莉.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07-2808.
[5]黄海燕,张丽华,沈碧玉,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早期转归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4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