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纳的三元素理论谈谈蒋兆和绘画风格的形成

2018-05-21 08:56程垒钏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 要:蒋兆和是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间疾苦,表现了苦难中的平民百姓,尤其《流民图》更是揭露社会苦难的鸿篇巨制。用丹纳艺术哲学的理论研究蒋兆和绘画风格的形成,从种族、环境、时代对蒋兆和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我们了解种族、环境与时代对绘画的影响以及了解蒋兆和的绘画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艺术哲学;蒋兆和;现实主义;三元素理论

一、艺术哲学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理论

《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教授美术史的讲义,其中提出“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理论,是丹纳在文学理论方面的著名作品。丹纳认为艺术作品不是单独存在的,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而艺术家属于所属的艺术宗派。艺术宗派属于价值取向审美能力和他同步的社会,艺术品产生取决于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丹纳通过对意大利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三个不同地区的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繁荣和衰败的研究来分析种族、环境、时代对艺术的影响。

二、蒋兆和画尽苍生的绘画风格

蒋兆和是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现实生活,被称为中国的“列宾”。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反映了人民真实的生存状况;更表现出对战争的反对,对侵略者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呼唤。他的作品《流民图》创作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描绘了100多位无家可归、凄惨可怜的流民形象以及由侵略者造成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悲剧。虽没有一笔一墨描写侵略者的残暴与冷血,但通过对一个个瘦骨嶙峋、满面愁容的平民百姓的描写,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强烈控诉与谴责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卖子图》、《乞归》、《朱门酒肉臭》等都是以穷苦人民为对象,牢牢立足于现实生活。建国前蒋兆和的绘画作品主要描绘贫苦人民和社会苦难,建国后主要反映祖国人民新气象。

三、从三元素理论试谈蒋兆和绘画风格的形成

艺术品艺术家的产生是特定种族、时代、环境的产物,从丹纳三元素理论分析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大师蒋兆和绘画风格的形成得出,种族是内在原因,环境、时代是外界影响,在三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蒋兆和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一)种族

蒋兆和出生于四川泸县的一个没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个秀才,在家乡以教书为生,蒋兆和跟着耳濡目染学习了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也接触到书法绘画并培养了对绘画的兴趣,为以后走上艺术道路打下基础。蒋兆和在11、12岁时,父亲失业,整日靠吸食大烟缓解郁闷,母亲感觉不到生活的希望,便自尽了却烦恼。父亲重病,母亲去世,弟弟妹妹需要抚养,生活的重担自此落到了蒋兆和的身上。家庭的现实状况逼迫得蒋兆和不得不成长起来,承担家庭的责任。他跟着叔叔学会了擦炭画,又在照相馆找到布景的工作。单靠这些是无法维持生活的,他离开了家乡独自来到上海打拼。蒋兆和幼年时老家有房屋出租给贫穷的社会底层人民,有小贩、挑夫、小工等,租金很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蒋兆和与贫苦的劳动人民朝夕相处,感情很深,他们的心酸苦楚、他们生活的细节都映入他的眼帘,永远铭记在他心中,唤起他的同情与感动。正如蒋兆和1942年在北平出版的第一本画册的自序所言:“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惟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朱门酒肉臭》中的小孩,《卖子图》中的母子,这些既是他艺术创作中的主人公,更是他现实生活中人物。同时,家庭的清贫困苦,母亲早逝,父亲卧病在床,弟弟妹妹嗷嗷待哺,家庭的磨难与贫困也使他更能理解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与底层人民有种同病相怜的感受,为他之后走现实主义的风格道路埋下了伏笔。

(二)环境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文化革新运动,崇尚写实,反对无病呻吟,文艺界掀起一股现实主义潮流。

1915年,陈独秀明确表示了文学改革的愿望:“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文章以纪事为重,绘画以写生为重,庶足挽今日浮华颓败之恶风。[]1918年,陈独秀与美学家吕澂公开树立起“美术革命”的旗帜。[]当时整个文艺圈都崇尚写实主义的风格,蒋兆和在这种环境下深受影响,他酷爱现实主义的作品,如珂勒惠支的版画,看过她的画展后深受感触。

徐悲鸿对蒋兆和的影响:谈到蒋兆和一定离不开徐悲鸿,徐悲鸿于蒋兆和既是良师又是益友。1927年经人介绍,蒋兆和与徐悲鸿相识并成为莫逆之交。徐悲鸿对蒋兆和多次指点,使他改掉了画广告画的商业气息,引导蒋兆和逐渐开始面对现实生活,将西方严谨写实的造型基础和要求写实的文艺潮流融合起来,走上了表现人民苦难的现实主义道路。

(三)时代

蒋兆和出生于1904年,死于1986年,生活在一个见证中国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所有的大事件蒋兆和都曾经历并大有感触,最终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影响。蒋兆和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紧跟时代,时代在变,绘画题材也在转变。建国前蒋兆和绘画作品主要以揭露社会现实、关注民生问题为主,建国后主要以反映祖国人民新气象为主。

前期:

1931年日本走上侵华道路,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在南京大屠杀中,大约有中国军民30万人被残忍杀害,731部队在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实验。这一阶段时局动荡,经济凋敝,人们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生命安全没有保障,随时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蒋兆和生活在沦陷区,一场又一场战争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他看到的都是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甚至死亡,所以他决定拿起他的画笔作为武器,将当时的社会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激励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抗战,同时也是对日本带着血和泪的控诉。《小子卖苦茶》《乞归》《朱门酒肉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中期:

蒋兆和的艺术创作一直立足于时代背景。建国前的中国一直是炮火连天、哀鸿遍野,这一时期他的艺术创作是以流民贫民为对象,反映最真实的人民生活状态。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民都在展望美好的明天。蒋兆和以满腔热情歌颂新中国和新生活,他画面上的人物不再是社会底层人物的心酸苦楚,而是新中国的新面貌以及当家做主的人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小孩与鸽》、《母亲的希望》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后期:

经历了“十年动乱”,蒋兆和身体和心灵收到严重的摧残,年迈的蒋兆和把历史人物作为主要的创作主题。《东坡行吟》等这一时期的作品。

结语

蒋兆和是中国著名的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大师,将中国水墨画与西方严谨的造型结合起来。蒋兆和绘画风格的形成,有著自身的内部原因,外部条件及时代精神的推动,我们从丹纳的艺术哲学三要素角度进行了分析,其实种族、环境、时代这三者在蒋兆和绘画思想的形成中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完全的界限,它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影响的。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艺术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2]卓霞."REALISM"本土化进程初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04)

[3]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价值转向[D].昆明.云南大学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

程垒钏(1994.2-),女,汉族,籍贯:湖南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课程教学论,研究方向: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