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华 谷俊江 朱序均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现阶段的联通LTE网络已度过高速建设阶段,工作重点已从建设网络转移至经营网络,而如今现网指标越发趋于平稳,因此网络优化工作应从指标优化转移至提升用户感知。作为纯数据网络最能体现用户感知的指标为用户平均吞吐率,而其又与小区负荷、业务服务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分析此间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趋势,对如何提升用户感知有较大增益。
容量调整及用户感知提升都离不开基础网络质量的优化,小区负荷的抬升会引起用户感知和网络质量下降,同时业务质量的下降也会增加网络负荷、降低用户感知。基于基础网络质量的提升,分析用户感知差原因,寻找与质量、容量相关的感知拐点,为LTE网络精准把脉。
业务质量、用户感知、小区负荷是LTE网络指标考核的三个基本维度,平均CQI即为小区服务质量、用户平均吞吐率反应了小区下用户的使用感知、而PRB利用率、业务量、承载用户数则体现小区业务负荷。
LTE的PDSCH有三种编码方式(QPSK/16QAM/64QAM),其分别所需要的信道条件不同,编码效率越高(QPSK<16QAM<64QAM),对信道的条件要求就越高,PDSCH的调度由eNB决定,其作为发射方,并不清楚UE们的接收情况如何(即下行信道质量如何),所以需要UE来测量信道质量并反馈eNB作为信道编码的依据,协议把UE测量的信道质量量化为0至15的序列,称之为CQI。CQI的值越大,说明信道质量越好。
CQI上报以PUCCH的周期上报为主,以PUSCH的非周期上报为辅,CQI的上报周期(2ms、5ms、10ms、40ms)一般远大于调度周期,由于UE移动时大尺度衰落(路径损耗+阴影衰落)的影响,上报时刻的CQI与调度时刻的CQI可能已经差距比较大,即CQI调度算法要考虑补偿用户的大尺度衰落。
(1)CQI调度
CQI对调度的影响,在下行调度中,影响用户速率的主要有下面的几个因素:
1)终端能力级别:对应每个TTI能够传输的最大比特数和层数;
2)数据缓存和HARQ反馈(Ack/Nack):RLC缓存影响了用户所需的RB数,ACK/NACK作为CQI调整算法输入决定用户的MCS;
3)Qos需求:调度考虑Qos参数,分配资源和调度优先级;
4)信道质量(CQI/PMI/RI):下行调度器会根据下行信道质量等信息动态地为UE选择适合的RB资源(调制编码方式、RB分配类型、RB数)进行下行传输;
5)下行发射功率:在调度时会考虑小区可用功率,避免下行可用RB受限;其中,CQI主要影响了MCS的选择和分配RB的大小。
从原始的UE测量值,经过网络侧调整(eNodeB),最后给终端用户做MCS映射。网络CQI上报、调整、映射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网络CQI上报、调整、映射流程图
表1 Itbs和Imcs的映射关系表
(2)CQI上报
CQI上报是CQI调整的前提,如果上报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的信道质量,则经过CQI调整后也是不合理的,这会严重影响下行调度结果。CQI上报分为周期性CQI上报和非周期性CQI上报。
1)周期性CQI上报
MAC在周期定时器到达时,触发周期CQI上报;由于周期CQI上报在协议明确规定由PUCCH承载,所以直接选择PUCCH承载周期CQI上报信息,同时根据周期来决定上报周期CQI的PUCCH所对应的帧号和子帧号。
2)非周期CQI上报
MAC在接收到上行授权的CQI上报指示后,触发非周期CQI上报;非周期CQI上报在协议明确规定在PUSCH承载,所以直接选择PUSCH承载非周期CQI上报信息,非周期上报的帧号和子帧号是根据上行授权获得。对于非周期CQI上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数据一起发送时,CQI作为随路进行发送的,如果没有数据一起发送,CQI是单独进行发送的。
