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柳柳 张玮 何玉帅
3月23日,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76天。北川中学的同学们伴着午休结束的铃声,从寝室三三两两走出,不少学生手中拿着午休时温习的功课,一些男生捧着篮球冲到篮球场上打起了比赛。
教学楼里长长的无障碍通道几乎没有残疾人在使用。
这是一所特殊的中学,也是一所普通的中学,十年间,废墟中,重新生长出希望。
2008年6月6日,北川中学的高三学生從帐篷搬入板房,为延期一个月的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他们努力让自己恢复平静,调整到地震前的学习状态,可绵阳的余震却不断把他们拉回到那段惨痛的记忆。
2008年5月11日下午,北川中学物理老师唐高平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摄了一组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照片。他不曾想到,这组照片会成为老北川中学最后的影像记录。
“教室里的课桌‘哗过来,‘哗过去。我们在五楼没法跑,我只好喊学生都蹲下。我也蹲在地上,就看到了天花板摇摇欲坠,灯管往下掉。可吓人了,我当时想这下完了。”当唐高平讲述起十年前的地震时,现场的画面与声响依然如同电影般清晰地放映出来,当时他正在给同学们讲评考试试卷。
短短的两分钟内,北川中学校本部的三座教学楼轰然垮塌,新区被后山的乱石窖顷刻间埋葬。据统计,北川中学共有40名老师和733名学生遇难。
“漫天的黄沙,我看不见一个人,只跌跌撞撞地冲出教学楼,外面,哭喊声连成一片,脑袋还没有清晰,大家已经被推入学校的操场。当看到学校另一栋5层的教学楼已经倒成一堆废墟时,我快要崩溃了。”
2008级高三(1)班的张颖在地震日记里写下了她看见的北川中学地震现场。“1000多名师生全部压在了废墟下面,学校在顷刻间不复存在。”
地震发生之后,校长刘亚春组织老师把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即组织幸存的老师和高年级男生回到坍塌的教学楼里救人。在县委书记和县长赶到之后,他们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展开了营救。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们在废墟中救出了二百余名师生。
次日,北川中学师生冒着余震和落石的危险徒步走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坐上了去往绵阳的车。震后第三天,幸存的北川中学师生们转移到了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一周之后,北川中学在绵阳长虹培训中心正式复课,成为震后灾区第一所复课的中学。
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条件十分艰苦。起初板房没有建好,学生住在帐篷里,一本教材都要八九个学生拼着用。不久后,山东青岛援建组及四川长虹集团为师生搭建的板房教室建成。随着板房和各方救援物资的到位,北川中学复课之后的教学也逐渐步入正轨。
在这次大地震中,北川中学高三的594名学生奇迹般地全部幸免于难。2008年6月30日,高三学生们从帐篷搬入板房,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
炎热的天气条件也是一大考验。酷似保温箱的板房教室即使装了空调在夏天仍然异常闷热。“那个时候只要一下课,班里的男同学就贴空调边上吹冷气了。”
2008年7月3日,北川中学的高三学生们在板房迎来了高考。成绩公布后,逾百人成绩过本科线,远超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的预料。北川中学师生板房生活持续了818天。2010年8月17日,新北川中学竣工。北川中学师生在社会各方援助下有了新校园。
地震发生之后,北川中学一度成为社会大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它被放在聚光灯之下,接受着来自北川、四川乃至全国的审视。北川中学的老师们还曾笑称当时的北川中学是“全球重点中学”。
温家宝总理前后共八次来到北川中学。2008年5月23日,北川中学在安置点举行了第一次升旗仪式和高三开课仪式,这天也是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来北川中学。他看望了已经复课的高三年级,在高三(1)班教室的黑板上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目前这块黑板正收藏于新北川中学的纪念展厅之中。
新北川中学由中国侨联出资2亿元建设,坐落在新北川的永昌镇。巨额的投资体现在占地面积与软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与老北川中学相比,新北川中学校舍建筑面积是其两倍;学校的硬件设施实现了优化,多媒体教室大大增加。
各方的教学援助也接踵而至。北京怡海集团联合北京市西城区派教师前往北川中学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首都师范大学将北川中学设为实验学校,并大力支持北川中学的音乐教学,联合开发了《羌族音乐文化》校本教材;在天津体育学院的帮助之下,北川中学建立了足球队,并与其编写了体育特写校本教材《羌舞健身广播体操》。
众多著名高中纷纷向北川中学抛出橄榄枝,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来到北川中学进行专门的高考指导,中国名校共同体、香港圣保禄中学、香港金文泰中学分别和北川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保送了北川中学学生。
党政领导、社会名人、媒体记者,一拨接着一拨蜂拥而至。北川中学似乎在霎时间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资源。随之而来的是北川中学师生们巨大的压力。
“就让我们和以前一样吧,按时上班,努力工作,来点压力,心安啊!我曾经的网名是‘山谷闲侠,多么舒服多么娴雅的名字,而今名不副实了。”2008年10月,唐高平在博客上如此感慨。
地震之后,北川中学要怎么走?这是萦绕在校长刘亚春和众多老师们心头的问题。
2008年8月20日,北川中学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教职工大会时,刘亚春立下了这样一条规矩:从今以后,北川中学永远不许开除任何一个学生。
