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景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19 09:31蒋慧萌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摘要】背景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文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喧宾夺主和凭借想象理解文章的方式需要杜绝。背景资料的使用有时候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介入课堂的时机对课堂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背景资料 尊重文本 介入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43-01

在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首先给学生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然后开始进行课文的讲解。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引导他们慢慢地往我们所预设的最终答案上靠拢,过程中有时会觉得似乎有点生拉硬扯,为了答案而答案,答案是否标准还另当别论。语文是一门很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学科,某种程度上,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有理即可。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停下脚步来,好好想想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有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教学目标,除了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以外,还有一个是至关重要的: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在进行第二个教学目标时,很多老师会下意识地把陶渊明个人简介、以及当时写作本文的背景资料搬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联想,一下子就进入了自己所预设的中心思想。表面上是能很快达到教学目标,但是这样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试着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描绘这样一个和平宁静、安乐富足的美好境界?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到:表达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黑暗现实。可是这样的表述似乎还是显得太宽泛、笼统,在此基础上必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表达人们对_____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批判了当时_____社会黑暗现实。第一个横线可以根据前一节课的分析知道,这是一个平和、宁静、淡远安乐富足、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后一个横线,本来是可以通过插入背景介绍直接呈现。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字词语句进行客观分析。学生首先找到了来桃花源的直接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那么秦朝的社会就是所批判的黑暗现实。除此之外,“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从“叹惋”两个字,也可以看出汉朝和之后的魏晋,也是作者所批判的,那么这里再适时引入介绍,秦朝以及当时汉朝,乃至后来的魏晋朝的史实介绍,应当是锦上添花。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锻炼的空间,而不是简单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联想。

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入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呢?这个时机的选择相当重要,介入的时机恰当可以起到四兩拨千斤的效果,如果生搬硬套则会背离语文教学的基本逻辑,考想象和联想架构的课文理解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想介入背景资料的时机应该在于学生的需求,在于学生启而不发,反复思索但是仍无所得的时候,出示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样学生会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才是语文课堂介入背景资料应该选取的时机。

比如苏教版八年级上《海燕》,很多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选择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开始讲解文章的内容,这是语文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的惯常教学方式,可是事实是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置,的确是违背学生正常的认知规律,把结论前置化了。那么我在上课的时候,我采取了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咀嚼文本中的字词语句就去分析海燕本身,让学生沉浸在赏析海燕的氛围中,之后再去赏析文章中其他的内容,比如:海鸥、海鸭、海鸟;风云雷电。在充分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写海燕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是谈海燕本身?还是说另有目的和企图?此时,还是不着急出示背景资料,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有所得后,先进行分享。在这里很多同学或许已经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量进行勾连,理解到文本的最终内涵:海燕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这样的结局是最好,此时老师再次出示背景资料以便作证学生的结论,此外,也加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印象,更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此乃是一举三得。但是又经常也会有学生思无所得的现象,那么此时老师出示背景资料,以便答疑解惑,此时便就营造出了豁然开朗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让学生走进到文字中去,去反复品读、去反复感受,然后在学生思无所得的时候,轻轻一点便使学生豁然开朗。语文这门学科,有时是需要联想和想象,但或许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从文字本身出发去寻觅探求其中的奥秘。背景资料的引入分析应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及时雨,而不能成为筋斗云。

作者简介:

蒋慧萌(1991.11-),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