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全 ,张建华,王会容,张玉珍,颜志俊,张 森 ,沙海明
(1.六安市水利局,安徽 六安 237061;2.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 210029;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4.南京市水务局,江苏 南京 210036)
河网区主要指呈网状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网状水系。由于我国地形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河网区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河网区主要是由干流及其附近的支流组成,如有湖泊与河流相通,湖泊也是该河网区的一部分。按照河流位置与流向、流经区域、支流分布、上下游情况及是否受潮汐影响等因素,我国河网区分为感潮河网区和非感潮河网区2大类。
(1)感潮河网区。河网内部主要河流下游与海洋交汇、受潮汐流影响的河网区称为感潮河网区。根据感潮河网区内部主要河流规模、水文特征及其附近支流的密集程度等因素,感潮河网区又分为大型感潮河网区和一般感潮河网区2类。我国大型感潮河网区主要有太湖流域河网区和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一般感潮河网区主要有闽江河网区、温黄平原河网区、韩江三角洲河网区等。
(2)非感潮河网区。非感潮河网区指不受潮汐流影响,处于江河中上游地区,一般有湖泊与河流相通的河网区。非感潮河网区由一个或若干个树状河网组成,对于一般树状分布河网,上一级河道总是汇入至下一级河道,位于河道下游断面的流量总是由其上游汇集而至。我国非感潮河网主要有鄱阳湖河网区、洞庭湖河网区、成都平原河网区等。
(1)河网自然特征。河网地区一般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河漫滩发育,河床较浅,低坡平缓。网状河流结构是河网地区的典型地理特征,网状河流具有比降较小、相互通连、河道稳定及具有非常小的坡降和河道宽深比的基本特点。我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到潮汐的影响,受潮汐影响的区域,流向、流态呈现随机性变化,易使污染物在河道往复传播,充分混合,从而影响整片区域。
(2)水文水环境特征。河网区一般水量丰富、流速平缓、流向不定、水质较差。河流流速平缓,水动力条件不足,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易发生水环境污染。河网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产生的污水也多。天然的地貌造就了河流纵横交错,水流相互通连,在潮汐作用下,水流往复运动,污染物极易传播,蜿蜒曲折,河道比降小,水流动力严重不足,污染物难以迅速排出,容易累积水体遭受污染[1]。
(3)人工干预和调节影响大。河网区河流多受人工节制,水闸工程分隔、调控便利、流动受限。高度的人工控制性,给环境流量的调节带来了正负两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是河流水位抬高、槽蓄水量增加等;负面影响是由于水闸的分隔,河流的连续性受到破坏,降低了水体的流动性,自净能力降低等。
(1)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是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有效根据,由质量特征、要因、主干、支干等组成,主要通过对重点影响因素的筛选,结合各因素的特征加以分析,分类后进行整理归纳,使之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的图形。河网区水污染排放主要问题的原因,可能出现某种问题或呈现某种状态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河网区水污染排放可能影响因素或存在问题,采用图示的方法,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达到水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改善河网区水质。
(2)河网区水污染控影响因果分析图绘制。明确河网区水污染排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果。首先由左至右画出一条水平主干线,箭头指向一个矩形框,框内注明研究的问题,即结果;根据影响河网区水污染排放的各种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较大的方面原因;将每种大原因进一步分解为中原因、小原因,直至分解的原因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为止;检查图中的所列要素和原因是否齐全,对初步分析结果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选择影响权重大的关键因素,以便重点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用因果分析图来归纳影响河网区水污染排放要素和问题的因果关系。因果分析识别河网区水污染控制主要影响因素过程,见图1。
河网区水污染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对区域水资源特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污染排放等诸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要素分析而得出的,故需要对河网区水污染控制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因素作全面定量分析,计算因素的综合影响贡献程度,确定能综合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关系的指标,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系统控制关键影响因素指标定量诊断分析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2]等。
2.2.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模式识别中的降维映射方法,主要是将多维空间的信息在低维(二维或三维)空间表现出来,消除众多信息相互重叠的部分。将原始变量进行转换,通过原始变量指标的线性组合,优化组合系数,使新的变量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代表性好。
如在一个指标体系中,有n个样本m个变量,形成指标矩阵X=[xij](i=1,2,...,n,j=1,2,...,m)。
图1 因果分析法识别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影响因素过程
它们的综合指标为z1,z2,...,zp(p≤ m),则:
式中:zi和zj互不相关,z1为x1的一切线性组合的方差最大者,并且彼此互不相关。这些新变量z1,z2,...,zp就是原来变量的第一、第二、…、第p主成分。其中zi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最大,依次递减。
2.2.2 主要分析步骤
选取指标及指标的同趋化处理。通过以上指标选取,对与评价目的呈负相关的指标进行同趋化处理。用1/x或1-x代替原指标,保证所有指标得分都对评价目标作正贡献。
(1)采集数据样本。设样本数据为n,对每个样本收集到的指标数据进行趋同化处理后可得到矩阵为:
式中:Yij代表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数值。
(2)指标标准化处理。由于各指标数据量纲都不一致,数量间的差异很大,需要将不同度量的指标转化为同度量的指标。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中(i=1,2,...,n;j=1,2,...,m)。
(3)计算相关矩阵。将处理后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设rij为原来变量xi与xj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可得相关系数矩阵:
整理得到:R=XXT(/n-1),为实对称矩阵(即rij= rji)。
(4)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利用上述相关系数矩阵R,求特征方程|λI-R|=0的m个特征值 λi(i=1,2,...,m),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即λ1≥λ2≥…≥λm≥0,然后分别求出特征向量e(ii=1,2,...,m)。
