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杰,杨 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残余肾功能(RRF)主要指罹患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残留健康肾单位所具有对中大分子、小分子物质、重吸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调节及内分泌等功能[1]。腹膜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其中RRF与患者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其在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同时,还有助于延长腹膜透析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故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腹膜透析患者RRF水平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西医以往对于腹膜透析患者RRF主要采用去除病因、控制血压及避免肾毒性药物应用等方法进行干预,但总体效果欠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3]。祖国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通过辨证论治进一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RRF,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4]。2014年7月—2016年7月,笔者观察了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RRF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100例,均符合《肾脏病学》[5]西医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医诊断标准,RRF≥2 mL/min,预期腹膜透析时间≥2个月,年龄18~75岁;排除入组前2个月服用研究相关药物者,心瓣膜疾病及心力衰竭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者,恶性高血压者,肾动脉狭窄者,精神系统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2~73(59.43±6.78)岁;腹膜透析病程9~20(13.20±3.89)d;原发肾脏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3例,糖尿病肾病7例。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0~74(59.61±6.81)岁;腹膜透析病程9~21(13.29±3.93)d;原发肾脏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1例,糖尿病肾病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口服,80 mg/次,1次/d。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排毒保肾丸治疗,组方:黄芪20 g、大黄(熟)20 g、地黄20 g、丹参20 g、虫(炒)10 g、蛴螬(炒) 10 g、水蛭(炒)10 g、黄芩10 g、赤芍10 g、肉苁蓉10 g、甘草10 g,每天1剂,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积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对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计算,包括畏寒肢冷、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懒言气短、舌淡有齿痕及脉沉细,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轻微。
1.3.2残余肾功能 采用RRF和24 h尿量进行残余肾功能评价,其中RRF=(尿液尿素氮浓度/血清尿素氮浓度)×透析间期24 h尿量/1 440+每次(尿液肌酐浓度/血清肌酐浓度)×透析间期24 h尿量/1 440)/2[5]。
1.3.3透析指标和其他实验室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UN和SCr水平;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
1.3.4临床疗效 根据文献[7]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相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RRF≥2 mL/min,未见腹膜炎;有效:相关症状体征有所缓解,RRF≥1.8 mL/min;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3.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畏寒肢冷、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懒言气短、舌淡有齿痕及脉沉细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RRF和24 h尿量比较 治疗后2组RRF均显著降低(P均<0.05),24 h尿量均显著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组别n懒言气短治疗前治疗后舌淡有齿痕治疗前治疗后脉沉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3.88±0.841.47±0.34①3.93±0.921.16±0.36①3.93±0.811.22±0.35①观察组503.94±0.810.79±0.16①②3.85±0.890.64±0.20①②3.97±0.840.76±0.16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RRF和24 h尿量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BUN和SCr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BUN和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BUN和SCr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Hb、ALB及iPTH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Hb和ALB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iPT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52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腹膜透析是目前公认的延长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及继发感染率低等优势[8],同时其还能够维持肾脏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内过压稳定,适用于合并重度高血压、糖尿病及高龄人群[9]。但患者随透析时间延长,在肾脏原发疾病、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变及生物不相容性等因素影响下,无法避免出现残余肾功能丧失[10]。已有研究显示,心血管意外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如缺血性心肌病、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11],其中高血压可诱发残余肾单位局部高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负担,在慢性肾衰竭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2]。
表4 2组治疗前后Hb、ALB及iPTH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近期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缬沙坦是一类强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机制为特异性结合血管紧张素Ⅱ相关AT1受体亚型,拮抗由其导致血管收缩、平滑肌异常增殖及醛固酮释放,从而达到满意降血压效果;其还具有一定的RRF保护作用,但单纯应用仍难以有效控制肾功能下降速率[13]。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将腹膜透析患者归于 “水肿”“关格”范畴,认为肺、脾及肾等脏腑亏虚为发病之根本,而湿、瘀及毒邪等共存则为标实之所在[14];其中肾、脾分别为先天和后天之本,脾可制水,肾主水湿,病者多可见脾肾皆虚之证;脾虚则水湿难化,反之困阻脾阳,久之则致气血难以生化,肾皮失养[15]。故中医治疗腹膜透析患者当以健脾益肾、祛瘀通络为主。本研究所用排毒保肾丸组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大黄逐瘀泻热,地黄滋阴益肾,丹参活血祛瘀,虫攻瘀活血,蛴螬散结止痛,水蛭活血破瘀,黄芩燥湿解毒,赤芍凉血散瘀,肉苁蓉补肾壮阳、填精补髓,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益气壮阳、软坚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可有效降低肾小球组织TGF-β表达水平,拮抗残余肾脏纤维组织增生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16];丹参提取物能够有效增加肾小球血流灌注水平,抑制血小板凝集和异常氧化应激反应[17];而肉苁蓉则具有高效清除自由基,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量及延缓残余肾功能损伤等作用[18]。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畏寒肢冷、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懒言气短、舌淡有齿痕及脉沉细积分,BUN、SCr及iPTH水平均显著降低,Hb、ALB及24 h尿量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RRF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RRF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保护残余肾脏功能,改善Hb、ALB及iPTH水平,且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 李锴. 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及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3,23(10):1360-1361
[2] 朱丽娜,吕文律,滕杰,等. 透析开始残余肾功能与维持性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10):757-764
[3] 蒲超,薛痕,杨有京,等. 缬沙坦联合α-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的临床观察[J]. 四川医学,2010,31(4):469-471
[4] 刘辉辉,刘滇军,王黎萍,等. 肾康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临床内科杂志,2014,31(2):110-112
[5] 王海燕. 肾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7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0-21
[8] 刘伏友.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的保护[J]. 中国血液净化,2008,7(6):293-295
[9] 管延蒙. 血液透析患者中残余肾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J]. 医学综述,2013,19(3):483-486
[10] 张文君. 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再认识和保护策略[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0,30(4):532-537
[11] 俞雨生. 残余肾功能状态是选择腹膜透析的关键[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20(3):255-256
[12] 赵明,李向东. 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1,11(4):170-172
[13] 沈立婷,崔燕.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及保护策略[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3):522-523
[14] 檀金川,杨凤文,胡金焕,等. 延肾1号冲剂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09,50(5):425-427
[15] 吴利均,盛梅笑. 中医药对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3):329-333
[16] 范妙璇,赵海誉,王一涛. 中药大黄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8):41-42
[17] 杨莉. 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理与临床研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4):254-256
[18] 王凌芬,赵玮,王占启,等. 肉苁蓉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1,33(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