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金,魏羽健,孙 琳*,张爱琴
(1 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2,wjj246899@163.com;2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2)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顾、关爱,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1]。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思想[2]。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其人文关怀能力将直接影响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医院的教学目标之一。鉴于此,本研究对318名实习护生关怀能力进行调查,探索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培育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提供依据。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29所学校318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次调查;②实习周期≥9个月。排除标准:①中途结束实习;②因请假等情况未完成两次调查。
1.2.1调查工具。
1.2.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在实习前期(1~3个月)与实习后期(7~9个月)期间,由研究者亲自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调查对象实名制填写。填写完毕由调查者当场负责回收。两次调查每次发放问卷350份,实习前期回收问卷331份,回收率为94.6%,实习后期回收问卷341份,回收率为97.4%。将无效问卷剔除后,符合纳入标准有318人,总有效回收率为90.9%。
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的318名实习护生中,男生17名,女生301名,本科123名,专科195名,年龄18~24岁。居住地在农村或城市、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在校是否有开展相关课程护生的关怀能力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女生的关怀能力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与Martin[5]等的调查一致。其他资料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318)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情况低于国际护士关怀能力常模[6],实习前期和后期的护生在认知与勇气维度均低于国际护士关怀能力常模,其中处于实习后期的护生在耐心维度高于国际护士关怀能力常模。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与表3。
表2 实习前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与常模比较
表3 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与常模比较
表4 实习护生不同实习阶段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表5 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不同态度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实习不同阶段和对护理专业的不同态度,得分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处于实习后期的护生在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实习前期的护生,见表4。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在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见表5。
声乐演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演唱技巧,另一个是舞台表演能力。演唱技巧受先天因素影响比较大,一个人的嗓音、音色是父母遗传的,不容易改变,但是舞台的表演能力是能够通过训练提高的,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这些都是可以在训练中提升的。
本次调查的318名实习护生整体关怀能力低于国际护士关怀能力标准,与曾晓英[7]等的报道一致,说明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相对不足。这与我国护理关怀教育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相关关怀理论体系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和医院,比较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培训。据研究[8]显示,某护理本科高校一年级的学生关怀能力要高于二、三年级(P<0.01),提示随着人文关怀课程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关怀能力并未见提高。为全面探究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于实习前期和后期分别调查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实习前期调查评估为制定护生人文关怀培训计划提供了依据,实习后期再次调查,一方面可以检验人文关怀培训效果和完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将实习前期和后期的护生关怀能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习后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实习前期护生(P<0.05)。
3.2.1不同实习阶段的护生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理念与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习前期和后期的护生关怀能力分别为(191.63±20.41)分和(204.89±21.98)分,其中实习后期的护生在耐心、认知、勇气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实习前期的护生(P<0.05),这与实习前期的护生刚进入临床环境不熟悉、对临床护理认知不全面等有关。随着实习过程深入,处于实习后期的护生在工作中逐渐累积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也形成主动关心他人的价值观,使护理关怀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能与患者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关。因此实习护生的关怀能力随着实习阶段的推进而增强。
3.2.2不同专业态度的护生关怀能力。
护理人文关怀是融合情感、认知和行为的一种帮助过程[10],是渗透护士整个护理生涯中支配其观点、态度、行为和信念的一种内在品质,这种能力将对护士在人文关怀实践中起到导向作用。本次调查发现,喜爱护理职业的实习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在各维度上均要比不喜爱护理职业的实习护生高(P<0.05),说明实习护生的专业态度直接影响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的专业态度的培养。
3.3.1开设人文关怀课程。
护理人文关怀课程最早由美国韦伯州立大学设立于1953年,课程基于Nightingale理论对本科护生进行关怀实践以及整体关怀的理论授课[11]。同时,美国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 NLN)将人文关怀设定为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有了坚实基础。很多国家或院校相继开展了连续性的护理人文关怀课程培训计划。我国于1995年有学者提出护理人文关怀课程设置的迫切性,目前大多数院校与带教医院仍以疾病知识、专项考核为主,人文关怀教育还不够重视,实习护生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不足,导致临床实习后常面临人文关怀意识缺失与能力匮乏。因此院校和教学医院应重视开设人文关怀课程,建议课程的设置应多元化、多渠道,让实习护生接触到更多的人文知识,能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12]。
3.3.2营造带教科室人文氛围。
临床实习环境是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学医院应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培养实习护生的关怀能力,特别是护生在促进情感交流方面的人文关怀能力较低[13]。本次调查中,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满意度为96.54%,说明带教老师人文关怀方面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关心行为示范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关怀能力。因此护理管理部门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意识,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信任每一位护生,注重生活方面的关怀,让护生在关爱中感悟,学会感恩并传递关爱[14]。
3.3.3采用多样式人文关怀实践教学模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94.33%的护生在校期间有参加过人文关怀相关课程的培训,已具备一定的关怀知识和理念,但理念和知识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强化。带教医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我院在实习护生岗前培训时,安排护理礼仪培训,并请心理专家为实习护生进行角色转化的培训,通过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感受护患关系的真实性,使其站在患者角度思考,从而对患者产生同理心。 实习中期组织护生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模拟演示,注重培养护生沟通的技巧。袁金蓉等[15]将叙事教育应用于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定期开展护生间的人文关怀故事分享,人文关怀征文与演讲,不仅可以帮助护生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与意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还可以融洽护生与护生,护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帮助降低职业倦怠感,使护生能灵活运用关怀要素。教学医院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分享人文关怀故事,进行人文关怀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本研究表明实习护生整体人文关怀能力不足,护生在临床实习各阶段人文关怀能力均有待提高,特别是要提高护生对护理人文关怀的认知。因此要全方位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理院校要注重对护生人文关怀课程教学,建立护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意识;教学医院在临床带教中要加强与巩固对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有针对性地将护理人文关怀内涵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重视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训,加强对护理专业态度的引导,并及时了解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变化,同时教学医院应了解实习护生对于人文关怀的需求,增强其人文关怀的意识,提高其人文素养,深化人文关怀精神,从而更好地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为规范化护理服务与优质护理服务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