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英
[摘要]农村女性教育是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城镇化率较低的省情决定了农村女性教育存在着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低、接受继续教育较难等问题。从性别的视角审视,不难发现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是造成农村女性教育现状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村女性自觉学习的意识并且为女性提供有利的就业环境是改变农村女性教育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河南农村女性教育;性别刻板印象;教育;就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02- 0106-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发表讲话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构想。“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教育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届政府仍然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并且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提出了中国的“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这样的梦想与现实还存在着巨大差距,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女性教育问题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制约着广大农村女性的发展,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必须清理的巨大磐石。本文结合河南省的省情阐述河南农村女性教育的现状、分析造成农村女性现状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河南省省情分析
河南地处我国中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众多且城镇化率比较低。根据2012年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总人口数1亿543万人,城镇人口数为4473万人,农村人口数为6070万人,城镇化率为42. 4%。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农村人口在河南省总人口中依然占据很大比重。另据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河南省学龄人口的入学率为99. 93%,在全国排名中居于中间地位。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和天津的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由此看出,河南教育尤其是农村女性教育比较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二、河南农村女性教育现状
(一)女性受教育水平低
农村女性受经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学历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具有高中学历的女性所占比例与男性相比悬殊较大。
(二)农村女童入园率低
河南省教育厅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是75.43%,小学净入学率是99. 8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0.5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整体水平较低是因为农村女性入园率较低所致。学前教育目前不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收费较高,且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师资匮乏。上述因素导致了农村女童入园率低的现状。
(三)农村女性接受继续教育较难
一般认为,男性所经历的生命事件与社会性活动相联系,以升学、就业和提升为为主要线索,而女性的生命事件与私人性(家庭性)活动为主要线索。因此,农村女性辍学率高,辍学后便选择进城务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到了适婚年齡就嫁为人妇,回归家庭领域,承担起社会规定的女性角色的职责。不仅生育孩子,还负责照料和教育孩子。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占据了女性的个人空间,她们无暇从事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继续教育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而农村女性电脑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就挫伤了农村女性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办不起成人学校和职业教育,导致了农村女性接受继续教育较难。据笔者对河南省淅川县的了解,几乎没有农村女性接受继续教育。
三、河南农村女性教育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正如笔者前面提到过的,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虽然CDP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五,但人均CDP仅列18位。至2013年底,河南仍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必然导致教育经费的短缺。河南淅川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地区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现象,加之生源减少,许多农村学校被合并。孩子们必须到离家较远的地方读书,这就挫伤了农村女性求学的积极性。河南也是一个农业大省,无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销售农产品换来的微薄的收入。因此,经济拮据无力承担学生学习所需的学费、书费及生活费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落后,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高强度、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大量农村女性不得不在课余时间从事田间劳作和家务劳动。劳动占据了农村女性大量学习时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后,就提倡男女平等。然而,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因性别而有所不同。希望儿子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对女儿的希望则主要是善良、可爱、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甚至有父母认为,闺女迟早是别人家的人,读不读书一个样。因此,很多农村家庭不重视女性教育,当家庭经济不足以供子女上学时,“保男顾女”就成了家庭做出选择的潜规则。笔者淅川县邢沟村的亲戚有一儿一女,家庭经济不太富裕,儿子学习较差,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而女儿高中毕业能上一个三本或专科学校,但父母考虑要为儿子建房、娶媳妇,女儿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外出务工。另外一位亲戚的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学习一门技术,但因哥哥娶媳妇要钱而不得不放弃。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
(三)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 gender 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归纳、概括和总结,而这种归纳、概括和总结是一种僵化、过度简化或是类化的信念或假设。”男性的生活重心是工作,要富有竞争力、进取心和成就感,并且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女性的生活中心是家庭,要温顺、贤惠,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性别刻板印象充斥于广告、媒体、孩子的读物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农村女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女性缺乏自立自强、经济独立意识,认为只要嫁得好就可以锦衣玉食。她们认为学习做饭、洗衣等家务劳动和如何取悦于丈夫是她们的本职工作,书本上的知识离她们的生活太远、太脱离实际,不学也可。从而缺乏求知求学的欲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在学校和家庭稍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便辍学而走向社会,造成了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低的现状。
