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忠 安 鹏
(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城市污水中氮的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如何实现高效脱氮是当前我们研究的难点之一。城市污水处理是一种高能耗行业,通过工艺调控,合理配置能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AAO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该工艺的运行调控不仅涉及到复杂的水力学及生物学过程,还受到环境条件和进水负荷变化的影响[2]。如果缺少有效的运行调控策略将导致脱氮效果不理想、运行不稳定、能耗高等问题。因此,本文研究通过调节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和好氧段DO浓度这三个运行参数,摸索AAO工艺高效脱氮运行参数。
图1 AAO工艺流程
试验用水来自于扬州市某污水厂,其进水COD、TN和NH3-N浓度可达到 200、35、25mg/L。
试验所用的AAO小试装置,为有机玻璃制成,有效容积为10L,缺氧池设置磁力搅拌器搅拌,防止污泥沉淀;好氧池采用电动搅拌机及曝气装置进行曝气,置于25℃恒温室中。
图2 小试装置流程
COD的测量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TN的测量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NH3-N的测量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调整污泥回流比分别为60%、70%、80%、90%、100%,设计以下五种工况:
表1 五种不同污泥回流比的工况设计参数
图3 不同污泥回流比下各项指标的去除特征
表2 各工况下进出水数据
不同污泥回流比下COD、NH3-N、TN去除率如图3所示,在试验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83%以上;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3%以上;TN的去除率保持在69%以上。
提升污泥回流比,可以使污泥浓度增大,有助于提升有机物的去除率。然而随着污泥回流比不断提升,有机物的去除率开始降低。是因为,回流的污泥中携带了大量的氧。过多的氧会抑制反硝化的进行,不利于氮的去除[3]。此外,大量的污泥回流导致了各个单元的污泥沉积,影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4]。因此,考虑去除率与能耗因素,我们选取污泥回流比为80%。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调整污泥回流比分别为100%、150%、200%、250%、300%,设计以下五种工况:
表3 五种不同混合液回流比的工况设计参数
表4 各工况下进出水数据
不同混合液回流比下COD、NH3-N、TN去除率特征如图4所示,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83%以上;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TN的去除率保持在69%以上,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大,TN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
AAO工艺中最大脱氮的理论公式η=(r+R)/(1+r+R),这五种工况下理论最大总氮去除率应为61.5%、67.7%、72.2%、75.6%、78.3%[5]。当混合液回流比在100%-150%之间时,TN的实际去除率略高于理论去除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水中的氮有部分用于分子细胞的合成;②系统中可能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在实际污水处理厂中普遍会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6]。当混合液回流比在200%-300%之间时,TN的实际去除率低于理论去除率,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量的溶解氧回流,抑制了反硝化作用。此外,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提高,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减少,同样也会导致反硝化速率降低。
图4 不同混合液回流比下各项指标的去除特征
考虑TN的去除以及能耗,选取混合液回流比200%为最优参数。
表5 五种不同DO的工况设计参数
表6 各工况下进出水数据
不同DO值下COD、NH3-N、TN去除率特征如图5所示,在试验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83%以上;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2%以上,NH3-N的去除率随着DO的提升而提升;TN的去除率保持在68%以上,随着DO值的增大,TN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
AAO工艺中,DO值对硝化菌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当DO大于2mg/L时,可以维持硝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如图5中所示,DO在 2-3mg/L时,NH3-N的去除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当DO浓度大于3mg/L时,NH3-N的去除率上升趋势开始减缓,这是由于DO的浓度过高,有机物分解过快,微生物缺少营养,活性污泥老化[7];TN的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则是因为DO值过高,对反硝化产生了抑制作用。综合有机物的去除率以及能耗来考虑,DO的最优参数应为3mg/L。
图5 不同DO值下各项指标的去除特征
表7 最佳运行参数下系统内有机物的变化
试验结果选取污泥回流比80%,混合液回流比200%,DO值为3mg/L为最优参数。在最佳运行参数下,系统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87.2%、97.5%、73.6%,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2、0.68、10.21mg/L,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柏林,章文琴,张智,等.污泥运行指标对A/A/O氧化沟生物脱氮的影响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34(5):28-32.
[2]张驰.A/A/O氧化沟工艺深度脱氮协同生物除磷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程庆锋.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4]王泽宇.污泥回流式沉淀池运行条件优化及其效果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5]张璇,文一波,孙星凡,等.A/O改进工艺脱氮效率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s2):15-17.
[6]赵玲,张之源.复合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其脱氮效果[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33(2):4-6.
[7]辛志东.水处理过程中DO值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