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鸡汤” 暖心窝

2018-05-19 09:31张美杏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鸡汤

张美杏

【摘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管理的实质是心灵的沟通。因此,当学生遭遇情感困扰、失落难过和痛苦的时候,教师不忘为学生煲一碗心灵的“鸡汤”,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指引 走出 困扰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83-02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感,他们往往并不善于处理各种情感中遇到的困扰,若他們长期得不到释放,这不仅会引发辍学、家庭矛盾、暴力等一系列问题,从长远来看,还会导致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当学生遭遇情感困扰,失落难过和痛苦的时候,教师应为学生煲一碗心灵的“鸡汤”。这碗鸡汤就是全身心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成为学生的知音;就是让学生拥有最美的生命色彩,做学生的贵人;就是给学生带来喜乐,带来力量,带来生命的美好,成为学生的导师。鸡汤的意义,就在于给学生心灵的安抚、安慰,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煲一碗心灵的“鸡汤”,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追求!

现在,笔者把这美味的心灵“鸡汤”与大家分享,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用真心浇灌其心田

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笔者刚到学校就有一个学生家长(邓菲菲妈妈),拿来一篇日记给笔者看,日记内容是: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女孩被迫给K帮打饭,还常被抢钱,小女孩觉得活着很压抑,常常感到害怕,在夜里哭……。笔者看完日记,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说:“这样吧,菲菲妈妈——您先别紧张,让老师来处理!必要时配合一下老师就好了,你先回家吧。”

像邓菲菲这样的学生,该如何解开她心中的那个结,帮助她顺利走出困境呢?

笔者常在自习课时叫学生到课室外交代事情或者谈话沟通的,因此,笔者很自然地把邓菲菲叫了出来。她笑咪咪地小跑过来,笔者轻轻地抚着她的双肩,诚恳地对她说:“菲菲,我们在一起共同度过半个多月了,老师非常感谢你的懂事、乖巧!但老师也要批评你,因为你对老师的信任不够,你是不是认识K同学,你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跟K同学有关,是吗?”

邓菲菲有点诧异地说:“嗯,老师,你知道了”

“你能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笔者说,“邓菲菲,老师想跟你说的是,不管你遇到什么麻烦,什么困难,老师都是你坚强的后盾,老师希望能够帮助你,希望你能够在我们班过得开心,快乐。但是你一定要信任老师,把自己的困扰告诉老师,只有你说出来,老师才能了解情况,才能让你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才能避免相关同学犯下更多的错误。这既是自救,也是救人。”

邓菲菲沉默了一会儿,她看着笔者,张开嘴吧,却欲言又止。

经过一翻对说,好不容易,在笔者一再保证和鼓励下,邓菲菲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原来是邻班的K同学最近欺负她,她因为这些困扰,情绪十分低落。说到难过处,邓菲菲流下了眼泪。

笔者赶紧张开手臂把她揽在怀里并安抚她:“孩子,别怕,有老师帮你。”她点点头。

接着笔者教给邓菲菲一些避开K同学的方法,以及如果无法避开时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态度。

下课后,笔者找班里几个热心、活跃、颇有正义感的女生,以邓菲菲性格十分内向为由,让她们带着她一起玩。笔者知道只要邓菲菲不是一个人,K同学就不敢来欺负她。与此同时,叫K同学的班主任对K同学也进行了警告和教育。

二、用微笑感化其心灵

郑友盛,身形矮小,活泼好动,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常讲话,学习成绩非常差,对同学、老师冷漠、没礼貌。经过多方面了解情况笔者得知:其父母在他5岁时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父母之间在离婚后因为经济问题出现过多次纠纷,他非常讨厌父母。对于有这样背景的学生,笔者觉得单纯的言语说教起不到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其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此,笔者唯有另辟蹊径。

在教学教育中,用微笑来感化他,让他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爱他。笔者不管是在走廊还是操场或者马路上,只要遇到郑友盛,都会向他微微笑,挥挥手,并笑着对他说:“加油啊,郑友盛!”那一刹那,他读懂了笔者的言语——是真诚的鼓励,是在他失落时最有力的支持。他也会还笔者一个微笑并点点头。笔者心想,这孩子对笔者的防御和敌意减少了。

郑友盛的情感困扰根源在于家庭关系不和谐,亲情的缺失使他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该如何解开他心中的那个结,帮助他走出困境呢?

