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與火箭发动机的柔性喷管很接近,要有足够的支撑力扛起上面的建筑;在抗拉力上又要具备弹性,而不至于被拉断。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隔离,减少地震对上层建筑的破坏。
2018年2月2日15点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
“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届时我国将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能力,也将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多载荷、高精度地震监测试验卫星的国家。张衡一号被寄予厚望,其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超过国外同类卫星。为了保持寿命,类似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在六七百公里,但是考虑到这颗卫星要接收地震电磁波,而电磁波传播过程是衰减的,为了更好地接收信号,张衡一号的轨道降低到500公里。在通过张衡一号观测积累大量的数据和震例之后,未来地震预测或许真的有望成为现实。
地震目前虽然不可预测,但是这款报警器可以为人类争取十几秒的逃生时间。这个报警器能探测到微小的震动,提前发出警报。当然,它也要能分辨出是否是真的地震,还是有人在用震楼器、或只是有胖子路过。在未来,这样的地震报警器设备会像火灾报警器那样普及。
这款蛇形机器人能在废墟里自由移动,头部有一个摄像头,搜救人员通过摄像头能看到废墟中的情况。全长约8米,直径约5厘米,重3公斤,皮肤是塑料做的,全身遍布细细的尼龙纤毛,通过这些纤毛的震动,机器人才能够移动。还有一款“充气式机器蛇”,外面管状的充气塑料是它的外皮,内部只是一条柔软的驱动体,制造成本相当低。别看它身躯柔软,可以轻松撑起100公斤重物毫无压力。还能灵活巧妙的避开尖锐物体,钻洞这种事情对这条空气蛇来说简直小儿科,就算遇到比自己个头小的洞口,也照样能钻过去。
地震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72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挽救更多的幸存者非常重要。但是灾后进入废墟很危险,一不小心就造成二次伤害。这些蟑螂的背后都背着一个微型的背包,里面是根据需求装备不同的传感器。让蟑螂进入废墟中,传感器就能探测废墟下的信号,并将信息迅速返回,这样就能争取更多时间和更准确的救援。
当然,除了这些神器,人们还发明了很多新材料来抗击地震。例如日本的小松精炼研制出抗震强化材料“Cabkoma”——这些柔软的绳子内芯是碳素纤维,外面包裹着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最外层则涂了一层热塑树脂。直径仅 6 毫米,虽然重量只有同样粗细的钢丝的五分之一,强度却达到后者的 7 倍。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将地震对人类的伤害降到最低。(编辑/高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