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
趣店上市后,现金贷行业深陷史无前例的舆论危机中,行业监管,也呼之欲出。
资金爸爸们开始收紧,大平台找钱困难,小?-台几近断流,甚至付出30%的成本都找不到钱,行业陷入“弹尽粮绝”的危机中。行业甚至出现专门的“资金掮客”,简单撮合,就要收取巨额服务费。
危机下的消费信贷,将如何缓解资金饥渴?
突然来袭的资金荒
短短一个月,原来还是资本市场宠儿的现金贷行业,瞬间感受到资本的冷酷和反复无常。
银行已准备离场。
在此之前,一些开放的城商行、民营银行,在有担保和保险的前提下,愿意和头部现金贷公司合作。
“最近他们表示,不会再新增资金,最多将存量消化完”,某现金贷平台资金业务负责人颜琦尝试过争取,结果对方说“不抽贷(将给的钱强行收回)就不错了,别再谈条件”。
尾随其后,信托机构也准备撤离。
某信托机构负责人称,近半年内,不再对接新的现金贷平台,“只把已签的合作消化掉”。
在两个低成本的资金端收紧后,现金贷最大的盟友P2P,也渐渐有抛弃他们的迹象。
某P2P平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对接了两家现金贷平台,“计划半年内,不再对接新的平台。”
资金爸爸们的集体出走,让现金贷平台倍感压力。据多家平台透露,行业暂时还未出现“抽贷”现象,但资金方普遍态度是,消化存量,不再新增。
“今年资金成本普遍提升了,去年在10%左右,现在已到15%”,颜琦称,资金方不仅坐地起价,甚至提出更多苛刻要求,才同意合作,比如先交一大笔的“保证金”。
头部公司只要接受“涨价”,还有资金方愿意接,而小公司,已到寸步难行的地步。
“平台起步阶段,资金是最困难的。”某刚刚起步的小现金贷平台负责人罗欣表示,因为没有数据,从外界拿到资金的概率为零。
“最开始我们基本都用自有资金放款,”罗欣称,即便是现在他们月放款达到了1亿左右,也无法找到钱,“大多资金爸爸的要求是,月放款额没有到104L,就免谈。”
10亿,基本成了大多资金方心中暗设的门槛,“达不到10亿,就算小平台”。
“现在我把资金成本控制在利率24%,但这都不容易,”罗欣称,“一些平台甚至愿意接受30%的利率。”
资金荒之下,很多平台面临“弹尽粮绝”的处境,一些小平台已到了“先找钱,价格都好说”的地步。
不仅仅是现金贷,整个消费金融都陷入“找钱难”的困境之中。
比如场景分期,他们给消费者的利率都较低,资金成本得控制在10%之下,因此可供选择的资金方几乎只有银行。
“场景分期的风控并不好做,本身很难盈利。”某银行的业务负责人称,银行对这个模式还不太认可。
而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找钱也不容易。“他们很多公司都是贴钱做。”某资金负责人称,这些行业利都太薄。
今年备受资本推崇的汽车金融,情况也并不乐观。
因为汽车金融对资金的需求极大,“一次融资,就需要十亿之上”,因此能和他们合作的资金方并不太多。
某汽车金融公司为了寻找资金,发动了公司上上下下所有的人,“就连公关都得出去找资金”。
整个消费信贷,似乎都陷入史无前例的资金荒中。在资金如此饥渴的前提下,行业开始出现“资金掮客”。这些人大多是银行或传统金融机构出身,拥有一些资金方人脉资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数据或系统服务商,他们曾给资金方提供过技术服务,资金人脉较广。
随着资金抢夺越发激烈,资金掮客的撮合交易费用也水涨船高,“行业的标准价格,是2%到3%,一些强势的掮客,可收到4%。”资金掮客王欣称。
而这个工种,正在成为行业内“最轻松也最赚钱的职业”。
“比如,撮合了1亿资金,掮客就要收走200-300万,一个现金贷平台每月放款高达几十亿,掮客的获益能上千万。”王欣称。
“只要资金和资产信息不对称,我们就将一直存在下去。”王欣称,这个特色的中间“夹层”,正是资金荒的必然产物。
观望与等待
行业这一轮大的资金荒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来自“未落地的靴子”——监管。
趣店的舆论风波中,箭头直指“资金方”,有媒体点名多家资金方,称给趣店提供了弹药。此后,部分资金方开始了防御性“收缩”。
舆论之下,监管也越来越近。
近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公开场合提到,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发展有待规范。
据知情人透露,一个月左右,监管就会出台一个现金贷的监管意见,将划出行业底线和门槛,“但还没有细则”。
在政策落地之前,傳统金融机构基本对现金贷业务持谨慎态度。
“在和资金方的反复接触中,我们能感觉到,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态度非常保守。”王欣称。