(5)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主成分贡献率见式(6),累计贡献率见式(7)。
(6)选择主成分并计算主成分载荷。设定对主成分所包含的总体信息程度,即累计贡献率。一般若前p个主成分提供了85%~95%的信息量,则取特征值 λ1,λ2,…,λp。所对应的第一、第二、…、第p(p≤m)个主成分,变量数由m减至p个,产生了降维的效果。
主成分载荷计算式为:
可进一步计算主成分得分:
由此可对影响因素归类,按照主成分代表的类别进行系统诊断分析。
太湖流域为我国大型感潮河网区,涉及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总面积36895 km2,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5年人口59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4%,GDP为6.69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9.9%,人均GDP11.2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2.3倍。
2015年太湖流域全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仅为20.3%,主要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等超标[3]。
针对太湖流域河网区社会经济和水污染情况,利用因果分析图法,河网区26个水污染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见表1[3]。
表1 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影响因素和分析数据
(续表1)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影响因素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见表2。
由表2可知,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影响因素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5.56%,达到主成分分析规定要求。根据主成分载荷计算公式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3。
表2 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续表3)
根据表2的污染控制影响因素主成分贡献率,结合表3的主成分载荷值,可以看出:
(1)第一主成分:对污染控制影响的贡献率为65.85%,其中万元GDP用水量(X1)、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X4)、人均用水量(X6)、地表水源供水量(X11)、地下水源供水量(X12)、长江引水总量(X13)、钱塘江引水总量(X14)、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X15)、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X16)、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X17)、废污水排放总量(X22)、城镇废污水处理率(X25)、农田亩均化肥施用量(X26)等13个影响因素的载荷系数在0.9以上,与第一主成分都有较强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表明这些因素对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具有很强的影响效力。
(2)第二主成分:对污染控制影响的贡献率为12.57%,其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X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3)、GDP增长率(X7)、人均GDP(X8)、人口(X9)、评价河长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X19)、省界河流参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X20)、区水全年期水质达标率(X21)、农业节水灌溉率(X23)、城镇废污水处理回用率(X25)等10个影响因素的载荷系数为0.8~0.9,与第二主成分都有较强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表明这些因素对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力。
(3)第三主成分:指标影响贡献率仅为7.13%左右,其中人均水资源量(X5)、降雨量(X10)和耗水率(X2)等3个因素的的载荷系数为0.7~0.8,表明这些因素对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影响效力相对较小。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供用水量、废污水排放量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太湖流域河网区水污染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
河网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密布的河网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河网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大量工农业废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河网中,对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4]。河网区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为:
(1)地表水污染控制。加强河网地区工业污染控制,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减少氮、磷排放量;实施排污口整治工程,优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地下水污染控制。调整河网地区供用水格局,将优质有限的深层地下水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划定地下水保护区,设置卫生防护带;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取水的监督、检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动态管理信息和预警系统。
(3)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合理配置河网地区水资源,优化水利工程调度,建设生态用水保护工程,保障河流生态基流量和湖库生态水位;建设河湖湿地生态工程,培育水生植被,恢复湖泊、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健全生态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维护河湖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YU Miao,JIN To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ajor Pollutants Discharge Amount in Major Cities,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J] . 2017,18(7)∶1260-1262 .
[2]李玉珍,王宜怀.主成分分析及算法[J] .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32-36 .
[3]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R] . 2003-2016 .
[4]郑石,王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业经济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J] . 江西农业学报,2017,29(6)∶125-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