校长刘亚春像巨人般撑起了北川中学的重建工作,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可面对学生时候却如父亲一般严格。有一次端午节放假,学校原本决定只放两天假期。一位胆大的同学给校长打电话沟通延长假期的问题,后来,假期按正常延为3天。
刘亚春的电话是公开的,学生可随时联系到他。校园里还设有校长信箱,刘亚春经常收到同学们的来信,也会认真回信,“有时回信的篇幅比学生来信要多得多”,唐高平说。
刘亚春将学生视为教育的本位。在北川中学有一句老师学生们都知道的话:“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要他想教;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他想学。”这句话被很多人看作是刘亚春的治校格言。在北川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刘亚春一直努力贯彻学生本位的理念。
北川中学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心与陪伴。由此,北川中学于2013年起开展了“1+6爱心护苗行动”。学校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6人1小组,每组由1个任课老师直接对接。在平日中,老师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2008年至今,北川中学从未开除过任何一个学生。
不开除学生并不等同于松散的教学氛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视质量如生命,视学生若亲子。教学质量不抓上去,我心里有愧。”刘亚春说。
北川中学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学成绩上的不断突破。地震后,北川中学提出了“三年恢复,六年启程,九年跨越”的目标。2013年,北川中学与绵阳中学联合办学,开办绵中班,并在同年聘请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名师乔荣凝打造“学思课堂”,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2016年,北川中学已经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
刘亚春将北川中学看作是所有北川中学人的“创业”项目。在一次创业成功之后,他又带领学校开始了二次创业,提出了“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升级”新的发展目标,率先在绵阳市实现了“选课走班”制,以求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北川中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老北川中学只是一所山沟沟里的普通高中,且面临着本地优质生源流失的窘境。而如今的北川中学已然成为绵阳市乃至四川省的领先中学,还吸引了许多外地学生前来就读。
2009年,北川中学共有432个学生参加高考,共计138人上本科线。而在2017年,北川中学共1257人参加高考,清华北大录取2人,一本录取436人,本科以上录取990人。
于北川中学的师生而言,地震永远是不可言说的伤痛。“5·12不只是一个日子与数字,而是一个噩梦与惨痛的記忆。”
“地震在他们(学生)心中埋下了一个种子,不知道这个种子以后结的是苦果,还是甜瓜。”北川中学老师的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
在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一同住在帐篷当中,观察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以应对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长虹的帮助下,我们有了一个暂时却幸福的家……我们告诉自己要坚强,可内心深处依然脆弱。我们很早就起了床,水龙头旁已有许多人了,我们找来大堆大堆的衣服洗,似乎洗衣服能让我们暂时忘记伤痛。”这是当时高二(9)班郝俊在5月18日写的地震日记。
很多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庭,成为孤儿。心理重建无疑成为北川中学重建的重要问题。2008年5月,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到学校为师生作心理疏导讲座;2008年8月,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向生命致敬”的专题报告;来自台湾吴凤技术学院的纪洁芳教授给师生讲授了“生命教育”。此外,北川中学充分利用中科院和复旦大学的智力资源,分别开设了“安置安心”和“心灵花园”两个心理辅导工作站,进行心理康复活动。
刘亚春的想法是:只要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工作秩序,就不会有太多的所谓“心理问题”。地震五年之后,刘亚春接受媒体采访,他一再强调北川中学已经无异于一所普通的高中了。
十年流转,地震在北川中学撒下的一些种子已经结出了感恩的果实。如今负责工会的唐高平每年都要组织刚来学校的老师们前往老北川中学遗址参观,废墟上早已是一片郁郁葱葱。
十年间,北川中学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夹缝男孩”郑海洋从北川中学毕业后,几次创业最终回到了残疾人康复领域,希望给更多残疾人带来帮助;同样从北川中学废墟中走出的“无腿蛙王”代国宏在今年春天开始了百天感恩之行。
“学会铭记与传递‘爱,因为我们的学校本就是一座大爱汇成的丰碑,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爱的阳光里。”这是2018届高三(13)班的修涓译在今年开学典礼上的国旗下发言。十年前,她刚上小学一年级。幸运地从地震中逃出以后,她被转移到北川中学,当时北川中学地震的场景今天仍是历历在目。
2018年4月22日,修涓译结束了三诊考试,这也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场模拟考试。“我想去中山大学中文系,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她笑着说完,匆匆走进了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