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千年古刹《石梯寺》

2018-05-17 09:0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石梯神像龙潭

“石间古刹,梯上层林”。这是莆田市政协已退休的原副主席郑世雄,曾对莆田市《石梯寺》的景色,画龙点睛地写下了藏头“对”,导出了“石梯”的风景特色——山林绮丽、厚重的文物古迹,仿佛是嵌在“石梯”上的一颗宝珠。

《石梯寺》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旧时称灵川)的风头岭山坳里的石梯地区,为该区域的坪羊山与邱秀山的山麓所环抱。改革开放之前,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盘山环绕而上,交通不便,压抑了好多人上山观景的欲望。改革开放之后,民间自发,兴建交通设施,建筑了混凝土结构路面的公路,连接笏(石)枫(亭)公路,直上石梯寺院。寺院的山脚下还有福厦铁路的动车穿行、沈海高速公路绕行,如今交通十分便捷。该寺院离莆田金沙宫蔡襄纪念馆仅7公里;与著名的莆田湄洲岛妈祖庙景区隔海相望,约有40公里间距;到仙游火车站仅有10公里;处在莆田旅游景点网络的中心地带,是莆田市旅游业的处女地。

史记《石梯寺》原名《石梯建福禅院》。是由当时的河南魏博节度副使木锄创建的。据说唐僖宗乾符四年,即公元877年,木锄带兵平闽,期间厌恶时世,在石梯落发为僧,兴建此寺。明代改名《建福寺》,俗称《石梯寺》,占地30多亩,迄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历经七废八兴,多次修缮复建,但寺院建筑结构仍保持着唐代的重檐庑殿式风貌,斗拱式木梁构架歇山顶,抬梁式枋类、穿斗式柱类木构件等等。改革开放之后,沉寂一千多年的寺院,复活了,旧貌变新颜。

《石梯寺》地处海拔270多米高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石梯的群峰耸立,山峦叠嶂,岩石畸形,地貌怪异;景区层林葱翠,峡谷山廊,风清气新,沁人心脾;真可谓花影绰绰飘馥郁,清山绚丽讨人醉。素以著称的12生肖号名的山岭,分布四周,其中有老鼠爬(岭)、牛头撩(山)、虎头山、兔山、龙头山、蛇弄(山谷)、马鼻岭、羊山、猴抱瓜(山)、鸡甲怪(山)、狂狗嘴(山)、猪栏里(山坳)等,酷似12生肖物种转化——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逗人有趣。

《石梯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彼此渗透,互为交融。就地形来看,地域的岩层露头,地貌倾斜,顺应成了寺院宫殿的背垫地形,活像一架天然造就的石构楼梯,宫殿好像就嵌在石梯上;或许《石梯寺》的命名就蕰藏此意。该寺院地域,分为东西两宫殿区:东区是观音殿区。西区为天地殿区,天地殿区按石阶的地形,高低分三层阶级建三座殿;最高处是玉皇殿(如图);中层级是大雄宝殿;最低地面处是天皇殿。石梯寺的菩萨神像好多好美,其造型之优美,可与苏州之留园中的弥勒佛神像相媲比。留园中的弥勒佛神像雕塑的表情、形态奇异的有百把尊,而石梯寺的菩萨神像与之相比,也不为逊色;综观雕塑的形态比较高大,雕塑工艺精湛,彩釉技术精致。在玉皇殿中坐着雕塑镶金的5.6米高的玉皇大帝神像,闪闪发光,颇为壮观;两旁站立着各为2米多高的玄天上帝、南斗圣君等十几尊菩萨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内安置着汉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如下图的中座)神像,佛高3米多,精雕细琢,活灵活现,显得非常贵气,此外,殿两边还各设十来尊的十八罗汉神像等,熠熠生辉,惟妙惟肖;天皇殿内坐着如来佛神像,两、三米高,两边四大金刚神像把座,以及其他菩萨神像等。东区是观音殿。传说,这座观音殿是福建省目前规模最高大的一座。观音殿供奉着杨柳观音,神像高达6米多,既宏伟又壮观;在观音菩萨神像的两边供奉着12尊如云觉等菩萨神像。显然这是展现江南历史文化艺术的窗口之一。

