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老少,人们普遍认为长得瘦且高的人是美的。但从一定角度分析,瘦高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瘦长体形的人在先天结构上就比较容易出现胃下垂。尤其是瘦长体形、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胃下垂。
胃下垂是什么
人体的胃正常应该在上腹部,而胃下垂是指胃的下移。很多患者在吃饱后摸胃的位置,可明显感到偏下。并不是所有胃下移都能被称为胃下垂。根据胃下垂诊疗指南,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抵达盆腔,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即胯骨)连线的病症。胃下垂多发生在瘦长体形、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胃下垂患者常有其他脏器下垂,如脾、腎等。
胃下垂有哪些原因
胃下垂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解剖结构因素分析,人体的胸腔与腹腔通过膈肌隔开,当膈肌活动力降低时,就会出现胃下垂症状。此外,胃在人体内是通过韧带悬吊着的,所以韧带变松或韧带力量变小,也会造成胃下垂。这类胃下垂患者在吃饱后下垂症状尤为严重。最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等也会导致胃下垂,而这些因素正是多发于瘦长体形的人。
胃下垂会危害健康吗
身边有胃下垂患者的话,可以发现胃下垂对他们来说好像并没有太大困扰,这是不是说明胃下垂不会影响健康呢?的确,轻度胃下垂患者多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只要在日常注意少吃多餐即可,但是中重度的胃下垂还是会影响生活。
中重度胃下垂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饱胀感,还可能出现嗳气、厌食、反酸、便秘、腹痛等症状。另外,腹胀症状在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平躺时减轻。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因消化不良导致消瘦、乏力,甚至出现低血压、心悸、眩晕等症状。所以出现胃下垂要及时控制病情,不要因为早期没有症状就忽略治疗。
胃下垂如何调治
老年人患胃下垂后,应该少食多餐,生活规律,一定不要暴饮暴食,在吃完饭以后最好坐着休息会儿,尽量不要饭后站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尤其是跳跃运动,更不要长时间站立,避免过度劳累。
针对胃下垂的治疗,根据临床经验分析,中医治疗效果更佳。从中医辨证论治上讲,胃下垂主要因为饮食不节、过度劳倦、情志所伤和禀赋不足等原因导致身体羸瘦而成。在辨证上可分为脾虚气陷证和脾虚水停证,治疗也有所区分。
脾虚气陷证——补气升陷,健脾和胃
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炙黄芪18克,白术9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6克,枳壳9克,炙甘草6克。也可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辨证: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濡。
脾虚水停证——健脾和胃,温阳化饮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姜半夏10克,生姜3克,甘草6克。也可用中成药胃苓丸。
辨证:脘腹胀满不舒,胃内振水声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呕吐清水痰涎,或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
此外,针灸和推拿也有一定效果。以上治疗方案均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