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 刘艳清
当地时间2016年6月27日,美国华盛顿,支持女性堕胎权和反对堕胎酌人们在美国最高法前集合,争取女性安全堕胎,掌握自己身体的权利
还记得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一个场景吗?最佳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把小金人放在地板上,然后号召所有提名的女性电影人一起站起来,她说:“我们都有要讲述的故事,有需要获得投资的项目。别在今天的奥斯卡派对上和我们聊这些项目,可以在几天后邀请我们去你的办公室,或者来我们的办公室,我们会好好和你们说说这些项目。最后我要留给大家两个词,inclusion rider。”inclusion rider是指演员在签约演出合同时的一个附加条款,表示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要求电影剧组人员保持至少有50%的多样性。
这场席卷了好莱坞的女性主义运动已持续了一年多,而且燃烧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次浪潮的直接导火索被认为是美国总统川普,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他侮辱女性的言论被曝光,视频中他露骨地描述触摸女性隐私部等举动,说:“我可以为所欲为。”这引起了众怒。
2017年1月21日,川普宣示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的第二天,逾50万男男女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女性大游行。这次华盛顿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抗议不仅仅旨在捍卫女性权利,而且同时呼吁推动移民政策改革、捍卫科学精神、反对种族主义、以及声援LGBTO群体权益。在全球范围内,这次运动更是吸引了超过500万人的参与,激发了me too和times up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响应。这次大规模的运动不仅仅是西方世界对于右翼势力在政治领域兴起的回应,更是两个多世纪以来女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
我们今日熟知的西方女性运动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奥兰普·德古热的《女权与公民宣言》。西方女性研究学界有“三次女性主义浪潮”的说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聚焦于爭取女性的以投票权为代表的参与政治过程的权利、合法离婚的权利、以及拥有财产的权利。20世纪70、80年代的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针对于女性均等进入社会参与工作、同工同酬、反对家庭暴力、保障女性生育权、反对性侵害。1980年代之后的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不仅拓宽了运动的范围,将LGBTO群体的权益纳入斗争范围,更深入反思女性在不同种族、宗教、国别及性向身份认同下,斗争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的不同策略。到今天,欧美国家的女性运动已经发展成为追求各种族、性别性向、宗教信仰之间在政治权利、社会参与、追求个人成就的公平与正义的一部分。
欧美之外,19世纪亚非拉等国家的女性运动则更多地与反对殖民统治与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结合起来。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意味着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儒家礼教和封建统治的反抗,更代表着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大投身革命运动的女性的政治理想。女性撑起“半边天”,推广妇女识字率,积极推动妇女参与政治过程更是新中国政治与社会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让女性拥有均等的受教育、职业、参与政治过程的机会,在校园、职场杜绝对女性,以及男性的性别偏见,让拥有不同性别、性向认同的群体拥有均等发展自我的机会,已经成为很多不同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的国家公认的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之一。
1929年,作家伍尔夫的心声是:女人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即实现经济独立,才能真正自由地从事创作。近一个世纪后,作家蕾拉·斯利玛尼早已拥有自己的房间,但依旧要面对“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发问,“贤妻良母”的刻板印象仍是女性的紧箍咒。又如艺术家阿马利娅·乌尔曼所呈现的,在职场中女性又往往被怀孕、容貌等天然属性所限制。当下,女性运动取得的成果依然有限,任重而道远。我们不需要成为“女汉子”,只要像一个女孩一样去战斗,打破禁锢才能抵达自由。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书中描绘了一个仅由女性组成的乌托邦。在这里,女性通过单性生殖繁衍后代,社会安稳,没有战争和纠纷,也没有统治和被统治。通过误闯进乌托邦的三个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不断互动,我们在男权社会中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逐渐遭到质疑、颠覆,最终彻底瓦解。
西蒙娜·波伏娃的这本社会学著作被奉为“女性主义圣经”,它分为Ⅰ、Ⅱ两卷:卷Ⅰ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卷Ⅱ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
它揭露了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黑人的社会地位并未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十四岁的黑人女孩西丽被继父奸污,生下两个孩子。她的孩子被继父抢走失踪,她又被迫嫁给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反对性别主义,反对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文主义。
人类学家阿希蒙塔古赞誉它为“自达尔文《物种起源》以来最重要的著作”。“剑”是统治、毁灭的隐喻,“圣杯”则象征着向神圣和谐秩序的回归,它给予权力而不是剥夺权力,用平等合作取代统治。在此基础上,艾斯勒颠覆了传统的男人统治女人,或女人争取权利超越男权的观念,展示了一种建立新的男女社会关系的可能性。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及其体型的独特研究之作,曾获普利策奖。立足于大量的知识背景,从文化批评视角,围绕女性体重、减肥、练习、新闻形象、电影、广告、厌食和易饿症等,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纽约时报》书评这样评论:“此书将妇女对肥胖的恐惧与妇女力量的恐惧联系起来,这表明:对于女性来说,变得瘦弱意味着机会的增加”。
它被比尔·盖茨誉为“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读书”。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走访了亚非拉国家二十几年,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侣、19世纪的炼狱,书中我们能看到那里的女性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书中讲述了一颗小小药丸——避孕丸的故事,它如何被科学家制造出来,人们怎么看待它,它代表着什么,又是如何将女性从困境——她们的身体、事业、避孕、怀孕,以及她们少之又少的选择中解脱出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全文,四位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他们身后无数支持者的群像,构成这本引人入胜的社会、文化、科学的历史之书。
围绕“妇女与小说”的主题,这本书收录了著名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及《普通读者》、《现代小说》、《妇女与小说》等8篇文章。作者认为,妇女若要成为伟大的作家,其先决条件是要争取独立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唯有这样,女性才能平心静气地从事文学创作不受外界的干扰,才华得以充分展现。
1977年首次出版后它在全球销出2000多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书中女主人公米拉是个独立聪明的孩子,1930年代的美国女性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主题则是“家庭”。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但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小说主人公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也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小说中探讨的女性生育自由、代孕、人口衰退等问题在当下的美国再次引发热议,媒体和公众纷纷宣称,“阿特伍德的小说正在成为现实”。
《浮出历史地表》是第一部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专著。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它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它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關于女性感情与性的社会学专著。它描述了这一隐秘的私人领域中鲜为人知的基本事实,包括月经初潮、情窦初开、性压抑、性无知、性学习等,探讨了感情与性的关系、感情与婚姻的关系、性与婚姻的关系、性观念,女性性权利以及女性地位问题,为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
作为全球千百万女性眼中集家庭与事业于一身的成功典范,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本书中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还为女性提出了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它于2016年获龚古尔文学奖。小说里,一个保姆杀死了她照看的两个孩子。女主人无法忍受平庸琐碎的主妇生活,雇佣了一个保姆。他们与保姆相互依赖,隔阂与悲剧也在发酵。保姆路易丝宛如一头绝望挣扎的困兽,她的贫困、敏感、自尊在原本固有的阶级差异面前面临溃败……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观念,被一一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