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安徽 黄山 245000)
祥云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廊桥-里东坑深大断裂从本地区穿过,北东侧有江南深断裂,南西有旌德-漳前深大断裂和宁国-绩溪大断裂(图1)。区域上,从震旦至三叠系的盖层均有出露,在祥云附近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为一套砂岩组成的碎屑岩建造;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主要由太平岩体、黄山岩体、廊桥岩体和旌德岩体,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源。
祥云地区出露地层自老到新依次为志留纪霞乡组(S1x)、河沥溪组(S1h)、康山组(S2k)、唐家坞组(S3t),为一套碎屑岩建造。
霞乡组(S1x):根据岩石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
下段(S1x1):深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粉砂岩夹灰黑色炭质页岩,底为灰~灰黄色中厚层细砂岩。
中段(S1x2):灰绿色、暗灰色厚层状细砂岩夹中层状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细砂岩具球状风化。
上段(S1x3):灰绿色页岩及黄色泥质粉砂岩,夹青灰色中层状细砂岩,细砂岩具球状风化。
河沥溪组(S1h):主要岩性为下部:灰绿、黄绿色中厚层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砂岩;中部:黄绿~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与灰白、浅紫色细砂岩互层;上部:灰绿、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与棕色薄层粉砂岩互层。页岩中含泥质结核多,易球状风化。
康山组(S2k):主要岩性为黄、黄绿、灰色中厚层细砂岩与中厚层砂质条带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唐家坞组(S3t):依据岩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紫红、黄绿、灰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砂岩、砂岩夹灰色钙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含泥砾。中部为灰白、黄绿、紫红色厚层石英砂岩、细砂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有时呈互层,有时夹含砾砂岩。上部为砂岩。
该区大的构造为北东向的祥云断裂,该断裂为区域上廊桥-里东坑深大断裂的组成部分。祥云断裂的次级近东西向以及北东东向次级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含矿构造。与金有关的矿化为硅化、毒砂矿化,与银有关的矿化为黄铁矿化、毒砂矿化,与铅锌有关的矿化为方铅矿、闪锌矿化。矿化可能受到多次构造破坏,地表仅能见到零星细小矿化体。
图1 区域构造简图
图2 祥云地区地质特征图
该区北部为廊桥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中部发育一花岗闪长玢岩岩珠。该岩珠与成矿关系密切。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江南断裂南侧,太平褶断带北部。出露地层为志留纪唐家坞组,主要岩性为灰白、黄绿、紫红色厚层石英砂岩、细粒砂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时呈互层和乳白色、黄绿色中厚—厚层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
矿区北部由泥盆纪五通组(D3w)至三叠纪青龙群构成靠山向斜,倾向总体呈北东向。矿区南部为晚侏罗纪侵入的榔桥岩体(Jγδ2),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榔桥岩体的不同岩性由同源岩浆的不同演化次序侵入体所构成,其中花岗闪长岩为相对早序次侵入体,而二长花岗岩则为相对晚序次侵入体,岩石化学成分SiO2分别为66.43%和67.38%,为同熔型花岗岩类。
矿床受控于榔桥—里东坑断裂破碎带,金多金属矿体亦产于蚀变破碎带内。
(2)矿床地质特征
乌溪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由三条矿带若干个矿体组成,矿体呈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延伸稳定,其总体走向北东,向南东倾斜,倾角在65°~85°之间。
矿石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车轮矿、闪锌矿;次要金属矿物为黝铜矿、铜蓝、白钨矿、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少量斑铜矿、黄铜矿、钼铅矿、辉铅铋矿、斜方辉铅铋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以及少量的菱铁矿、方解石、白云母、绿泥石、硅灰石。
位于祥云乡西侧直线距离约7Km。矿体位于祥云断裂上盘,并赋存在与志留系下统霞乡组(S1x)地层呈大角度斜交的F3断裂破碎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该破碎带长约2km,宽度15~80m不等,倾向北西,倾角51°~80°,局部见有(石英)闪长玢岩脉充填。破碎带内岩石蚀变明显,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毒砂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该区目前正在进行详查工作,沿F3断裂带已圈出大小不等的破碎带蚀变岩型低品位金矿体十余个,矿体长<300m,矿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及不规则似脉状赋存于破碎带的顶部~中部。主矿体(Ⅶ号矿体)沿走向、倾向因夹石造成其分支复合现象明显,地表探槽工程单工程矿体厚度0.99~24.77m不等,均厚8.59m,平均品位1.43g/t,矿体呈中间厚大,两侧分叉变薄;深部钻探工程单工程矿体厚度1.17~14.22m不等,均厚7.70m,平均品位1.84g/t,矿体延深<250m。矿石自然类型为蚀变泥砂质碎裂岩(角砾岩)-蚀变碎裂状粉砂质泥岩。在地表发育有深度小于10m的氧化带。矿石为分散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的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次为毒砂,少量白铁矿,微量锆石、金红石、白钛石、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由次生石英及硅化物、绢云母、泥质、石英、岩屑等碎屑物、方解石等组成。有用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金以细粒金为主,粒径0.01~0.05mm,其赋存状态以粒间金、裂隙金、单体金为主,包裹金少见。
通过与乌溪金矿和外桐坑金矿的对比,祥云地区成矿条件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前景较好。
(1)金成矿与NE或NEE向构造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化呈NE或NEE向展布,产于构造破碎带或构造角砾岩带内。该组构造为区域性深大断裂(廊桥-里东坑断裂)的次级或更次级构造,与区域性深大断裂相通,有利于导通深处的成矿热液和物质。
(2)金成矿与地层有关。据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查区志留系中的Au元素水系沉积物丰度为6.1×10-9,有着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且地层产状平缓,岩石较破碎,有利于地层中的金淋滤、迁移和富集。
(3)金成矿与蚀变有关矿化地段一般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毒砂矿化等蚀变,该蚀变组合反映出热液活动的特征,有利于金的矿化叠加。
(4)金成矿与花岗斑岩脉有。热液活动不仅为区内金矿化提供了热源条件,而且能提供一定的矿源,有利于金的矿化叠加。
有利的构造部位、丰富的原始矿源层(地层)、频繁的岩浆活动及其带来的成矿热液的叠加,是该地区金矿的良好成矿条件。通过类比,祥云地区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乌溪金矿、外桐坑金矿极为相似,均受控于廊桥-里东坑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赋矿地层均为志留纪地层,区内均发育于廊桥岩体同源的花岗斑岩脉。因此,祥云地区找矿潜力较大,应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
参考文献
[1]宣城幅l: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图说明书
[2]刘惠华 皖南泾县乌溪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3]李双 皖南乌溪斑岩型金矿床赋矿侵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4]赵永利 安徽省泾县乌溪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5]左延龙 安徽省外桐坑普查地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