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智慧党建”这一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概而言之,“智慧党建”就是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党建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性称谓。它是运用信息化新技术,整合各方资源,更有效地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扩大党在网络世界存在感和数字化影响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新平台、新模式、新形态。
“智慧党建”是党建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形态。它将党建工作通过一体化网络平台集成,将纸质内容电子化,线下党建工作及服务群众工作流程化、线上化、数字化,以突破党员、群众与党组织的时空限制,从而更加有效地改进自身建设、服务群众,使党的建设更具时代性、开放性、互动性。
“智慧党建”是“互联网+党建”的高级阶段,侧重用大数据分析产生新认识,预测新动向、提供新思路。它是运用互联网每时每刻产生的海量数据和日趋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及时、精确、动态把握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群众的需求及党的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精准施策,主动推送,流程监督,指数评价,促进党建整体统筹、层级压缩、效率提升和自身优化,达到管理、服务和引领的订制化、精确化、个性化、智能化。
首先,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智慧党建平台”的建设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党员和群众是这一平台的主体,因而要对现有的党建工作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打造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
其次,不断丰富和创新党建平台。创新是“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驱动器。当前各地区在建设“智慧党建平台”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新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同时坚持因时而变、因需而为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智慧党建平台”不仅具有联系党员和群众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和考核等工作,不断丰富“智慧党建平台”。
此外,还应加强对“智慧党建平台”的规范管理。规范的管理是保障“智慧党建平台”有效运行的防火墙。“智慧党建平台”以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在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借助“智慧党建”推动党员的考核工作,借助网站发布任务,对党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网络系统会自动记录每一位党员的完成情况,实现党员建设管理的精益化。
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党的组织建设的全时性。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的交互化和扁平化,即通过党建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等载体,使上级党组织意图的传达、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联络、“三会一课”以及党内教育活动等都可以实时完成并实现异地互动。特别是在城市和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可以将“智慧党建”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让流动党员“全时空”体会到党组织的“存在感”,从而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
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精准性。在大数据时代,“一切皆有痕迹”。“四风”问题及各类违纪行为一旦发生,必然会在各类信息系统中留有相关的记录。但这些信息数据往往由各个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散存储和管理,没有实现高效整合和互联互通,因此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数据活力未能得到有效激发,使得很多隐蔽、变异的违纪行为暂时逃脱了监督执纪的视野。要进一步树立“云治理”的思维,突破传统的“坐等线索上门”的监督执纪模式和“部门化”行政壁垒,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个体监督为整体监督,充分整合财税、工商、银行、公安、审计、巡视、信访、公车管理、交通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信息采集、汇总的协作机制,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监督执纪流程具体化、精准化、可视化。
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党的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大数据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制度建设落实落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有效载体。要通过织密制度运行的“数据之网”来增强责任意识、压实责任内容,让履职监督“进流程”,让问责程序“全固化”,使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又有利于循迹查责、依据追究,从而有效防止责任主体虚化和责任制“空转”。要进一步完善党内制度体系评估机制,积极发挥大数据“以全样本分析取代抽样调查”的技术比较优势,对制度运行情况开展全方位评估,以克服传统的抽样调查、个别调研所不可避免的影响因子涵盖不全面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充分运用大数据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全知就是全能”,这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民群眾对党委政府治理绩效的要求也更趋个性化,传统的单向度、粗放型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各级领导干部可以形成新的治理观,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方式,将心中有“数”的理念贯穿于决策的形成、执行、反馈和调控纠偏机制的全过程,通过大数据对公众需求的合理细分和对公众满意度的全面感知,形成多元互动、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使施政行为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本刊根据《学习时报》《人民论坛》《天津日报》等媒体资料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