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

2018-05-18 10:49刘熹蓉
考试周刊 2018年47期
关键词:受众艺术

摘 要: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而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在艺术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艺术作品中原型意象的存在为心灵无意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次,艺术作品中要表现出更加深层次的涵义需要对人类集体无意识做出说明。运用荣格“原型理论”研究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原始意象的象征内涵,研究“原型理论”如何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者以及艺术作品受众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阐述体系,实现在艺术研究中的一大主题。也是要求现在的艺术创作者要创作带有原型的优秀艺术作品。

关键词:原型理论研究;艺术;受众

一、 荣格“原型理论”在艺术作品的运用

在荣格“原型理论”提出之后,与“原型相关”原型研究法起源来自人们对“寻根意识”的探索,原型批评的产生,与人们孜孜以求的原始文化的精神相关联的本源是分不开的。而在人类不断探索过程中,宗教、神话等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以神话学中的人类学家研究为代表,认为“万物有灵”是原型方法的主要来源,而在人们现实生活中运用原型研究法来解读某种现象,描述某种潜在的人格特性。

1. “人格面具”原型意象

人格面具这种原型意象,亦如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一样,人格面具不是真正的自己,而在人格面具下隐藏的才是人的本质的存在。

2. “阿尼玛”原型意象

荣格把反映男人的心情、反应、冲动以及任何自发的心理生活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某种既定的作用的现象定义为“阿尼玛”。“阿尼玛”是一个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是女性基因。

3. “阿尼姆斯”原型意象

同样的在反映女性心灵内在中也具有男性的一面,其存在的方式和特征与“阿尼玛”现象基本一样,这样的意象被称为“阿尼姆斯(animusi)”。这两种现象都不可能随着时间的前进而主见的消逝,也不可能随着发展而减弱,因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不可能单一地依靠女性或者单一的依靠男性。这也充分说明了一点,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异性的原型意象。

4. 无意识心理意象“阴影”

在荣格的研究中他用阴影来描述人们自身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所谓的阴影就是隐藏在人类心中最深处的那一部分人格。荣格对阴影给出的定义:“它是个体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东西。”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人们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正常的人们都不愿意生活在阴影的影响之下,这就是为什么阴影一旦在生活中就会引起个体人格突然变化的原因。

二、 激发“原型理论”中原型意向的条件

每一步艺术作品中都有相对的原型,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中对原型意象进行加工。艺术作品中原始意象并不是轻易能显现出来的,一般需要通过一定的条件才能激发出来,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1. 激发“原型理论”中原型意向的外部条件

就外部条件来讲,当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和外部条件突然改变,会激发起人们的潜在意识,激发起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原始的意象。在影片《七月与安生》中,安生在经历过许多年的漂泊之后,回归了家庭,回归了自己一直向往的安逸的生活,而安生本人也非常的快樂,不再是那个坏女孩儿。然而七月却相反,带着人格面具生活了许多年之后,她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选择了与之前生活完全相反的一种状态,她开始四处漂泊,寻找自己所谓的自由,而在这个时候她也不再有心理负担,过得轻松自在。两个人都是因为外部生活环境的变化而真正的找到了自己原本应有的本真面孔。

2. 激发“原型理论”中原型意向的内部条件

就内部条件来讲,就是人们在没有具体规定的条件下由自我潜意识控制做出的反应,这种潜意识不是人们刻意为之的,是人们思想最深处的本能意识所操控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能力。

3. 情绪也是激发“原型理论”中原型意向的重要条件

情绪是刺激人们加速表现自己隐性人格的最重要的因素,电影《疯狂的赛车》中,胆小糯软的药品推销员,在妻子不断的侮辱和欺凌之后,突然的爆发出强烈的恨的情绪,从而让他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了过激的行为。

三、 原型研究的应用与受众的互动

原始意象的激活,作为一种象征,与文化艺术有关。在每一件艺术作品中都有它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应的原型存在。这也就是有一些艺术作品非常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因为再好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非常生动、非常现实化的原型意象,更多的人会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相像的原型,这样的艺术作品使人们能够接受,人们在接受原型的前提下,就是受众与原型有了共通性,从而使人们能够主动地与原型互动。

1. 原型受众对原型的接受

受众对于艺术作品原型接受的程度无非两种结果。一方面受众在了解原型之后,通过与原型的互动将自身的经历、经验与之相结合,从而能够在原型中找到共鸣,在之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于艺术作品中相同的原型事件之后,作为受众本身就会利用在原型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和办法解决困难,借助于原始经验使现实生活中的偏颇得到拯救;另一方面是,受众因为本身条件与艺术作品中原型各方面相差太远,无法做到与原型沟通互动,对艺术作品认识浅薄、不到位。也就无法达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原型的效果。

2. 原型受众接受原型比较深入的影视作品

《七月与安生》和《羞羞的铁拳》两部电影对原型研究的表现很全面,也很具体。《七月与安生》中七月最终选择了像年轻时的安生一样去追寻自己渴望的,一直未能得到的自由。而最后安生却选择了像年轻时的七月一样,过着安定生活。

3. 原型受众接受原型比较深入的原因

这就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在作为受众接受艺术作品中原型这一类存在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性,欣赏那个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总结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艺术作品中原型的刻画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需要,更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状的必然要求。

原型研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运用,不仅仅是在影片当中,通过影片折射出的人物原型,都是说明原型研究存在的价值。通过影片结尾主人公的结局,对原型的重新塑造,也突出了原型研究更深层次的需求和价值。

作者简介:

刘熹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受众艺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纸的艺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