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精神游牧——赵培智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赵培智各个时期创作的绘画作品80余幅。
赵培智的艺术探索,是一个学习、进步、反思、重构到成熟的过程。当下的世界,新技术、新手法不断诞生,网络和大数据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我们进入一个图像时代,不断填塞着各种各样的创作,繁荣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浮躁和审美疲劳。
用西方的艺术价值体系,将赵培智现在的作品进行简单定位,显然不准确。这是多元化的,信息膨胀的时代,过去的那种单一标准、单一体系已经演变成为多元的现状。艺术家把自己对于世界、社会认知的过程,形成艺术的表达,传递给大众。赵培智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家,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个人艺术探索经历,具有文化上的反思意义。
做艺术需要在看似顺其自然的创作中,不断更新自我的认识——这是赵培智接近本性的状态,也是当下艺术家需要的态度。
赵培智的艺术创作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根基中,他的作品,是其独特的生活经历、艺术创作方式综合形成的特殊艺术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培智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表面的非理性外衣;但是表面之下,可能寓有更理性的因素。这些似乎在“直觉”状态下的创作,给我们的“直觉”感官是一种丰富的语言对于思想的呈现,启发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去透视、观察和思考事物。
艺术家个人的思考,建立了有别于其他人的绘画支撑和认知体系,这样一种艺术探索和社会产生关联,具有关照现实社会文化的力量。将艺术家融入这个时代里解读,会引发更多的社会思考。
《朋友》 布面丙烯、油彩 100cm×100cm 2014年
《面孔23》 布面丙烯、油彩 30cm×30cm 2017年
《别克》 布面油彩 60cm×50cm 2012年
《时髦的老头》 布面丙烯、油彩 80cm×60cm 2015年
《少年》 布面丙烯、油彩 80cm×60cm 2016年
《乐手》 布面丙烯、油画 140cm× 110cm 2017年
《后生》 布面丙烯、油画 70cm×70cm 2017年
《相马图》 布面丙烯、油彩 210cm×300cm 2017年
《开河节上的塔吉克男人—变体》 布面丙烯、油彩170 cm×200cm 2014年
《白夜》 布面丙烯、油彩 150cm×30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