《石梯寺》之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闽中文化瑰宝之一。寺内保存着好多历史文物,其中有唐、宋、明、清时期的字画、雕刻等各种文物,如石雕唐狮、石刻石盆、柱基垫的石鼓磴、须弥座,清代铜铸的大香炉,宋朝江浙总兵杨光度(莆田市仙游沙溪人)练兵用的练功台等;在寺院的门窗及石柱上还留下许多楹联,其中还保存了从《石梯寺》出仕的明永乐翰林院修撰柯潜书写的“凤岭有鸟皆成凤,龙潭何鱼不化龙”的“展志”联一副。在寺院里还保存了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李烨皇帝所赐的“敕大石梯 建福禅院”的寺名匾额,以及明嘉靖丙辰年(公元1556年),明世宗朱由熜给该寺救驾有功的佛门子弟肇顺加官进爵,所赐的“肇顺辅正”匾额等等文物。

上石梯,人在景中走,故事荡漾心。既有许多文人墨客在石梯酿造出一桩桩如诗如画的韵事,又有莆田人民抗击倭寇流下的“血泪”史记;其中有弥勒佛的“佳话”,久传不不衰。相传古时在石梯景区西边,有山垄流水,绕经寺门前与东边山洞的水流汇合,从而呈现出一条形似白带景象。雨时,水花四迸,溅玉飞珠,天空会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桥,这白带景象后来就被人们美称为“玉带缠腰”石梯寺。无巧不成书,相传在石梯寺门前有个“坑”,坑内泉水涌冒不停,经世人的形像化,说成是玉带挂“银锁”。传说逢年正月弥勒佛要回莆田老家探望乡亲,看到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未闻民间疾苦声,竟然乐得开口笑呵呵;某天他去石梯游玩,看见这“玉带缠腰”挂“银锁”的景致,惊呼石梯寺是个“龙穴”风水,是藏龙卧虎之地。后来这个这个会冒水的“坑”,顺然就被人们传说是“龙潭”,“坑内冒水”,相应的也就被称为“龙潭涌泉”。相传明永乐年间柯潜(莆田灵川人),从《石梯寺》读书出仕,得中状元后,衣锦还乡,登临故地,目睹“龙潭”,触景生情,抒发了“龙潭何鱼不化龙”的感怀。或许是弥勒佛话有“灵验”,从族谱记载看,石梯果真是个出人才的宝地,为历代培养不少人才;其中有元代天文学家陈绍叔(莆田东沙人)、唐御史朱国步(莆田黄石人)、宋江浙总兵杨光度、明朝列大夫蔡元美(莆田东沙人)、明永乐翰林院修撰柯潜、清代台湾水陆提督游金辂(莆田市秀屿人),都曾在此寺攻读,走进“仕林”; 石梯还真的出个 “十六皇帝”(在义军兄弟中,他摆行十六)的黄濂(莆田灵川人)——这真可谓石梯地,地灵人杰。

“辂泊石梯地”也是喜闻不厌的传说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是拿游金辂的墓说事。“辂”是 双关语,在古时“辂”是大车的代称,“泊”是停靠的意思,“辂”又是游金辂的昵称。传说。游以先人风范激励自己,奋力攻读。也功成名就,从而更加相信石梯是块出人才的风水宝地。

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他“情有独钟”。在他告老还乡时,决然要到《石梯寺》颐养天年。在他人生弥留之际,交代后人要把他墓安在石梯,墓形还要筑成“凤”字形。如今这座清代古墓还保留在石梯境内。不过,就这个“凤”字,给后人留下许些“说文解字”的文学趣谈。这“凤”字,过去繁体字,外围是个“几”字,中间是一鳥字,要把墓建筑成“凤”字形的墓形,建筑这“鳥”字的构造工艺,其难度是可想而知。可说来也巧,听说正在众人犯难时,有许多亲朋好友前去吊唁,其中京都来个密友提着一对“数载订鸥盟岂仅父母能益我;一朝悲鹤化何堪风雨更思君”的挽联,也去吊唁。挽联的上下联都写着一种“鸟”,不料这两“鳥”竟然启发了其长子。领悟出“凤”字形的墓形的建筑方法。其子提出:只要雕刻一只鸟立在墓龟顶上,再把墓环造成“几”字,不就建筑成 “凤”字形的墓形吗,即可了却先严的遗愿。大家觉得其寓意的城府颇深,就按此建墓,如今墓还在,可“鳥”早就“飞走”。

