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景园(外一篇)

2018-05-18 19:25枫叶
延河·绿色文学 2018年2期

枫叶

初冬的暖阳,沐浴着汉江南北。茶余饭后,漫步在古城汉中的大街小巷、滨江公园、天汉长街、广场花园,小区绿地,在阳光折射下, 最美丽的算是那那金光灿灿,苏景园内随风婆娑的银杏叶,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珍贵。

汉中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也是好客之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秋末的周日偶有闲暇,受友邀约,苏景园观园赏景,品茗论道。经常朋友们提起园林式古色古香格局的苏景园,这次体验了“庐山真面目”,在汉中独树一帜,不由得点赞称绝。景区占地100多亩,设计紧凑,装饰古朴典雅,仿苏州园林建造,与市体育场毗邻,可赏花、赏石、垂钓、棋牌、品茗、观鱼,是聚会休闲的理想之地。景区四季百花争艳,竞相绽放,犹如花的海洋。

景区门庭上有癸未年秋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字“苏景园”三个字格外醒目,令人肃然起敬,忽然感受到了文化气息的厚重。钟老师书法初宗颜、柳继追“二王”,后博采众长题字书作功底深厚、秀雅多姿,观者心旷神怡,有高雅的享受。

漫步入园,奇石林立,形状各异,“潇湘馆”院子门前,两颗大红的灯笼高悬,在绿色的映衬下,一度最美的苏景园经过沧桑的巨变显得格外妖娆,加上古老银杏树的妆点,似乎用了多年的生态魅力,来占尽秋末初冬那最后一抹靓丽色彩。水是园中的靈,无论是垂钓的鱼塘,还是环绕园内的幽幽碧水,无不透出一股灵;石是园林的魂,各式各样的奇石,大到让人昂首仰视,小到让人低头琢磨,从行云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戏水、麒麟游鱼,凡是世间所有的和所无的都在石中表现,让人畅游其间,发挥想象。旱莲、梅花、樱花、紫薇、汉桂在不同季节争相斗艳,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漫步在荷塘廊道的边缘,我被这美景陶醉。起步拾零,读李星《赞苏景园银杏》蝶恋花,颇感振奋。曰“伟干参天金碧影,壮我中华,造化钟银杏,地老天荒根性秉,千秋亿载传生命,大树浓荫谐美景,果贵叶珍,家户纳余庆,国树群英君引领,五洲惠植播祥永。”我微听银杏叶满地散落美妙的声音,被动情的诗句陶醉。她金色满身,熠熠生辉,笼罩的金色霞光独领风骚,再去遐想枝干摇曳撒娇的样子,似乎不愿她的离弃,暖阳薰薰遇微风,叶子翻滚着,折射出金色的光芒,似乎在告诉人们:你若不弃,我便不离!

初冬的风儿使她金枝摇曳,扇叶如群贤毕至,似秀女私语,情意缠绵,不因凛冽而萎靡,也不因冬霜而退缩;雨淋,他枝叶伸展,洗净尘染,把自己的容颜变得更加清亮色浓,雨中亲吻,仪态万方,即使叶落,依旧娇羞可爱、温文尔雅、完美迷人,绽放着金色的光芒。

林间步道游走,杏叶划弧飘落,手托银杏三两片,痴呆凝望思万千,不由吟出《兰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于是想把“惠风和畅”寄留杏叶,让她带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感人经历的沧桑,随着和风,畅行秦巴,回响“江南”。终因未得笔而深感遗憾,只能把这个心愿埋在心底,来年,老友再聚,我在苏景园静静地等你……

岁月流金

近日天公不作美,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望着窗外,回想起我在农村成长儿时的经历,似乎记忆犹新。那时不知道所谓的幼儿园,也没见过什么游乐园和公园,成天和泥巴过家家,童年过的简单而快乐。

步入学童,常用装庆大霉素的纸盒子当铅笔盒,用久了将牛皮纸糊了一层又一层,母亲在裁缝店里捡的布头一片一片拼接缝的书包,很花很结实,现在的孩子叫超酷风格DIY;上学穿的鞋子是母亲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布鞋,调皮的我经常穿的“大老舅”漏在外面,帮子破了鞋底子还很厚;雨天打的拐杖形状黑布伞,穿的类似马靴一样的黑胶雨鞋,很厚很重也不时尚,物品结实但很耐用;农村没有电,上学提上用空蓝水瓶和架子车气门桩拼做的小油灯,每周换一次用棉花手工搓成的油灯捻子,回到家里母亲总会点上马灯来保护我们的眼睛,油灯虽暗但显得温馨。看着母亲的辛苦心里总是盼着爸爸在地质队野外早点回来,为我和弟弟们带上好吃的洋糖、面包和水果,周末带我们步行几里外到公社门口看电视,方圆几公里就那么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傍晚男女老少都自带板凳守在电视柜子旁,《霍元甲》《上海滩》是农村人话里的主题,我们吵着嚷着笑着,父爱难忘却已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少儿盼过年,长大可以学骑家里凭票买的唯一的机械设备“二八”自行车,母亲用节省的布票在供销社买的蓝色迪卡布缝的新衣服穿,期待父母发给我们一毛毛的新年钱。春天,我会找些蚕卵在棉花里孵化,摘些桑叶和莴笋叶子来喂它。暑假出去吃五分钱的冰棍,喝一毛五的汽水,会买到两分钱一根用玉米做的糖棍,上街吃到一毛钱的油糕,会用麦子偷偷换甑糕吃,罩些知了用麦草烧着当大餐,那时候的美味简单但依旧恋念不忘。寒假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打猴”和“打枪”。

有时在空地画上方格用瓦块踢房子,在地下挖三个洞来玩弹球,简单的玩具渡过了快乐的少年,不听话时妈妈会把家里的扫把拿起来当家法,母亲的严厉教导我做人的原则,现在回想仍感念母爱的伟大。

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肯德基麦当劳、几百块一桶的进口奶粉、油炸的鸡腿和牛柳,亦无火锅和中餐,上学背着蒸馍和咸菜,外加粗盐拌辣面,怀念那时没有激素的绿色生活。没有所谓的网络、网友和网络诈骗,天天都是枯燥的书本,听着《雨花石》、《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水手》,幻想着将来的生活,能走出农村去生活是唯一的目标和追求,理想简单却很真实。

看着孩子今天的成长,我感悟到父母在那个年代的付出,回味那个心酸而朴素的时代,怀念乡情的淳朴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