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页图:古埃及人有两大基本信仰,一是认为人能“死而复生”,二是认为太阳是人和万物的“生命之源”。从这两大信仰出发,产生了金字塔和太阳神庙。而古埃及人认为方尖碑是太阳神的府邸,因此,太阳神庙修建到哪里,方尖碑也就出现在哪里。久而久之,人们不但朝拜神庙,也朝拜方尖碑。
方尖碑颇有来历,几千年前诞生于古埃及,随着时光流转,慢慢从尼罗河畔流传到世界各地,而其外形高大挺拔,十分醒目,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犹如鹤立鸡群。当你走近基座,还不得不抬头仰望……
如果你漫步埃及卢克索的古代神庙遗址,意大利罗马的许许多多广场,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维多利亚堤岸,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你都会发现一座座四方形纪念碑——其高大挺拔,十分醒目,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犹如鹤立鸡群,当你走近基座,还不得不抬头仰望,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方尖碑。
方尖碑颇有来历,几千年前诞生于古埃及,随着时光流转,慢慢从尼罗河畔流传到世界各地。如今在许多世界名城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大众休闲、散步的广场上,你总能见到方尖碑那耸立的身影。
方尖碑是一种高大的四边形纪念碑,通常由一块巨石切割而成。古埃及人把方尖碑称为“Tejen”,原意为“保护”或“防卫”。他们认为,这种针状的方尖碑能刺破云层,消解有形或无形的暴风雨所聚集的负性力量,于是便将其安置在神庙前面,作为石化的光线之象征。
方尖碑通常为四边形独立形体,由两大部分组成:碑身与尖顶。碑身是一块长长的巨石,且底部大于顶端,由下朝上逐渐变细,笔直竖起,顶端为金字塔形,象征着阳光光线,古埃及人常常用黄金片将其覆盖起来,据说那闪耀的金光便可刺破乌云,逢凶化吉。碑身通常四面都刻有铭文,金字塔形尖顶的某些部分有时还刻有浅浮雕。
古埃及人通常将方尖碑成双成对地置于太阳神——“拉”的神庙前面的开阔地中心。据推断,至少在公元前3100年以前,方尖碑就作为一种神圣的巨石建筑出现在太阳之城的神庙中(太阳之城是埃及古城,位于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为古埃及人举行祭拜太阳神的活动中心)。这种纪念碑像金字塔一样,与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息息相关,象征着古埃及人崇拜的太阳神——“拉”所拥有的稳定与创造性力量。古埃及人相信,太阳光线带来了生气勃勃的力量,它甚至可以穿透到坟墓之中,对死者的复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法老阿赫纳顿进行短暂的宗教改革期间,人们还认为方尖碑是太阳神变成的石化光束,太阳神就居住在里面。
意大利罗马是古建筑之都,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方尖碑之都。耸立在这里的方尖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一共有13座。
在罗马密涅瓦广场中心的圣母教堂前面,耸立着一座特殊的方尖碑,因为它的“身材”相对比较小巧,于是人们便称之为“密涅瓦的小鸡”。尽管它仅有5.47米,并不高大挺拔,可是它的造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整个碑身位于一头大象背上,仿佛是大象驮着方尖碑,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吸引着众多游人。选择大象来做方尖碑的基座,据说还有一定的意义,那就是大象犹如坚实的大脑驮着碑身上的铭文——只有坚实的大脑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
自古以来,意大利人似乎就对方尖碑宠爱有加,可以说几近痴迷,他们不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古埃及弄来了许多方尖碑,而且还自建了不少。自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人自建的方尖碑频频出现在罗马的公共广场、私人花园和别墅中。位于罗马附近的托尔洛尼亚别墅中的两座方尖碑,就是这样的例子。
左右页图: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仅是从开凿到运送,耗时就往往半年以上。在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的海特西朴苏女皇陵中,还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方尖碑的图画。
1842年,别墅主人阿莱桑德罗·托尔洛尼亚亲王为了纪念他的父母,特意模仿古埃及方尖碑而竖起了两座崭新的大理石方尖碑,所用材料是从意大利北部马焦雷湖附近的采石场开采来的。不仅如此,阿莱桑德罗当时还突发奇想,一心要模仿古罗马皇帝把方尖碑从埃及用船运到意大利的运输方式,不惜耗费巨资,把这两块沉重的大理石材从意大利北部用船运送到了罗马,进行加工、雕刻成型后竖立在别墅中。更有趣的是,由于别墅内缺乏古罗马废墟,他感到与古罗马风情不符,又特意叫人为方尖碑设计了罗马废墟的背景。
在罗马方尖碑中,无论是在高度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都应首推圣彼得广场上那座高达25.5米的方尖碑。自从它在公元37年来到罗马后,就一直躺在尼禄竞技场的墙边,文艺复兴时期才被竖立在广场上。
当时那座方尖碑已经在泥土中沉睡了1500多年,工人除去碑身上的泥土,才将它挖掘出来。1586年4月30日到5月17日,建筑师丰塔纳沉着地指挥着工人采用滚筒递进的方式徐徐前进,将它从原来沉睡的位置慢慢滚动到广场上。仅是这次搬动就几乎动用了近千人、140匹用于拖拉的重型马匹和47个起重装置。
