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同军
【摘要】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运动方式、技术要求、动作结构、精神意志等内容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效果势在必行。本文从高校开展武术课程的现实意义出发,论述了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 教学内容 效果 问题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23-01
武术是我国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在健身、益智、养生、观赏、防卫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并且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开展武术课程的现实意义出发,论述了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笔者观点旨在为提高高校武术课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1.高校开展武术课程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其类别丰富、套路多样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而大学体育教学的武术课程,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进行有益的培养和锻炼,充分促进学生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反射神经系统、运动调节系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武术技能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性格塑造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因此大力的扩展高校武术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武术教材较为落后
高校的武术教材主要以散打和套路为主,笔者通过教学经验和实际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以拳术、剑术、刀术、棍术为基础,教材内容和知识内容过于陈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并且学生喜欢的咏春、双截棍、散打、防身术等实用内容并且没列入到教学大纲中,这就造成武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选修时也不爱选择武术课。
2.2教学方法单调
高校武术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套路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时以基本动作进行演示,而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动作连贯性、着力点、延展性、肌肉运动的理解,并且教学中没有互动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愿明显下降。
2.3武术课时较少
大学武术课程一般都是选修课,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项目不多,并且在课时安排上较少,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武术的技术动作,授课过程中也因为学时较少,教师授课的速度往往较快,不便于学生的对武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3.1强化动作的示范与讲解
武术课教学中要加强对技术动作的示范与讲解,尤其是在套路、拳术、剑术等项目中,技术动作的示范要标准到位,讲解中要明确指出动作重心,发力点、节奏、呼吸、肌肉状态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武术动作与套路的演变与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对动作用法的理解。在一些实战类武术项目学习中,要通过攻防动作的讲解来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2增加体态语言运用
体态语言在武术课中的运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武术套路的体态语言来体现出身体的柔韧度、曲线美、协调性,这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美的理念,同时吸引学生参与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情绪与面容一定要和蔼,通过微笑、鼓励、赞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3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校武术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笔者认为应充分的利用网络、微信、电影、录像等视听资源开展武术教学,随着学生对武术资源的学习与理解,学生也能够了解自身适合的武术类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武术。另外,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做出改革,可以通过观看比赛、实地走访、互动切磋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4强化师资力量
大学体育教学中专业的武术教师较少,因此学校在加强体育教师武术理论培养的同时,还要吸纳德才兼备且武术技法较强的武术教师,这对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并且专业的武术教师能够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在武术教师的培养中要考虑到教师的品行,充分的发挥育人育心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蔡瑾瑾.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9) .
[2]自明,刘剑.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激励系统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0) .
[3]刘洪波.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