尽管消费金融极度火热,但传统金融机构并不为之所动。
某银行的部门负责人称,曾有现金贷公司来谈资金合作,“我们把半米高的尽调资料交给他,让他先回去按照要求整理,对于现金贷所谓的线上风控那一套,银行根本不认”。
“大多银行对于消费金融的资产,是不认可的态度。”该负责人称。
“银行觉得,他们将资金供给消费信贷,风险和收益是不相匹配的。”王欣称,在大多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现金贷的资产是用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而场景分期不但风险不低,盈利还很难。
尽管消费信贷的风控日渐成熟,但还没有“跑完一个经济周期”,未得到完全验证。
大部分业内人士称,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还在等,等到消费信贷模式彻底落地,风控完全成熟。
传统金融的大门紧闭,资金的核心部分,还未进入消费信贷领域;而少量流动的资金,基本被头部公司瓜分殆尽。
特别是在现金贷行业,“二八效应”极为明显,头部公司吸金能力惊人。
“行业的老大,掌众金融上个月放款额已近百亿,完全没有出现资金困难”,颜琦称,多家P2P表示,他们愿意和现金贷公司合作,“但只和头部的谈”。
“二线的平台,即便你的资产再好,可能都没有机会撬开资金方大门。”罗欣称。
一边在等待监管,一边在观望模式,资金爸爸们坐在高地之上,等待着收割最终的果实。
自寻出路还是积极投靠?
整個消费信贷市场难道要坐以待毙,等待资金爸爸们的施舍吗?
很多头部公司已看到,太过仰仗单一资金方,未来发展将受限,他们正在谋求出路,其中一条路径,就是发行ABS(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
国内消费信贷ABS开始火热。
花呗ABS在上交所挂牌,优先级利率低至3.6%;小米金融在成立一年便成功发行首款信贷ABS,今年6月,更是拿到了上交所30亿储架式ABS。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消费金融ABS产品年度新增总发行规模高达2228.33亿元。
尽管看起来一片繁荣,但消费信贷公司想发行ABS,仍是困难重重。
其原因和银行的态度一致,消费信贷的资产,并不算最好的资产,无抵押,风险不低,且没有跑完一个经济周期。
“行业现状是,不是给资产包直接定价,而是看你的主体信用如何。”某ABS的专家称,目前我国的现状是,ABS还是主体信用好的大公司的游戏。
因此,开始有不少消费信贷公司曲线救国,从场内的ABS,转到了场外的ABS。
所谓的“场外”,已不是真正意义的ABS,这种“结构化资金”,与私募的玩法,并无二致。
“这是一条出路,但能玩转的人,并不会太多。”颜琦称,既要能玩转资金,还要懂消费信贷的资产,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开始彻底往“助贷”转型——只给传统金融机构提供获客和风控服务,自身完全不碰钱。
钱从资金端账户直接到借款人账户,现金贷平台只收服务费。
“如果现金贷更让利,更开放,也许可以和传统金融机构达成某种默契。”王欣称,其实,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的关系,如果是“合作不竞争,补充不替代”,会走得更顺。
头部公司还有转圜,而二三梯队的平台又该如何?
“找资金就像交女朋友一样,标准降一降总能找到。”王欣称,有些资金方重安全,也有资金方重“利益”,任何合作,都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
“抱住资金爸爸的大腿,这是最后的出路。”罗欣称,最近他们找了一家P2P,让其入股,条件是,每个月都要提供稳定的低成本资金。
让资金爸爸入股,一起玩耍,成了小平台的逃生出口。
未来,资金和资产会持续处在这样的不平衡中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解决这个难题只有两个方式:要么是手握大量资金的传统金融机构“解冻”,水源大量流入,可缓解饥渴;要么是资产端的洗牌,部分玩家退场后,可资金汇聚。
“没有资金需求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换一个角度,这次大的资金荒来袭,也说明行业在飞速发展。
资金和资产,在不平衡和平衡之间摇摆,促成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转和前进。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
摘自一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