(3)CQI调整算法
其本质的作用就是:如果eNB直接使用UE上报的CQI,那么达到的IBLER值是x%,而系统在IBLER目标值y%时达到小区吞吐率的最大值或者是用户平均时延的最优化结果,所以需要CQI调整算法,把上报CQI值进行调整,从而使用户数传时的IBLER接近于IBLER目标值。
(4)MCS映射
需要将CQI映射到Itbs,然后映射到Imcs。基于Itbs,剩余功率及用户缓存等输入, 计算可分配的RB资源。下图为Itbs和Imcs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因此,小区平均CQI反应了小区干扰程度及其所能提供业务的服务质量,高阶调度下频谱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用户也感知较好。
PRB即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为空中接口物理资源分配的单位,其利用率(使用个数/可用个数)反应了小区资源使用情况;PRB利用率和用户的行为关系比较大,比如用户数目多,则eNodeB调度的用户数越多,调度难度比较大,出现调度“缝隙”的几率就比较大,影响PRB的利用率,另外如果用户使用的业务不是类似best effort的连续大数据量业务,而是比较零碎的小包业务,时断时续的,那么PRB的分配也不会很充分。
PRB利用率某些程度上也能标准频谱资源利用率效率。频谱效率(Spectrum Effectiveness)又称频带利用率,用来衡量系统的有效性。它定义为单位带宽传输频道上每秒可传输的比特数,单位是 bps/Hz。它是单位带宽通过的数据量的度量,由此衡量一个信号传输技术对带宽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除以单位时间内占用的RB数进行计算。消耗相同的RB用户获得更高的速率,则资源利用效率也高。
而小区平均用户数、流量又是小区承载情况的体现,PRB利用率随着小区内用户数、流量的增加而上升。因此PRB利用率及小区承载用户数和流量体现了小区负荷情况。
用户平均吞吐率为小区下用户单位时间内平均速率,用户吞吐率越高,该用户使用网络感知就越好,因此用户平均吞吐率可表征小区内用户平均感知优劣程度。网络承载业务的不同对速率要求也存在差异,一般以视频业务要求速率要求作为判断用户感知标准。
码率(Bitrate)是影响视频体验的一个关键指标,如公式(1)所示:
其中,FileSize表示文件大小,duration表示持续时间;Resolution表示分辨率,Subsample表示采样,FPS表示每秒帧率,CompressionRatio表示压缩率。
观看视频要求速率必须大于码率,华为实验室根据现网测试获取的国内优酷大数据样本的分析,发现当速率为码率的1.4、1.7、1.9倍时,分别能保证90%、95%、98%左右的无卡顿率,播放1080P视频时要求目标速率为10Mbps。不同分辨率的视频速率需求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分辨率的视频速率需求图
对小区PRB利用率、CQI、用户平均吞吐率、用户数、流量之间相关性分析,有助于了解小区实际服务性能,研究其关联性及变化趋势有助于提升网络整体服务质量。
统计对比PRB利用率与用户平均吞吐率、平均CQI数据,随着PRB利用率提高单用户速率下降明显、平均CQI在PRB利用率超过30%后降幅趋于平缓,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PRB利用率与用户平均吞吐率、平均CQI关联对比图
小区业务负荷指标线性关系明显,随着小区平均用户数增加、流量的增多PRB利用率也随之升高,如图4所示。其中,数据基于苏州全网LTE小区一周自忙时平均数据。
图4 PRB利用率与用户平均用户数、流量关联对比图
相同PRB利用率在不同CQI下获得的用户速率,可以表征在不同业务质量下用户获得的感知优劣程度。在CQI较好的场景下,用户可获得更高的单用户速率,感知较好;而在CQI较差时感知则抑制明显,如图5所示:
图5 相同PRB利用率在不同CQI下的用户速率对比图
在不同CQI下满足相同用户感知速率时所能承载的业务负荷也不同,CQI较好时小区能承载用户更多。以单用户速率10Mbps为例,CQI好点(>=10)能承载142个用户、CQI中点(7-9)能承载85个用户、CQI差点(0-7)仅能承载18个用户,如图6所示:
图6 相同平均用户速率下小区承载用户数对比图
分析小区PRB利用率在不同CQI下所承载的流量,可以表征在不同业务质量下消耗相同的小区资源获得的业务量情况,反映了小区资源利用效率。在CQI好点PRB利用率与流量线性关系较好,在CQI差点则流量压制明显,如图7所示:
图7 相同PRB利用率下不同CQI下小区承载流量对比图
在同一负荷下,不同业务质量所能承载的用户也不同。在CQI较好时,随着用户的增加PRB利用上升较为缓慢,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而CQI较差时,PRB利用率抬升更快,承载相同的用户数时小区负荷更高,资源利用效率较差,如图8所示:
图8 相同PRB利用率下不同CQI下小区承载用户数对比图
从上分析可以得出,在CQI好点消耗相同的资源情况下可承载更多业务量和用户,资源利用效率也较高。
由于视频业务已成为4G网络流量主要贡献者,将以视频业务目标优秀速率10Mbps(基于国内主流OTT视频业务特征统计)作为感知好坏的判决条件。统计现网各小区自忙时平均数据,要满足用户速率为10Mbps,此时对应的PRB利用为60%、CQI为9,如图9所示:
图9 10Mbps用户速率时的PRB利用率及平均CQI对比图
现网自忙时话务模型中,小区PRB利用在60%以下、平均CQI在9以上时才能保证用户获得良好的业务感知。因此,用户速率10Mbps、PRB利用率60%、CQI为9即为网络感知拐点。
通过统计分析“负荷、质量、感知”即PRB利用率、CQI、用户平均吞吐率间相关性,可总结归纳以下几点:
1)PRB利用率越高、用户平均吞吐率越低、CQI越低,PRB利用率与用户平均吞吐率线性关系明显,CQI在PRB利用率超过30%后降幅趋于平缓;
2)负荷相同的小区、不同的CQI场景下的用户感知不同,CQI越高用户感知越好;
3)相同用户速率情况下,CQI越高能承载的用户越多;
4)小区同等负荷下,较好的CQI能承载较多的业务量与用户,小区资源利用率较高;CQI越高PRB利用率与流量线性关系较好,在CQI差点则流量压制明显;
5)感知拐点:满足用户速率10mbps,CQI要求在9以上、PRB利用率在60%以上,可形成“二维四象”图进行分类优化。
想要获得较好的用户感知,需提升小区平均CQI;同时CQI也直接影响小区资源使用效率,在CQI较差PRB利用较高时,提升CQI也能降低小区负荷。因此小区业务质量的提升即CQI优化,是提升用户速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
分析各小区PRB利用及平均CQI,根据感知拐点可形成“二维四象”图,可直接评估各小区下用户平均感知度,如图10所示:
“二维四象”4类区域详细分析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1)平均CQI高、PRB利用率高:质量良好、负荷较高,这类为高业务量引起的质差小区,建议扩容解决;
2)平均CQI高、PRB利用率低:小区业务质量较好、负荷不高、用户感知好,此类小区为非质差小区,无需优化调整;
3)平均CQI低、PRB利用率低:低业务承载小区、平均CQI不高,此类质差小区存在采样点少、受用户行为影响较大,存在一定偶然性,建议优化CQI,提升用户感知;
4)平均CQI低、PRB利用率高:小区高负荷是由于CQI较差引起资源使用效率低导致,此类小区业务量负荷不低、干扰严重、资源利用低、用户感知差,应重点优化解决。
图10 二维四象分析示意图
表2 “二维四象”小区分析表
“区域A”高负荷感知差小区优化即可小区扩容解决,LTE扩容有多种解决方案,可通过对高负荷小区指标分析,结合现场实际需求,择优实施。具体扩容方案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高负荷小区扩容方案表