(四)缺乏有利的教育环境
河南省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办学水平、教师数量、图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很多年轻教师不愿到农村教书。县城每年也从乡下招聘优秀教师,因此造成了县城教师盈余、农村教师短缺、优秀教师匮乏的现状。教师短缺再加上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地区办学水平较低,很多课程在农村地区形同虚设,孩子们在学校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另外,农村地区图书资源较少,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农村女性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和与学习相关的辅导资料。《南阳日报》报道了唐河县一名在外打工多年的女性筹资在家乡建成一个小图书馆的事迹,令人振奋,为之欢呼雀跃。最后,中小学的教师中也有一些受到“男优女次”思想的影响,认为男生智力比女生高,更有发展前途,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男生而忽视女生。
农村女性在学校接收不到良好的教育,家庭里更是爱莫能助。农村女性的父母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再加上繁重的田间劳作,无暇也无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对孩子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孩子在学校学不会的东西在家里也不能解决,不会的只是越积越多,最终弃学。农村女性也缺乏学习的氛围。假期里,农村女孩儿不是在一块儿探讨学习,而是三五成群地在田间或村庄嬉戏玩耍,或是在一块儿比吃比穿。完全没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又怎么可能学好呢?已婚女性在闲暇时间或在一块儿打麻将和纸牌,或在一块儿说东道西,对一些闲言碎语津津乐道。
四、发展河南农村女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时期。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河南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只有河南农村女性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才能顺利完成。笔者认为发展河南农村女性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教育經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是农村女性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架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且使教育财政拨款的数量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完善农村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使农村妇女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继续教育。政府也要建立监督体系,确保财政拨款能用到正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挪作他用,唯如此,才能使农村女性教育薄弱的现状得到改善。
(二)为农村女性营造有利的就业环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难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对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来说,更是她们的硬伤。她们既没有显赫的社会背景,有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口语和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薄弱。在面试时,她们经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被动,再加上有些企业对农村女性的歧视(在面对农村和城市两名女性求职者时,她们往往会选择城市户籍的)。农村女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承认第一学历,这就挫伤了了农村女性求学和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只有为农村女性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使高校毕业的女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才能使人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金钱的说法,才能在农村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改善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低的现状。
(三)提高农村女性自觉学习的意识
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农村女性营造有利的就业环境,这只是外因。要想改变农村女性教育的现状,还必须依靠内因,提高农村女性的思想觉悟,使她们有自觉学习的意识。正如笔者前面分析过的,广大农村女性由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成才意志薄弱,求学欲望不强,甘愿做男人背后的女人,经济上依赖男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和领导要占到一定比例,为广大农村女性提供女性角色的典范,宣传关于女性身份的积极意义,颠覆农村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模式。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广大农农村女性进行言传身教,提高她们的女性意识,使她们树立起自立自强的观念,努力学习,成为有知识、有理想和信念的现代独立女性。县、乡各级妇联组织要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去,对已婚妇女和辍学女性进行教育,鼓励妇女走出家门,迈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向妇女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和提高妇女教育水平的重要意义。另外,对于积极从事继续教育的女性,不仅要给予经济上的扶持、物质上的奖励,还应受到重用,通过选拔,吸纳优秀女性到重要岗位上去。使从事继续教育成为一种风气和习惯。只有这样,妇女的知识和认识水平才能提高,才能真正重视子女的教育并有能力给予学习上的帮助。长期下去,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一个人人学习型的社会才能真正形成。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且城镇化率比较低,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小农意识比较强烈。发展农村女性教育任重而道远。除了笔者上面提到的策略,农村学校自身也要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和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优秀企业家联合办学。每年筹措一定资金用于资助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女学生,使她们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教育部门要着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把那些不合格的、披着人皮的色狼清除出教师队伍,为农村女性求学营造一个清净的环境,使农村女性对学校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总之,通过多种策略和措施,致力于发展农村女性教育,使广大农村女性产生求学的欲望,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使河南省迈入教育强省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方刚,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张李玺.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