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巧 董怡平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地方高校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时,要坚持面向服务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努力把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三大职能,进而不断推进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然后提出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最后探讨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从整体上来看,地方高校的三大职能主要包括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并且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地方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支撑、互相影响的紧密联系。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其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规模和结构,规划好高校未来发展方向,使其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所服务,注重地方高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不断促进二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时,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来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关政策,并且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具体来讲,高校应秉持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确定位原则。一股而言,不同的高校由于高校层次以及学校类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教育形式,而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形式方面又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秉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原则,一方面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结合高校未来发展规划,根據本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努力打造集本校发展特色和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准确定位原则,是指地方高校根据自身学校层次、类型,而开展的适合本校发展的多样化办学模式。可以说,地方高校应该把准确定位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地方高校需要结合当地的区域经济以及高校自身的未来发展规划,在人才建设方面,注重培养综合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资源的整合和补充,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职院校。
其次,服务面向原则。地方高校应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出发,来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做好学科建设,这是地方高校得以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地方高校除了耍准确定位以外,还耍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依据服务面向原则,打造学校建设的特色,最大限度避免地方高校因缺少特色而出现办学模式的趋同。例如,某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进行区域经济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医药以及化工产业这五大模块,有效的调整了就业的方向,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资源,成功的推出了一系列新兴技术类专业。并加设了市场营销、外语、金融、外贸、会计以及社会工作等文科专业,这些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且覆盖了大多数行业领域。
二、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首先,构建政校行企的有效合作机制。地方高校要充分与企业、行业以及政府有效的沟通,以充分彰显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高校需要对社会用人需求、社会的技术需求、企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有全方面了解,只有充分掌握各方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科研研究力度。因此,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对话合作机制,政校行企充分沟通,并定期进行交流。这样高效才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高校的科研工作也才能有更强的针对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地方高校可以采用“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来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学院教育部门以及各大高校之间建立联盟,抱团发展,打造高效行业加企业的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建立健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健全的体制机制是高校朝向一个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明确划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区域服务组织管理工作,并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咨询服务的区域监督。
再次,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在评价地方高校教育质量时,要把高校能否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高校、政府与行业三者之间要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质量的提升,把解决地方区域经济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因此,高校要要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才计划以及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以为地区经济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地方高校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支持,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这就要求其作为终身教育机构,为市民提供最便捷、最开放、最满意的培训服务。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注重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让高等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地融为一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参与地方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例如,某地方高校担任地方区域社会服务项目中的养老护理员培训项目,有地方高校知名院校院系教授负责演讲,并邀请周围市民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在不远的未来,社区服务很有可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全体教师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让社区和学生都能够受益。
三、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遵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高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地方区域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保障高校人才的就业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众所周知,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是不尽相同的,总的来看,可以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所谓的研究型人才是指所培养的人才日后工作主要从事研究和教学两方面,而应用型人才是指日后从事实务技能型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高校要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某地方院校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调整了学校的培养方向,在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仅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 其次,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人才济济,具备良好的创新研发能力,可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地方高校要善于把握学科优势以及众多的人才资源,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而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还集中在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常常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而高校的教授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时,才能够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授能够及时转变传统思想,打破传统校园内的观念束缚,建立为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一方面,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校园内的学习环境,促进高校的长足发展。例如,某地方高校与大中企业合作,不仅申报了科技项目和专利,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发展。
总之,地方高校服务要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构建政校行企的有效合作机制。其有效途径为建立健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及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等四个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可采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耍从更多层面展开对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