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2018年1月的一天,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渝中区纪委办公室。
工作人员薛孟佳轻点鼠标,登录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对相关监督项目进行核查。
自从这个平台建成后,像这样的核查,便成了薛孟佳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随着这样的常态化、智能化监督持续发力,一张能够进行智能建模和比对分析的监督执纪“天网”,已经覆盖渝中半岛。
如今,这张“天网”正以和平路管家巷9号为原点,不断汇集全区海量廉情数据,实现对任何可疑线索的即时预警。
在对相关监督项目进行核查之后,薛孟佳通过平台发出的预警盯住了一只可疑“苍蝇”。
薛孟佳立即点击“详情”。
瞬间,平台就剖析出这只疑似“苍蝇”的问题线索。
这是一起疑似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平台显示,2018年1月20日,辖区某街道在王品(中国)餐饮有限公司解放碑分公司分别开具了发票号为“22143858”“22143859”“22143860”的三张发票,金额分别为706.87元、707.92元、706.87元。
经验告诉薛孟佳,这里面可能藏有猫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高压态势形成,“老虎”“苍蝇”一起打成为常态,贪污腐败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面对越来越强的监督执纪力度,少数党员干部依旧心存侥幸,腐败手段也更加隐蔽。
如何让腐败无处遁形?
2017年11月,在市纪委指导下,作为全市廉情大数据平台试点建设区县之一的渝中区,展开了一场互联网上的探索。
探索启动之初,市纪委和区委就赋予该平台三大使命——坚持依纪依法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坚持监督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问题早发现、早警示、早纠治;坚持实行对“监督的再监督”、对“检查的再检查”。
使命既定,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建设筹备工作旋即展开。
2017年11月的一天,区审计局,一场热烈讨论正围绕廉情大数据平台展开。看过区纪委制定的初步方案,参加讨论的区审计局工作人员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
原来,因为两个部门工作方法不同,导致区纪委在相关领域提出的初步方案与区审计局工作实际贴合度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区纪委与区审计局决定建立协作机制,成立筹备小组。在区审计局副局长高亚男等小组成员支持下,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在相关监督领域的运行方式和功能设置得到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区纪委与其他部门和街道的“功能订制”也在陆续推进,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需求清单,为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与各部门、街道日常工作深度融合打下基础。
根据这张清单,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建设迈出了第一步——量身订制建设方案,确定在一个廉情大数据功能平台下,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廉洁自律管理、作风建设监管、民生资金监管、国有资金资产监管、巡察监督和其他监督管理6个子系统。
查获问题线索后,薛孟佳立即将这起疑似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线索上报。
经过上级研判,线索被移交至区纪委纪检监察室,开展进一步调查。
很快,区纪委向相关街道发出问询函,要求对方就3张问题发票作出说明。
“过去面对这类情况,我们往往难以察觉。”区纪委常委、区监委委员王勇强说,为逃避检查,有的党员干部常常采取开具多张小额发票的方式冲抵大额发票,更有甚者开具多张小额发票后拉开报账时间报账,给人工查账造成较大困难。
而随着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与税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这套系统的实时监测下,只要有部门开具发票,系统便能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数据,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判。一旦发现连号发票、消费数额激增等情况,系统便会立即报警。
这起疑似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正是触动了这一报警机制。
在公车监管领域,这套系统也同样起到了警钟长鸣的作用。
过去,要检查公车是否有“夜不归宿”等情况,纪委干部只能看车位、查派车单。
如今,在区党政信息中心帮助下,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对公车的监管方式有了质的改变。
随着数据线从停车场数据库接入平台“大脑”,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有了“火眼金睛”,实现了公车出入库全程留痕,智能化比对分析。
这正是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第二步——通过打通公安、税务、工商等相关数据接口,赋予系统获取数据的“感官”,沉淀下海量廉情数据。
不久,经过一番调查核实,问题发票案件背后的“苍蝇”浮出水面。
正如平台预警所示,这是一起违规公款吃喝案件——几周前,某街道5名工作人员曾两次加班后到单位附近无发票的小餐馆超标准用餐。为了报账,科室负责人刘某在王品(中国)餐饮有限公司解放碑分公司用餐后,指使餐饮公司化整为零开具3张餐饮发票,以冲抵两次加班餐费用。
面对组织调查,刘某才恍然发现过去那些“小手段”不灵了,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随着这套系统智能算法不断优化,和刘某一样曾心存侥幸的党员干部都感受到“利剑高悬”的压力。
过去,民生领域往往容易发生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微腐败”。这些“微腐败”就像一堵墙,横在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慢慢侵蚀着党员干部的形象,透支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对此,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在设计之初就有所考量——针对“微腐败”,区纪委为全区每一名党员干部建立了亲友图谱。对每一位受助群众,系统都会与上万张亲友图谱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发现违规线索便会立即报警。
此外,通过与区民政局相关业务进行深度融合,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民生补助款全程可追踪。
“过去的民生补助款是‘坨坨钱,只知道项目总体补助情况,要想联系到受助人还得一级一级往下找。”区民政局副局长熊成钢说。
如今,在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推动下,每个补助项目都有了精确到人的台账,实现了受助人动态监管。
这正是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第三步——与各部门业务深度融合、常态化运行,成为部门协同工作“利器”。
2018年1月29日,一则“罚单”从区纪委开出:因超标准用餐,某街道某科室负责人刘某受到通报批评,并被责令退还超标准报销的费用。
同时,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自动更新了刘某等人的廉情信息,通过相应数据建模,对刘某所在街道进行了扣分——这让该街道相关干部感受到了压力。
这正是平台为被监督部门和党员干部“画像”而激发出的警示效应:通过收集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奖惩情况、涉案情况等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建模,为辖区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精准“画像”。
当某单位或个人“画像”得分触碰到预警值时,系统便会发出预警,提醒纪委工作人员对其相关领域进行重点关注。
“精准‘画像的目的,就是要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王勇强说。
“画像”绘就之际,一系列变化随之产生。比如,过去在国资领域常常发生建设项目推进滞后、项目预算超标等问题,如今,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项目推进智能监管。“要是出现项目推进滞后、预算超标、同一单位连续中标等问题,系统就会发出预警,让制度‘红线更加清晰。”王勇强说。
这正是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建设第四步——以“画像”描画部门和个人的廉情轨迹,明晰纪律“红线”、划定法治“高压线”,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堤坝。
至此,渝中区廉情大数据平台的综合效用全部显现。如今,平台已比对车辆信息10484条,对8个单位11辆公车异常出入库自动预警;比对发票信息18361条,发现疑似违规公款消费问题线索23条,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处理,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