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鹏
2017年12月22日,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塑形铸魂、美丽嬗变——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十年成就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在10天的展期里,展览通过图片、视频及直升机、汽车等实物集中展示景德镇十年转型的实践历程。
景德镇有两千多年的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窑史、六百多年的御窑史。但是,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陶瓷产业面临资源枯竭、结构单一、财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型陶瓷企业先后处于停产状态,大批职工下岗待业,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景德镇市成功申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试点,于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路。景德镇把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制定实施《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以产业转型为核心,推进城市、生态、民生全面转型,形成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城市转型综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城市总体竞争力和城市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已成为转型势头较为良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陶瓷产业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千百年来,景德镇瓷器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质地和声誉延续着光荣与辉煌。因此,改造提升传统粗放的陶瓷产业,擦亮“千年瓷都”这块金字招牌,成为景德镇人的共识。
“景德镇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模式颇具特色,在转型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转型发展模式。”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张纯告诉《小康》记者。国家发改委确立把景德镇创建成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城市,强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作用,把陶瓷与旅游、文化、科技相结合,构筑陶瓷文化、产业、人才、品牌的开发链条,推动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崛起,改造“老行业、老产业、老厂房”,实现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文创产业植入、文化遗产活化与保护、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文化旅游互动发展”等路径,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重塑世界瓷都,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实现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华丽蜕变。
景德镇立足做大做精陶瓷产业,全面推进“陶瓷+”行动,形成了集陶瓷制作、陶瓷经贸、陶瓷科技、陶瓷文化为一体的陶瓷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格局,陶瓷产业转型厚积薄发,名坊园、三宝瓷谷、陶瓷创意孵化基地等一批陶瓷文创产业项目建成,陶瓷股份公司获评中国陶瓷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陶瓷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6的366.7亿元,十年增长了8倍。目前,景德镇继续围绕做强陶瓷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渠道建设,努力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景德镇充分发挥瓷都优势,立足生态文化特色,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现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古窑,以及御窑厂遗址公园、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等8个国家4A级景区。
景德镇转型前,瓷土矿资源逐步枯竭,十大瓷厂衰落,经济总量低,产业结构单一,陶瓷生产以艺术类陶瓷为主。2007年景德镇制瓷业产值占比下降11.3%,从业人数仅为11.2%。转型后,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传统陶瓷产业升级换代,焕发生机活力,高技术陶瓷、创意陶瓷、陶瓷工业旅游和文化体验游增强了陶瓷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景德镇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景德镇特色和比较竞争优势的陶瓷、航空、汽车、旅游‘3+1产业体系取得了亮眼的成就。”张纯说,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有实力更有活力。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壮大“3+1”产业。
航空产业成为景德镇主要产业之一,其中,高新区成为江西省第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据《小康》记者从景德镇市政府了解,目前,景德镇已编制完成通航产业发展规划,航空小镇建设正加快推进,路网全线贯通。2017年,22家企业落户航空零部件产业园并开工建设。
汽车产业向全产业链迈进。北汽昌河12万台发动机项目破土动工,H40D、北斗星X5E等新车型上市;汽车配套产业园及海纳川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化工产业历经环保洗礼,焕发新的生机。焦化、天新、富祥、世龙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经过十多年的转型发展,景德镇服务业水平持续攀升,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另外,旅游业也由弱变强,2017年,景德镇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一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旅游总收入529亿元,增长47.2%。
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产业,航空是新兴产业,汽车是重要产业,旅游是希望产业,构建具有特色的“3+1”产业体系是景德镇给出的转型发展方案。从2007年到2017年,景德镇经济总量由 261.85亿元,跃升至900亿元,增长了3.4倍。景德镇的蜕变推动了经济社會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