竖立方尖碑的日子定于9月14日。那一天正好是光荣十字圣架庆日(天主教纪念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节日),工程吸引了成千上万前来看热闹的群众。工程开始之前,宗教人士慎重地举行了驱邪仪式。丰塔纳不负众望,采用自己独特的竖立技术,并一举成功,其精湛的工程技术从此成就了他的名声,让他后来跻身于大师行列。后来他在1590年写的一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技术,并配以大量雕版插图来做详细解释。据说,其实丰塔纳当时对自己的这项创举也没有多大把握,他偷偷叫手下人预备了快马,一旦工程失败,便准备逃之夭夭。
左右页图:方尖碑的四面碑身一般都会刻上象形文字,这样的石碑或是出于宗教目的,用来奉献太阳神,或是为了纪念法老,又或仅是起到装饰作用。
许多年来,对于这座非凡的方尖碑,人们留下了种种传说。不少人深信被刺的罗马皇帝凯撒的骨灰就贮存在方尖碑的顶端……
在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方尖碑陆续从尼罗河畔流失到到世界各地,其中有分别流落到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的“两姊妹”方尖碑——“克莱奥巴特拉之针”。
伦敦的“克莱奥巴特拉之针”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城,1819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与英国,以纪念英军在尼罗河海战和亚历山大战役中大胜法军。尽管英国政府对此举表示欢迎,却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将方尖碑从亚历山大港运到伦敦,方尖碑就这样一直留在亚历山大,直到1877年,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和皮肤学加威廉·詹姆斯·威尔逊爵士慷慨解囊,出资1万英镑,作为运输方尖碑的资金。于是工人挖开泥沙,将沉睡了近两千年的方尖碑发掘了出来。又经过艰难的运输过程,这座方尖碑最终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维多利亚堤岸竖立起来。
为了衬托这古埃及之物,伦敦市政府还专门设计了一对青铜铸就的仿埃及狮身人面像,安置在这枚“克莱奥巴特拉之针”左右。一战期间的1917年9月4日,德军飞机空袭伦敦,一枚炸弹落在方尖碑附近,方尖碑本身安然无恙,右侧的狮身人面像却被弹片击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有关部门并未修复受损之处,当年的弹洞保留至今,清晰可见。
而耸立在美国纽约市中央公园的那座“克莱奥巴特拉之针”,其运输过程相对顺利。但如今,这座方尖碑静静地伫立在公园一角,显得有些冷清、落寞,不像它在伦敦的姐妹那样经常受到游人瞻仰。
左右页图:古埃及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原本矗立在神殿进口两旁,为纪念法老功绩和歌颂神祗功德的建筑物,会被入侵者当作战利品移植到外地,成为他人征服埃及的象征。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方尖碑渐渐多为纪念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而竖,并以纪念性建筑物的主要形式迅速蔓延开来,如今已有成千上万座纪念性方尖碑遍布世界各地。近现代建造的方尖碑中,有些早已闻名于世,其盛誉还远远超过了其祖先——古埃及方尖碑,比如莫斯科的胜利女神纪念碑、美国的邦克山纪念碑、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和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为纪念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竖,建于1848-1885年,高达169.3米,是世界最高的方尖碑。与古代方尖碑不同,这座近代方尖碑内部中空,游客可乘电梯或通过楼梯抵达顶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纪念碑从设计到建造,历时几十年,可谓一波三折。
1833年,美国有关人士专门成立了“华盛顿国家纪念碑协会”,公开招标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消息一传出,美国各州、一些外国政府和个人闻风而动,向建造中的纪念碑陆续捐赠了193块石板,石板上刻有题词,用于装饰内墙。1854年,梵蒂冈捐赠了一块石板,或许是因为石板上题刻内容,或许是出于某种政治原因,此举激怒了当时势力强大的“一无所知党”的成员,他们偷走了那块石板,还设法接管了协会,工程因此停顿下来。接下来内战爆发,战火纷飞的年代,美国政府也无暇顾及纪念碑的建造,直到1876年,国会控制了纪念碑的基金和工程,纪念碑才得以重新开建,之后又历经波折,最终于2001年重新向游人开放。
而南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该市的中心地带——共和国广场中心。阿根廷球迷们常在此地庆祝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胜利,举行缤纷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的采访报道,方尖碑也因此频频露面。
不幸的是,近几十年来,这座方尖碑惨遭艺术性的故意破坏,尤其是具有政治指向的漫画涂鸦。20世纪80年代,一些激进团体闯入碑内,从顶部的窗口倾洒颜料,导致市政府不得不把方尖碑围了起来。20世纪79年代庇隆夫人执政时期,有人围绕方尖碑悬挂了一个圆形的标志,上面写着一条格言“沉默即健康”。尽管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条炫耀,旨在警告制造噪音的摩托车飚车者,但后来有人认为它是在号召阿根廷人克制自己不要轻易表达政治观点,休谈国事,以免引火烧身。2006年,为了纪念电影《铅笔之夜》问世20周年,这座方尖碑又被装扮成了一支巨型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