游金辂为何要把墓建筑成“凤”字形,给后人遐想联翩。有人认为游是在搞“个人崇拜”。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凤”字在《辞海》里解释是凤凰的简称,凤凰是比喻有圣德的人,游金辂如是以此寓意自己,难免有自吹自擂之嫌;但也有人说游借“凤”字是来揭示柯潜的“展志”联,“凤岭有鸟皆成凤”,在他身上的“应验”;可好多人猜想是寄寓对石梯这片风水宝地的赞扬。墓也可说是穴,“凤”字与“穴”字在一起,可认为是“凤穴”,“凤穴”在《辞海》里解释是凤巢,凤巢是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从游热爱石梯这个层面分析,游要把墓建筑成“凤”字形,或许用意就在于此——这真可谓 “石梯山,山林苍翠浩渺,引人入胜;兴化地,精华闽中称娇,钟灵毓秀”。

不过人们印记最深的传说,还是石梯的“血泪”史。清同治年间(1862年),“十六皇帝”黄濂组织乡民,举旗起义,驻扎《石梯寺》,攻城反清,战绩虽然斐然,但后终因寡不敌众失败,寺院也遭受焚烧,至今寺内还保存当年义军活动的遗址。明嘉靖年间(1565年),日本倭寇骚扰闽浙沿海,造成生灵涂炭。据《补东沙南蔡家乘后集序》记载,那年除夕,东沙乡族人被围困在石梯的北面山口,无法过年;倭寇的残暴罪行,以致血流成河,许时人们就把这山口叫为“血口”,即是当今该“血口”乡村地名的由来。当时民众奋起反抗倭寇暴行,垒砌碉堡120间,现在还遗存在石梯。倭寇的暴行给莆田人民留下了两条悲伤的“惯例”,一是从那以后,正月初五要重做大年,牢记那年初一“逃难年”;二是正月初二是访亲探友禁忌日,牢记那时是相互探望悲情的哀痛日——体现了莆田人民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怀。

“龙潭涌泉有“灵性””的故事也伴随着抗击倭寇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着。那时倭寇烧杀掳掠,沿海民众纷纷逃难,拥向石梯,在石梯地区聚集了好多难民,可人们的生活、医用的用水仅靠这“龙潭涌泉”——任凭你怎么用,泉涌仍然不停,取之不尽;尤其对受伤的难民,又加上兵灾后的瘟疫,听说用了龙潭泉水,配合中草药,具有治病疗效。自那以后,那龙潭中的泉水,就被世人神化为“龙潭聖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邻近的乡村,凡是孩子满月,尤其是结婚做菩萨戏时,都要肩挑一担水桶,披上红布,爬山越岭到龙潭取水,挑回供祭祀或者洗澡擦身之用等,这与其说这是对“龙潭聖水”的崇奉,不如说是对被日本倭寇杀害的死难者的缅怀。

不过像以上的传说,在石梯还真有不少。比如还有 “八仙浴池”、“钟潭神话”、“禅石指津”、“石梯仙迹”、“群峰映月”等等的韵事趣闻,颇为传扬。诚然,这些有板有眼的传说都是寄托了人们祈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造物主既然在人世间造就了一个江山多骄、文化灿烂的石梯,那么世人就应该珍重她,利用她,把她融合入方兴未艾的福建省旅游事业;这就需要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使与相融相通,方能辉映石梯的“大自然能量”的本色。

猜你喜欢
石梯神像龙潭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石梯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龙潭画影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九龙潭的龙
磨溪——高石梯区块断层对裂缝分布的控制作用
永平龙门的龙潭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驮神像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