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问题解决对策

2018-05-16 08:35梁健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孩子

梁健稳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中职生的成长离不开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即家长、孩子、学校、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外因才能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齐抓共管,使孩子们茁壮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字经》里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其意思是养儿不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学生不够严格是做教师的失职懒惰。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深刻地意识到父母、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所履行的角色。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协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是孩子成长的开端,也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它对孩子的影响最深刻、最牢固,具有长远性、持久性和终生性。常言道“三岁定八十”,说的是一个孩子三岁时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形成的习性,将会影响并决定着他一辈子的命运。这句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却不无真实地反映了家庭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的性格、能力、毅力和行为的发展,而且对孩子今后的命运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走向幸福之路的引路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生的启蒙教师。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初和最原始的认识便来源于他们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他们所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父母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言行和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一堂课、一两次的谈话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俗语说“学校一節课,家长一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家庭教育抓得及时、抓得好的孩子,在学校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效果也就好得多。相反,疏忽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不及时的,学校教育就相对困难受阻,甚至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之所以有所作为,无不受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如岳母刺字,岳飞成为精忠报国、流芳千古的一代忠良;孟母三迁其居,孟子近朱者赤,成了一代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当今香港第一大富豪李嘉诚在其子三岁时就开始为他请家教,教授他学习中、英文,闲暇之余,还不忘亲自辅导,站在一旁督促他完成功课。其子十岁时便带他去看新建的楼盘,列席董事会议,让他接受商业气氛的熏陶,使年轻的李泽楷成为仅次于其父的香港第二大富豪,创造了一个网络时代的神话……

二、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却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了,教育孩子便是学校的事情。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还有些家长强调自己“文化低,不懂教育”,或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个别家长则是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甚至包庇、纵容孩子。殊不知,孩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因素的形成除了他自身的因素外,往往是不良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家长榜样作用差

有的家长过分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注重自我形象的建立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宽于律己严于律儿。如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吸烟、讲粗言烂语、打通宵麻将,甚至是聚众赌博等等,致使孩子耳濡目染,有样学样。家长的形象和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一落千丈。常言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的家长自我行为不检点,对孩子说教起来却要求孩子这样或那样,使得孩子形成一种对抗、叛逆、任性、不服管教、厌学贪玩的心理。

2.家庭教育过于严苛

有的家长过分专制、严厉,动不动就批评责骂甚至是进行体罚,使得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愿望。但有些家长的愿望过于迫切,而又缺乏应有的耐心,在传统的“棍棒底下出人才”,“打是疼,骂是爱”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家长还认为自己拥有至高的权威,孩子稍犯错误,轻则严厉斥责,重则打骂,根本不知道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更说不上理解了。有的家长甚至硬性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输到孩子的身上,而没有很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的父母则过分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孩子超前学习,为了维持孩子所谓的高分和满足自己以孩子作标榜的虚荣心,拼命地给孩子的学习加压,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使得孩子疲于应付,身心疲累,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感受和需要。无形中造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使得孩子在家里变得越来越沉默,他们的心也离父母的思想和意愿越来越远。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就如强拉的弹簧,日久会失去弹性一样,许多孩子因而形成了自我封闭、内向、自卑、孤僻、狭隘、胆小等不良的心理,许多人则沉迷网络,在网络中寻求自信和安慰,有的甚至走向死亡和犯罪的道路。

报纸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两则事例:一个少女因期中考试成绩达不到父母所预定的目标,觉得内疚,害怕父母的责骂而服毒自杀;一个少年因不堪其母过分严厉的管教,而对其母心生积怨,用锤子把自己的生母杀死在家中。这都是只重视孩子的高智商发展而忽视孩子情商发展造成的,这些血的教训,都深深地揭示了不良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及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3.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

与“棍棒底下出孝子”思想相反的是,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许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千依百顺,有求必应,也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犯了错误,为避免其伤心哭闹,也不加以批评教育或是敷衍了事。凡事都亲力亲为,样样包办,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大、娇纵、自私、懒惰、傲慢、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等不良的行为特点。

