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飞
精准分析助力党建决策有的放矢
——运用大数据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智能分析运用于党建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党建信息的精准收集、精准研判,进而促进精准决策。
2018年2月的一天,江北区委组织部。
一大早,党员教育科负责人陈蔷薇就在思考2018年度党员发展计划。
和往年不同的是,在她面前没有堆积如山的党员发展资料,而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电脑屏幕上,全区党员发展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原来,这是在“智能江北”建设大背景下,区委组织部自主研发的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的首次实战。
发展党员结构分析,是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據平台的第一次试水。陈蔷薇将性别、学历、年龄、工作性质等作为筛选条件在系统中进行设置,鼠标轻轻一点,全区2017年度新发展党员的分析结果立刻呈现,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青年农民的党员占比较低。得出分析结果,还只是第一步,经对照2017年实际发展党员情况,与系统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的高效准确。
于是,在2018年度党员发展计划中,陈蔷薇就把青年农民作为未来发展党员的突破口写入方案,提请部委会审议。
“像这样的数据分析,要是用人工来做的话,不仅花费时间长,容易产生重复和遗漏,而且很难从全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现在有了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以后做党建决策、制订工作计划就更精准了。”陈蔷薇说。
建设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的设想由来已久。
以前,江北区共有9个党建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实现功能,彼此互不相通。虽然每个系统针对性都很强,但信息数据缺少互联共享,无法从全局上发现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在辅助决策、提效减负、突破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该如何破解这些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市委也反复强调,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模式,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平台启用后,江北区持续探索传统党建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实践证明,唯有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打破信息壁垒,促进数据互联共享,最终实现信息数据大整合、智能水平大提高、基层负担大减轻、党员群众大凝聚!
党建与智能一碰撞,绽放的光彩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今年初,春节将至,各级党组织即将开展困难党员慰问工作。
江北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川提出了新的想法:“以往确定慰问对象,都是由基层党组织将候选人名单层层上报,其中难免存在因工作疏忽导致的漏报错报、唯亲唯利导致的关爱错位缺位等不精准现象,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来精准定位慰问对象呢?”
经过分析往年困难党员慰问帮扶名单,江北区委组织部发现“因病致贫”“残疾致贫”“收入较低”是困难党员的三大显著特征,于是在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中接入民政低保、人社医保、残联残疾人等数据,将近三年医保数据、大额医疗支出和医药费自费部分与养老金收入的比例等进行综合筛选比对……完成设置后,大数据平台就自动生成了一份包含820余名困难党员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每一名困难党员的姓名、性别、所属组织、联系电话等数据都一目了然。
这份名单随即下发到基层党组织进行核实,根据基层党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和上门验证情况进行增减,甚至有的困难党员并没有向组织提出申请,也被系统自动采集到特病信息而纳入名单,在社区党员上门了解情况时惊讶不已、连呼神奇。
春节前夕,江北区依托党建大数据平台采取线上分析、线下验证的方式,为870名困难党员送去了党的温暖。
“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分析,改变了以往自下而上的申报流程,避免了人工统计产生各种错漏的可能,让党内关怀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区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汪洁说。
2018年2月的一天,江北区复盛镇便民服务中心,镇党委书记周艳春正忙着为山区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小组。
复盛镇党委针对山区困难党员帮扶推出了“送政策”“帮解困”“重扶志”“促就业”等7项功能。但实现这些功能,主要还是依靠基层报、逐层审,导致镇党委掌握的基层信息少。信息更新也不及时,影响了党内帮扶制度长效作用的发挥。
目前,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帮助镇党委解决了这个问题。
“过去帮扶困难党员,我们更多的是节日送温暖,现在我们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困难党员数据库,更加全面准确掌握困难党员情况,实现了精准实时帮扶。”周艳春笑着说。
借助大数据平台,复盛镇将机关党员分为10个帮扶小组,分别与23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了孟庆明等多名困难党员房屋损毁修缮、享受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等难题。
如今,除了助力精准决策,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还实现了异地组织关系转接、干部考核数据化可视化、困难党员慰问精准化等功能,正逐渐成为江北区党建的“线上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