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式的好医生

2018-05-21 09:36喻芳
当代党员 2018年9期
关键词:李医生卫生室村民

喻芳

早春,云阳县红狮镇中坪村卫生室。

47岁的孙立云正在输液。

“犯头晕病的时候,我就来李医生这里输液,输了液就可以下地干活了——我就服他这包药。”孙立云笑呵呵地说。

“我们经常在这里看病,如果遇到吃饭的时间,李医生总是要留我们吃了饭再走。”一旁的患者李家菊抢过话茬。

村民们交口称赞的“李医生”,正是中坪村的村医,名叫李孝红。

49岁的李孝红已经扎根山村27年。在这偏僻的山村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和对医者价值的坚守,温暖着一方百姓。

对于李孝红来说,行医,是一种职业;行善,则是一种修行、一种情怀。

“我以后就是你们的健康守护人,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走进中坪村卫生室,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就服他这包药”。

“这已经成了村民的‘流行语,除了夸赞李医生医术好,更是表达对他医德的佩服。” 提起李孝红,红狮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邓雪琴称赞有加,“他是当地的名人,和乡亲们关系好得很。”

1986年,17岁的李孝红开始学医,跟师傅学、自学、进修……李孝红的起点并不高,但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从学医到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这段路走的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我走得扎实,每一步都来自临床。”

除了勤奋好学,李孝红还懂得创新。他结合临床经验,探幽发微,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方法,治愈了诸多疑难杂症。

1991年,李孝红来到红狮镇九道村卫生室,成了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一干就是20多年。2012年,他受组织委派,调到了合并后的大村中坪村工作。

刚到中坪村的时候,为了尽快与群众打成一片,李孝红自掏腰包,提着水果、饼干到最贫困的老百姓家中了解情况。他这样对乡亲们介绍自己:“我以后就是你们的健康守护人,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不到三个月,李孝红就对中坪村的情况了如指掌,289位高血压患者、187位糖尿病患者、10位重度精神病患者从此成了他牵挂的对象。

后来,国家开始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这事,他硬是把责任区内的住户共5000多人又访了个遍,用一双脚板和一颗热心实现了当地群众百分之百的家庭医生签约率。

“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必须对服务对象非常了解,让他们觉得你是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的人。”李孝红提起与乡亲们的交情,言语中透出几分自豪。

“他们把命都交给我了,和命比起来,钱算什么呢”

“没得李医生的帮助,我恐怕早就入土了。”三年来,红狮镇兴红社区居民潘万兴逢人便夸李医生。

原来,2014年,潘万兴患直肠癌,老婆带着女儿离家出走。他无钱医治,万念俱灰。

李孝红了解这一情况后,便主动找到了潘万兴。“他开导我,让我到大医院去动手术,还说钱的事让我放心,他来想办法。”

于是,李孝红自掏腰包3000元,同时发动爱心人士捐款,经多方努力筹到善款5万余元。

看着这些善款,潘万兴看到了希望,到重庆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两个月后,潘万兴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并出院回家。

刚回到家,李孝红就上门了:“我询问了你的主治医生,你的病情已经稳定,只要休息调养几个月,就可以如常人般生活。我再给你开些中药,以防复发……”

不仅仅是对潘万兴,从医27年,李孝红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有钱没钱都可以看病。”

“你不担心有的病人故意赖账吗?这种口子一开,卫生院还怎么开下去?”不少人提出疑虑。

李孝红却将手一摆:“他们把命都交给我了,我还不放心他们的人品?和命比起来,钱算什么呢!”

在这样的坚持下,“善医”李孝红渐渐开始声名远播。

2013年,一位名叫叶道珍的老人从云阳镇光华村赶过来。

叶道珍患有消化性溃疡伴慢性失血性贫血症,李孝红给她开了100多元的中西药。老人拿出身上仅有的20元钱,不好意思地说:“李医生,我只有20块钱,还是别人给的,差的欠一下要得不?”

