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班后在小区里带孩子,碰到一位老太太在跟其他人唠叨:“现在的年轻人太懒、太享福了。房子首付是我们老人出,家用是我们老人出,孙子是我们老人带,家务还是我们老人做,他们就是上个闲班,一回来就拿个手机在那儿刷……”
老太太说出来的话像是抱怨,但语气却是带着宠溺的,脸上还挂着笑。在一旁的其他老太太都点头,其中一个说:“现在他们懒得连碗都不洗了,更别说带孩子。我每天晚上吃完饭出来跳广场舞,跳完回去饭桌还是脏兮兮的。也没指望他们洗碗,但没想到连脏碗都不帮我收到厨房一下……”
老太太们还时不时地瞄我一眼,因为我是在场的唯一一个“年轻人”。我当时不自觉地反省了一下:还好,我并不是她们口中的那种年轻人。并且,我身边很多年轻人都是非常上进的,并不是她们口中那种消极、堕落的形象。
老太太们“甜蜜的抱怨”,让我感受到一种悲凉。因为她们觉得问题在子女身上,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她们自己。子女自私、不懂爱,正是因为她们身为父母,对子女的事儿太过于大包大揽。并且,从心底上来说,她们很享受这种付出和掌控。
但她们又并非不求回报,她们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到时老得没用了、没钱了,子女肯定会反哺。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是为何会出现众多“中国老人抱怨子女不孝、不成器”的新闻的原因。
认为子女是私有财产,占有和掌控似的付出,是中国老一辈父母的通病。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只会培养出一味索求爱,而不懂付出、关爱他人的子女,所以这样的子女又怎会懂得孝顺?怎会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所以,如今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不管是隔代教育,还是亲子教育,都要避免对孩子过度付出,过度关爱。在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去爱。譬如,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可以跟孩子示弱让Ta知道父母也需要关爱等。
给孩子一个爱你的机会,Ta才会长成为更有担当、更懂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