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杰雄
摘 要: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以敏锐而细腻的文思触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症候。文章分别从婚姻情感的沉沦与救赎、群体性精神焦虑及其突围、人性善恶的开掘与质询、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的冲击等四个方面反映时代生活变革,呈现当代人的个体心理矛盾与生存困境。湖南中短篇小说作家对众生相的深描与社会各个角落的扫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现场感,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对于时代文化症候的思辨。
关键词:情感救赎;群体性焦虑;人性善恶;传统文明
文化是人精神本质的展示,社会文化是作为群体的人类精神状态的核心呈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①人类在社会群居过程中共同形成和拥有的精神取向和生活方式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整体氛围,社会文化发展史既是群体的演进史,更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史。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會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信仰的坍塌、人性的物化、精神领地的萎缩、人情的淡漠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仔细考察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真善美变得弥足珍贵,群体性存在焦虑和社会道德失范渗透到个体生命的日常生活中。当代社会文化发展在提供多元可能的同时,也日渐显露出消费经济的精神欠缺,转化在个体心理中则是人们普遍的精神失语。
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从当下一些典型精神问题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审美剖析,企图用文学文本呈现错综复杂、矛盾胶着的社会文化症候,思考生存意义的所在,探寻人类命运的最终归宿。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单位,家庭生活的动荡无疑是人们精神空虚、内心浮躁的最直观体现,离婚、出轨、背叛等婚姻致命伤已屡见不鲜,婚姻情感的沉沦和救赎受到作家的普遍关注。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老式手艺人没落,过去的淳朴民风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群体性精神焦虑折射出的众生相,这些社会病症都在作家笔下得到多维透视。同时,对人性善恶的双重开掘和深度质询也是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的鲜明特点,或以美丑对照原则凸显社会的浮躁成风、物欲、利欲,或以象征手法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呼唤,表现出深度的心灵自审。
一、婚姻情感的沉沦与救赎
婚姻情感一直是倍受作家关注的一个领域。黑格尔认为:“婚姻是精神的统一,其实质是伦理关系,婚姻的爱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②现代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但爱情不是婚姻的本质,婚姻作为男女两性灵、肉与物质生活的多面结合而存在。现代社会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价值观的多元化挤压着人们对婚姻家庭的信仰。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精神空间逐渐萎缩,使婚姻情感在褪去爱情的光环进入世俗生活中后陷入困境。
深圳作为欲望都市的典型代表,发生在其中的情感故事则更充斥着情爱、性爱和信任危机。柴画的《狼烟》以主人公朱苗条在深圳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写她与丈夫的婚变、家庭的纠葛、工作的变动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平凡人在现实社会中摸爬滚打的艰难经历,“狼烟”寓意着真实的社会蚕食不亚于遍地狼烟、残酷血腥的战场。朱苗条从一个农村妹子一步一步成长为银行高管,一次次在如战争般激烈的江湖中沉浮,变成了“从头到脚都是钢铸的”钢铁妲己。正如小说中所言:“江湖就是一口沸腾的,食材丰盛的大火锅。里面啥都有,却啥都难以下咽!”更为悲哀的是,每一个“花心大萝卜行长”初出茅庐时都是纯净的孩子,都保持着原始的“善”,是汹涌的狼烟将他们“历练”成铁石心肠。朱苗条最终皈依乡土,完成了作者的主旨表达。作品语言可读性极强,有着都市灯红酒绿的鲜活和滚烫,也有着主人公湘妹子的泼辣干练。小说的精彩之处还体现在对结构的处理,每一部分看似是独立的小故事,却发生于朱苗条不同的人生阶段,并最终在末尾以朱苗条的情绪起伏达到了轰轰烈烈、震撼读者的效果,散而不乱,直指人心。万宁的《南情北爱》讲述了老年丧子的栾峻杰在浑浑噩噩中回忆过往,最终发掘出自己婚姻悲剧真相的故事。小说以老人栾峻杰为中心,通过发散思维方式进行时空跳跃,牵连出无数过往,引出不同人物,对主人公个体命运的立体书写就在这张密密麻麻又秩序井然的网上淋漓地呈现,揭示出聚焦革命背景下背井离乡抛弃家庭重组婚姻的群体及其后代的情感命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情感脉络是小说发展的重点,正是在主人公的自我逃避与怨悔中,作者有力叩问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爱情、亲情、人情的脆弱与无力,暗示当代人社会环境里的自我矛盾与逃离现实的无效性。全文以悬念而起,又开放而终。神圣而脆弱的生命记忆由于人情的藕断丝连而备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从而展示了人生与人性的悲哀;小说中流露出的想要逃离的渴望,预示着主体内心深层次的精神诉求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作品文字细腻,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和描摹拿捏得当,诸如“他听见怪异的声音在喉咙里哽噎,那声音呈失控之势,决堤般狂泻而出”这样的即逝性动作描写让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质感。
沈念的《殊途》运用倒叙的手法,在父亲的视角下,一层层剥开真相,讲述了老人在失去儿子后的自我追思,最终指向两代人都曾历经“婚变”的历史命运。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对儿子掌控欲极强、在工作中也颇具话语权的老人与儿子无声无形的拉锯战和退休后带来的失落感,儿子与婚外女人在一起发生意外事故,彻底打破了老人的骄傲,也引出了两代人的错爱纠葛。小说思索婚姻与爱情、人生与变故,夹杂着官场上的明争暗斗、物欲横流下人性的微妙与波澜,揭示现代生活中人的根性。“殊途”在文中含义深切,既是指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变故,也是指老人与儿子的生死两别,亦是指两段“婚变”中男方截然不同的选择,纯洁的情感在婚姻与流言蜚语里的变质作为暗线潜藏在日常生活本相的深度开掘之中。小说运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拓宽了审美内蕴和思考深度,语言朴实细腻,娓娓道来,将家庭伦理的崩坏平静地解剖在读者面前,使老人的孤寂困惑不动声色地渲染开来,有力地叩问当代人的婚姻现状,通过对两代人精神交织的构建,再现了这个时代人的精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