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

2018-05-23 06:57薛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盆底盆腔康复训练

薛娟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产一科,河北定州 073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性疾病是一种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的临床表现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管脱垂以及生殖道损伤等[1]。一般情况下,初次阴道分娩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较大,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康复训练,该院妇产科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对来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该院进行分娩的患者8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高为36岁,年龄最低为21岁,平均年龄为(28.15±3.54)岁,孕周最长为41周,孕周最短为37周,平均孕周为(38.56±1.32)周;在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高为36岁,年龄最低为19 岁,平均年龄为(27.98±3.65)岁,孕周最长 40 周,孕周最短为 36周,平均孕周为(38.12±1.35)周;经过调查,在这80例产妇中,初次妊娠65例,再次妊娠15例,分娩为男婴43例,女婴为37例,采取阴道分娩45例,采取剖宫产35例;患者在年龄、孕周、妊娠次数、胎儿性别以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具体情况公告如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生产后的健康教育;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康复训练,主要是采取盆底肌肉训练,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等方法,每周进行两次康复训练,每次康复训练要超过20 min,一共进行训练超过10次,具体的康复训练次数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决定。

1.3 评判标准

主要评判患者盆腔器官脱垂I度的发生率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此来表现两种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

1.4 统计方法

将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I度、II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I度、II度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I度、II度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n(%)]

3 讨论

一般来说,盆底康复训练分为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便是该文所提到的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法,可以将损伤的肌肉、神经等进行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的特点是循序渐进、适时适量以及持之以恒。所以进行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时间较长的方法,需要患者以及患者的长久的合作与配合[2]。

该文就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I度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

[2]黄润强,赵亚娟,崔明华,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2):177-178.

猜你喜欢
盆底盆腔康复训练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