望着老人期盼的眼睛,李孝红说:“药钱就不用给了,这20元钱你就留着坐车回家吧!回去后要注意保养身体,多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莫吃辛辣的饮食。”

闻言,老人的泪水涌出眼眶。

李孝红的妻子王莹琼也在中坪村卫生室工作。对于丈夫的善举,她轻描淡写地说:“现在患者欠我们的钱大概还有三十几万元,欠得最久的已十多年了。我们也没催,等他们挣到钱了再还。”

“他们家就像我们的小银行,没钱看病、没钱发展生产的时候,都可以向他们开口借”

1994年,李孝红的师傅看上了这个宅心仁厚的徒弟,于是把自己的二女儿王莹琼嫁给了他。

“我爸就是觉得他心善,适合当医生,人品这一点是绝对有保障的。”提起丈夫,王莹琼一脸的满足。

李孝红没有让师傅失望。20多年来,夫妻二人不仅把小家建设得红红火火,而且还让他们的爱惠及了四邻八村。

李孝红心地善良,王瑩琼的心更是柔软。

夫妻二人一边行医 ,一边行善。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赊账、借钱、上门看病、解决家庭纠纷、帮助留守老人种地……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他们家就像我们的小银行,没钱看病、没有钱发展生产的时候,都可以向他们开口借,他们总会为我们想办法。”提起夫妻俩,村民刘永生感激不尽。

十几年前,刘永生的妻子不幸患上白血病。李孝红总是牵挂着他们一家人,常赊账给他们看病拿药,还经常借路费和检查费,让他们到大医院看病。

不幸的是,刘永生的妻子还是去世了。

两年后,刘永生再次结婚,可是悲剧再次降临——第二位妻子也患上不治之症。

这让刘永生悲痛欲绝,虽然以前的钱还没还,但李孝红和爱人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并且,由于刘永生家房子垮塌,无处居住,他们又把自家的房子低价过户给他,刘永生至今还欠着房款。

像这样帮助患者的事,对李孝红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2014年,农历腊月二十傍晚,得了慢性胃炎的女孩蒲玉莲来看病,李孝红给她开了150多元的中西药。

当了解到女孩家中有一位脑瘫导致半身不遂的父亲、一位80多岁且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一位80多岁的爷爷,母亲也离家出走多年的情况时,夫妻俩不但没有收女孩的藥钱,而且还掏出500元钱,让她回家好好过年。

之后,王莹琼还加了蒲玉莲的微信,经常给她转钱,鼓励她好好学习。如今,他们还保持着联系,像亲戚一般走动。

“我喜欢这种感觉,每救一个人,每帮助一个家庭,我就会高兴好几天”

心若美好,自有光芒;心若善良,步步生香。

李孝红常说:“作为一名医生,应以治病救人为天职,能守护村民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0年,组织决定调李孝红到中坪村工作时,九道村的村民们不干了。以村民金泽华、朱兴秀、王代珍为代表的几位村民,专门请人写了一份材料挽留他,不仅反映到镇上,还反映到当时的县卫生局。“那时,这边房子都租好了,订金也交了,看到几位老人含泪挽留,我心里也感到很不舍。”就这样,直到2012年11月,因行政村合并,九道村卫生室撤销,李孝红才不得不离开他工作了21年的地方。

“走的那天,很多村民都出来相送,有的提着刚在地里采摘的蔬菜,有的背着自家土鸡下的蛋,追着送了好几里路才停下来。”提起那个“十里相送”的场景,李孝红至今依然激动不已。

“我们看病虽然远了点,但生了病还是愿意到李医生这里来。有他在,我们放心,感觉特别安全。”特地从九道村赶过来看病的孙大姐说。

“每救一个人,每帮助一个家庭,我就会高兴好几天,我喜欢这种感觉。”李孝红腼腆地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雷锋的追随者。”

是啊,李孝红坚持“行医就是行善”的人生信条,默默奉献27年,他不就是雷锋式的好医生吗?他在行医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价值的最佳坐标,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链接】

全媒体时代,移动端优先。村医李孝红的事迹报道首先在市委党建门户网站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党建头条”上发布后,在读者特别是李孝红工作所在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党建头条”微信发布不到48小时,点击量接近1万次,点赞量近500次,评论超过300条。副市长屈谦在本刊报送的简报上作出批示,市卫计委正大力宣传李孝红的先进事迹。这里提供移动端文稿和评论汇总二维码,让您了解一个更加丰满的雷锋式的好医生形象。

猜你喜欢
李医生卫生室村民
消失的阿森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李医生走了多日以后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补助资金应“善待”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