笔者以前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喜欢占小便宜或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他每次拿了别人的东西,他的母亲不但没有制止他,反而以他年纪小不懂事为由帮他在别人面前推卸责任,所以他一直都没有改掉这个坏毛病,渐渐地演变成小时占便宜,大时偷东西的不良习惯。结果越偷越大,直到最后,他酿下了弥天大祸,被押上了刑场。在刑场上他反思自己的人生,彻底悔悟,但为时已晚。他明白,是他的母亲纵容他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他恨他的母亲,当执法者问他是否有什么要求时,他说,他想再吃一口母亲的奶。执法者听了,马上从人群中找到了为儿子送行的那位母亲。儿子口含着母亲的乳头,母亲泪眼婆娑抚摸着儿子的头,可儿子却突然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母亲惨叫一声,悲憤欲绝。儿子却说,是母亲对他小时候的过分溺爱、维护和放纵害了他,所以她也应该受到灵与肉的惩罚!多么可悲的一则故事,相信每一个曾经读过这则故事的读者都会从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启发和震撼。看来“善教出人杰,放纵出败儿”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4.家长没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孩子

孩子取得点滴的进步,有的家长没能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有的甚至泼冷水,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致使孩子产生消极、冷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而有的家长则是过分夸大了孩子的进步,使孩子形成一种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理。孩子遇到挫折、困难和失败时,有的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他们探讨和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求全责备,使孩子变得诚惶诚恐,失去应有的自信心,变得胆小怕事,循规蹈矩。

5.家庭的不和谐影响孩子

父母的冷战、离异等家庭的不和谐,都会使孩子缺乏温暖和安全感,易受情感诱惑而走向冲动偏激,甚至走向歧途。

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迫生活在没有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中,有的家长为了个人的利益,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种负担,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强烈的被遗弃感往往会导致孩子各种不良心理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悲观苦闷、愤世嫉俗、放浪形骸、报复心强,爱打架,好抽烟,嗜酒,沉迷网吧等。

三、优化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教育的好坏和正确与否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良好优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1.做到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校内校外齐抓共管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即家长、孩子、学校、社会,孩子自身的因素是内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则是外因,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外因才能促使内因的良好转变和发展。学校是孩子接受各种文化知识,培养良好思想情操和心理素质的第二场所。学校教育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就会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2.学校应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

家长要多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和表现,教师也要及时发函或打电话给家长反映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情况和表现,积极动员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

3.教师、父母与孩子之间应保持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

教师和父母应常与孩子们谈心,把他们当自己的知心朋友,从而促进相互间感情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随时了解孩子们不同时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尽可能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时要尽可能地采取沟通征询的语气,尊重理解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和所提出的要求。

4.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因为感情是教育的基础,理解是教育的桥梁。没有感情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关爱和感情,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理解和尊重他的。

5.对待孩子严慈有度

父母对待孩子要做到严而有度、爱而不溺,努力培养孩子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良好个性。

6.师长要以身作则

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并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摒弃以往一味说教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做到与孩子携手共进,积极配合好孩子在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7.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犯错时,师长不要轻易地下定论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孩子犯错的原因。处理问题时不要冲动和意气用事,要考虑到孩子当时的感受和情绪。孩子在犯错后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理直气壮”的借口,家长或教师要学会避其锋芒,放下面子,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分析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可以根据情况将孩子的错误先缓一缓,瞅准时机,再进行教育。自己千万不能先动气,更不能与孩子顶牛。否则只能使事态恶化,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事与愿违,妨碍今后的教育工作开展。孩子一旦对家长和教师心存芥蒂,要花很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消除,这也会为今后的教育增加很多难度。同时,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去组织和从事一些有意义的室内外活动。教师、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可以采取互帮互学的方式,以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孩子是教师、父母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互相促进、彼此融合的格局,才能使孩子们在爱与严的臂弯下健康成长,成为父母、学校和社会引以为豪的骄傲。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孩子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