“区域C、D”感知差小区优化实则为CQI提升,引起CQI差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越区、重叠覆盖、弱覆盖、模三等无线环境差引起的干扰,导致PRB利用率“虚高”,资源利用效率较差;
2)用户处于小区边缘导致的低CQI,往往涉及站址规划合理性及用户迁移等原因。
(1)无线环境优化
CQI指数与无线信号质量直接强相关,提升现场无线信号质量,对CQI提升有明显改善作用。优化此类问题以RF优化为主、参数调整为辅,RF调整时需关注减少弱覆盖、越区覆盖、重叠覆盖、模三干扰等常见问题,尽量避免PCI相同小区对打。在日常问题分析中需结合TA分布来查看用户接入距离,确定小区覆盖半径,为RF调整提供参考。
优化案例:“璜泾荡茜_FL_A_1”自忙时平均CQI为6.9、PRB利用率61%属于“二维四象”D区域的质差小区,用户平均吞吐率为9Mbps左右、64QAM调制占比仅为14%。小区越区严重,TA区间5(2Km)以上的比例在38%,越区严重需RF优化控制覆盖。
经现场优化调整后各项指标也改善明显,小区自忙时平均CQI提升至10.7、用户平均吞吐率提升至33Mbps、64QAM调制比例提升至68%,由于覆盖收缩小区业务量略有下降;区域整体指标亦改善明显,区域整体CQI从7.3提升至9.2、用户平均速率从13.5Mbps提升16Mbps、64QAM调制占比从19.3%提升至42.2%,区域业务量则无明显变化。优化前后指标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优化前后指标变化趋势图
调整后区域测试SINR也有明显改善,DT测试 对比图如图12所示:
图12 优化前后区域SINR对比图
(2)边缘用户评估
边缘用户可以以路损指标“L.Traff i c.User.PL0~L.Traff i c.User.PL14”来定义,即在路损区间内发生业务的用户数,路损越大表示用户越处于小区覆盖边缘。小区RS功率与路损PL之差即为用户接收信号强度,路损结合站间距、TA区间分布能确定小区实际覆盖情况。由于位于小区边缘,用户感知会较差,此类用户过多也会明显拉低小区平均CQI。
提升边缘用户感知,合理的站址及小区规划是必须条件,辅以RF调整,改善CQI、提升资源利用率效率。边缘用户为相对概念,需结合路损、站间距、TA区间及CQI和用户感知来具体分析、优化。
优化案例:统计小区路损、TA、CQI指标,结合站间距(排除越区原因)筛选CQI差、路损高小区。在同一区域以下2个小区“旭宝高尔夫_FL_B_1、庄里_FL_C_1”存在明显边缘用户情况:路损区间6-10比例在74%以上、小区平均CQI仅7.5、无越区情况。详细指标如表4所示:
表4 小区路损PL及TA区指标表
上述2个站间距仅390米,2个质差小区下70%用户位于小区覆盖边缘,且重叠覆盖严重,明显的存在站址选择不合理的情况。经实地勘察后将“庄里基站机房_FL_BBU”向南搬迁1Km,并进行区域优化后,2个站点的边缘用户比例改善明显。调整后站点指标如表5所示,站点搬迁如图13所示:
站址调整后边缘用户占比下降明显,小区平均CQI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区域内用户感知改善明显。
表5 调整后站点路损PL及TA区指标表
图13 站点搬迁示意图
CQI的恶化将降低资源使用效率及用户感知,在相同的PRB利用率下能承载的业务及用户也随之降低;同时随着业务增加PRB利用率升高,小区CQI也随之降低。通过上述几个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全网忙时PRB利用率、CQI、用户平均速率间平衡标准。根据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总结相关性、寻找感知拐点,形成“二维四象”分析法,为后期网络评估、优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