于是,笔者想办法创设条件帮助他们父母弥补过失,搭建家长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让郑友盛重新享受到久违的亲情。

笔者以郑友盛需要加强营养为由让他答应父母轮流每天给他送一餐饭(事前已和他父母商量好)。

郑友盛父母通过一段时间的送饭,慢慢地感受到郑友盛重新接纳了他们:每一次看见他父母都对他们笑了,跟他们说话了,亲情距离越来越近。而郑友盛又拾回了久违的笑脸,不但上课不迟到,不讲话,而且上课认真听课。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也少不了笔者在他们两边不断地互说对方的优点,不断地鼓励。老师的一次次的帮助给他带来了真情,这真情不仅能温暖了他那冰冷的心,还可以使他浪子回头。

接着,笔者让他管理班上的纪律,每当有了成绩,笔者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继续努力。出乎笔者和全班同学的意料,他工作很认真,专心听课,他的成绩也提高很快,整个班的纪律也大大改观。因为做班干部,也拉近了他和同学的距离,和同学有说有笑了,并且他很乐意帮助同学。就这样,在期末评选优秀班干部自述时,他大声地说:“我先谢谢各位同学们!在我痛苦时,有你们的一路陪伴和帮助。在此我更要感谢张老师,是您给了我心灵的“鸡汤”,挽救了我,使我重获新生,让我看到这个世界的缤纷美丽。”

最后,他以高票当选。在颁奖大会上,看着他捧着奖状笑盈盈地走下讲台那一刻,笔者想到了狄金森的一首小诗: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三、用爱心带来其真情

苏伟峰,上课趴台,容易冲动,常与同学打架,并对老师不理不采。这位学生在读小学五年级时不是这个样子的,成绩还是较好的,为什么到了六年级第二学期就变成这个样子呢?

通过细致观察,原来他暗恋班中的一位女同学,而那位女同学对他不理不采。

于是笔者先从这位女同学方面出发,请求她帮助这位男同学,要求她既要装着不知道对方喜欢自己,又不能让这位男同学感觉自己突然间失去了什么似的;同时笔者主动去接触他、关心他、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他对笔者很信任,最终他把自己的心里的话以写信的形式告诉我。

笔者立即给他回了这样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老师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幸福就会来临。

经过笔者和那位女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心结打开了,把情感隐藏起来,并认识到小学阶段应以学习为重。后来,有一次笔者找他谈话时,他说:“感谢您——老师,在我受伤时您如此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让我重新拾起勇气,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您吗?”笔者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老师真替你高兴。”

经过半学期的追赶,他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小升初时以高分考上了中学就读。

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现在,苏伟峰很相信笔者!笔者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护着他的成长。

四、用赞赏换来其进步

黄展鸿,经常迟到,上课又不专心听讲,不做笔记,对学习不感兴趣,内向、腼腆,平时很少说话。在一次组建班委自荐时,他犹豫不决地举起手来,好像又不敢举似的,笔者很奇怪:他今天这是怎么了?难道他也想当班干部?

笔者说:“黄展鸿同学,你也想当班干部吗?”

他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像蚊子:“老师,我想当文体委员。”

“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你一定行的!”笔者鼓励他。

此时,他好像读懂了笔者的话,说起话来比原来有勇气多了:“假如我是文体委员,我就把班的各项兴趣活动小组搞活,搞好,争取入奖”。

他的回答出乎笔者的意料,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芒,笔者立即对他的演说作了肯定和赞赏。此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笔者观察到他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高兴?感激?总之非常复杂。

下课时他主动跑过来:“老师,谢谢您给我机会并鼓励我,让我重新拥有自信,找回属于自己的方向。”

当时笔者感到有点惊讶,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后来笔者得知:黄展鸿从小就对画画充满兴趣,但他父母怕这个爱好干扰到孩子的课业学习,因此一直限制孩子的时间投入。

于是笔者找他谈心,找对策,最后与他一起决定:我们班的黑板报出版的任务就交给他,让这位“英雄”有其用武之地。他不负众望,我们班的黑板报从没有被扣过分,同学们对他所出的黑板报表示赞赏,他在班活动工作中也找回了自我。

后来,笔者在他的作业本上常常写上这样的话:“老师相信你一定把工作做好,同时又能学好习,加油!”。“现在,老师对你的信心更大了”。“相信你是最棒的”。一句句鼓励和赞赏的话语让他对各学科的学习又重拾信心。

从此之后,黄展鸿可彻底变了个人——不再内向、腼腆,变得活泼、健谈,课堂上认真听讲,变得越发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会努力应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也在此基础上直线上升,更重要是,他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教育就是感悟、渗透、指引,让更多的学生自己找到快乐及收获成功。笔者相信,用你的真心、你的微笑、你的爱心、你的赞赏去帮助遭遇情感困扰,失落难过和痛苦者,你在教育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佳绩。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引路人,是笔者永不懈怠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惠萍.《心相随 情相依》,《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12期

[2]赵惠红.《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师道·情智》广东教育杂志社主办,2017年12期

[3]周海英.《小學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学周刊,2012年08期

[4]薛喜民、薛雅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11期

[5]谭晓云、李宁燕.《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07期

猜你喜欢
鸡汤
为什么我母亲钟爱“毒鸡汤”?
与孤独作战 喝一碗《绿皮书》煲的“鸡汤”
因为
温补脾肾 海马鸡汤
三国好人的临终鸡汤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鸡汤”与“反鸡汤”
DIY鸡汤
鸡汤热线
酶解鸡汤的流变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