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简史

2018-05-16 04:04
第一财经 2018年16期
关键词:英里约合人类

1 我们的求知欲

集中营里的父亲

我父亲有一次和我谈起了他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同室狱友。那个人瘦骨嶙峋,学习过算术。你可以根据别人听到“派”(π)时的想法判断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对于“数学家”而言,它是圆的周长同直径之间的比率。如果问我父亲—他只上到七年级—他会说“派”是里面夹着苹果的面包圈。有一天,数学家室友不顾他们之间的鸿沟,给我父亲出了一道数学题。我父亲想了好几天还是无法解答。当他再见到这个狱友的时候,他向这个人求教解题方法。这个人不愿意说,要求我父亲必须自己找出答案。

过了一阵子,父亲又和他谈及此事,但那人严守他的秘密,好像答案是一块金子。父亲尝试着打消掉自己的好奇心,但他做不到。尽管集中营里臭气熏天,时时有死亡的威胁,他却像着了魔似的想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最终,另一个狱友向我父亲提出做一笔交易—如果父亲愿意拿面包圈交换,他就把这道题的答案告诉他。

我并不清楚父亲当时的体重是多少,但在美军把他解救出来时,他只有85磅(约合38.56公斤)重。在那种环境里,父亲想要知道这道题答案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愿意拿自己的面包来换答案。

父亲给我讲这件事的时候我还是个毛头小子,但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父亲的家人都已过世,他的财产也被没收,他食不果腹,憔悴不堪,还遭到殴打。纳粹夺走了他的一切,但他思考、推理和求知的动力还在。他的身体虽被囚禁,思想却自在遨游,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时我就意识到求知欲乃是人类所有欲望中最重要的,尽管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同,但驱使我和父亲认识世界的热情是一样的。

在我上大学以及之后研究科学的过程中,父亲询问我最多的不是我所学的各种术语,而是它们隐含的意义—这些理论是如何得出的,为什么我觉得它们很美,对于人类它们又有什么意义。这本写于几十年之后的书,算是我最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2 求知的动力

作为人你究竟继承了怎样的遗产?

人类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我们有求知的动力。作为一个物种,人的独特性体现在经过上千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地破解了自然的密码。假若给古代的人一台微波炉去加热野牛肉,他或许会认为这个盒子里有一群辛苦工作、像豌豆那么大的神仙,他们在食物下面生起小小的篝火,在盒子打开的一瞬间又会神奇地消失。但事实就是如此神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遵循一组简单却不可违背的抽象法则,从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到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奇观皆是如此。

随着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不断演进,我们从过去将潮涨潮落视为女神的旨意,發展到后来认识到这只是月球引力的结果而已。我们不再把星星看成是天上的诸神,而是看成原子反应堆在向我们投射光子。今天,我们清楚距离我们1亿英里的太阳的内部情况,也知道相当于我们十亿分之一的原子的结构。我们能够破解这些自然现象的密码不仅仅是个奇迹,它同时也是一个扣人心弦的神话。

前一阵子,我为热播的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写了一季剧本。第一次开剧本讨论会的时候,我为其中一集想到了一个点子,为此我激动不已,因为这个点子涉及太阳风真正的天体物理学原理。当我激情四溢地描绘着我的观点及其背后的科学依据时,大家都看着我这个新来的家伙—他们中间的物理学家。当我说完后我骄傲地看着老板。他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中年制片人,曾经是纽约市警察局刑事犯罪科的侦探。他瞪了我一会儿,然后大声说:“闭嘴,你这该死的书呆子!”

当我从尴尬中恢复过来,我明白他想告诉我的是,他们之所以雇我,是因为我讲述故事的能力,而不是要我给他们上一堂关于星星的物理学拓展课。我完全接受他的观点(他另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建议是:科学在错的人手里会非常枯燥,但关于我们知道什么以及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故事却一点儿也不乏味。)。人类探索的过程就如同一部电视剧,它和《星际迷航》或者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一样引人入胜,剧中有怪异有趣的角色,也有永远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正是他们的好奇心将人类这个起源于非洲大草原上的物种带到了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我们又是怎样从一个几乎不会直立行走,只能通过双手采集坚果、浆果以及植物根茎来果腹的物种,发展成为今天能驾驶飞机、从全球实时发送信息、在巨大的实验室里再造宇宙初期条件的现代人类的?了解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作为人你究竟继承了怎样的遗产。

3 加速发展的今日世界

我们将走向何方

“世界是平的”这句话在今天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但如果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和差异可以有效地缩小,那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差别就会增大。人类在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建造了第一批城市,长途旅行最快的方式就是靠驼队,可这样平均每小时也只能走上几英里而已。大约在1000或2000年之后,人类发明了马车,最快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20英里(约合32.19公里)。直到19世纪,蒸汽动力机车的出现才使快速旅行成为现实,到19世纪末最高时速达到了100英里(约合160.93公里)。从学会以每小时10英里(约合16.1公里)的速度奔跑,到以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疾驰,人类用了200万年。但一种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000英里(约合1609.34公里)、被称为飞机的发明,让人类只花费了50年的时间就给这个数字后面加上了一个零。

其他技术的发展也显示了类似的加速过程。以通信为例,19世纪初期,路透社还在使用信鸽在城市之间传递股票市场的消息。到了19世纪中期,电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到了20世纪,电话出现了。固定电话花了81年才获得75%的市场份额,手机达到这一市场份额却只用了28年,而智能手机只用了13年。

固定电话花了81年才获得75%的市场份额,手机达到这一市场份额却只用了28年,而智能手机只用了13年。

“今天这个世界,”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说道,“跟我出生时的那个世界之间的不同就像我的世界和尤利乌斯·恺撒时代的世界不同一样。”博尔丁出生于1910年,于1993年逝世。他所目睹的变化—和随后发生的其他变化—是科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技术的产物。这些变化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们要想在工作和社会上获得成功,也越来越依靠我们接受创新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今天,即使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和科学技术没多大关系,我们也要面临依靠创新来保持竞争力的压力。所以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探索的本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要想对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为了让我们有望理解我们将走向何方,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从何处而 来。

新书速递

一匹马走进酒吧

作者:[以色列]大卫·格罗斯曼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定价:42.00元

以色列作家大卫·格罗斯曼的这本书获得了2017年国际布克奖,颁奖词里说这部颇具吸引力的沉思录与那些塑造我们生活的对立力量有关:幽默与伤感,失落与希望,残忍与同 情。

纽约: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

作者:[美]凯特·阿歇尔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定价:168.00元

巨大的工程量能平稳高效地达成,都仰赖于强大的基础设施。纽约作为一座不停歇的不夜城,是我们了解现代大城市运转原理的样本。城市规划专家阿歇尔运用简洁的语言与详实的数据,带领我们探索现代都市背后的奥秘。

审问欧洲

作者:[美]伊斯特万·迪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定價:58.00元

历史学家伊斯特万·迪克探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作者通过德国占领下的国家以及苏联、意大利和其他军事统治下的国家与人民的经历,考察了这3个主 题。

猜你喜欢
英里约合人类
跨越280英里与家人团聚的猫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巧克力的起源移动了1400英里1500年
2017款科迈罗ZL1年内上市 约合46万元起
快速节油跑车(下)
幽默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