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慧 陈俊龙
[提要] 推进秦皇岛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在优化产业结构。以秦皇岛市2006~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首先对秦皇岛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其“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及本市工业正处于产业结构演进第二阶段的结论;其次,根据现状分析,指出秦皇岛三次产业各自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探讨秦皇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秦皇岛;调整策略
课题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河北省去产能过程中的员工安置问题研究”(编号:HB17YJ00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16日
一、秦皇岛市产业结构现状
2006年以来,秦皇岛市三大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稳定。其中,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增长,从2006年的11.1%增长到2015年的14.2%;第二产业比重则有些下降,从2006年的38.1%下降到35.6%;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比较稳定,保持在50.0%左右。
(一)秦皇岛市第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秦皇岛市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到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8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7.64亿元,林业总产值4.92亿元,牧业总产值136.27亿元,渔业总产值32.4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56亿元。由此可见,秦皇岛市第一产业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8.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9%,比2006年高出16.24%。秦皇岛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到2015年,国家级龙头企业有5家,省级龙头企业有39家,市级龙头企业有80家,不断增强对秦皇岛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2015年秦皇岛市主要农产品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谷物占9.90%,蔬菜食用菌占19.13%,豬的饲养占14.03%,水果坚果占11.73%,牲畜饲养占11.80,其他畜牧业占10.90%,海水产品占9.73%,其他占33.58%。由此可以看出,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水果坚果、猪、谷物和海水产品是秦皇岛市主要农产品,其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64.53%。
(二)秦皇岛市第二产业发展现状。秦皇岛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已形成建材工业、金属压延工业、装备制造工业、食品加工业四大支柱行业。目前,秦皇岛的工业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秦皇岛市轻重工业结构。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重工业比由2006年的27.92∶72.08到2015年的17.12∶82.88,全市工业正处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二阶段,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上升较快、比重高、规模大,轻重工业比重失调。在轻工业内,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例较高,工业结构也不够合理。
第二,秦皇岛市工业企业结构。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7家,资产总额1,621.8亿元,单个企业平均资产3.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1.9亿元,同比增长4.1%。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50~100亿元企业5家,10~50亿元企业19家。全市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汽车轮毂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优质干红葡萄酒生产基地、消防电子产品生产研发基地、玻璃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第三,秦皇岛工业行业结构。秦皇岛支柱产业引导和推动作用明显。建材工业、金属压延工业、装备制造工业、食品加工业是对秦皇岛市经济起骨干支撑作用的四大支柱行业。2015年,四大支柱行业实现增加值为240.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2.50%,比上年和2006年分别增长3.66%、5.11%。
第四,工业企业亏损较严重。3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28家为亏损企业,占32.41%,其中微小型企业亏损较严重,大中型企业亏损率虽然相对较低,但绝对值较高。在行业种类中,亏损较严重的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率均超过了58%。
(三)秦皇岛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2015年,秦皇岛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627.7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0%,2006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285.3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75%。近十年来,秦皇岛的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0%左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占GDP比重最大的四个服务行业,共占GDP的27.46%,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54.71%,对于增强市场活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秦皇岛市的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份额较大。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省各市的首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全市服务业的支柱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19.18%,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占15.93%。加上房地产业所占的8.63%,主要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43.74%。
二、秦皇岛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第一,发展方式传统,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林、牧、渔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最大,林业和渔业规模小。秦皇岛市作为沿海城市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第一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不利于秦皇岛第一产业竞争力的加强;第二,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低。从第一产业经营方式看,目前仍以分散经营的方式为主,生产经营规模过小,大部分农产品仍是以原料的形式进入市场,产业化水平低。家庭农场、标准化种植基地、专业村、现代农业园区等现代化规模生产发展尚不成熟,所占比重较小,科技含量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副产品加工落后,产业化经营质量不高,导致现有农业生产集约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发挥;第三,科技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推动力较低。近年来,秦皇岛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以提高第一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虽效果显著,但总体来说,科技进步对第一产业的推动力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同时由于对农林牧渔业认识的社会偏见及经费等保障不足,直接或间接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技术人才不足,这是第一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第一,工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秦皇岛的轻重工业比重相差过大。2015年,轻重工业比为17.12∶82.88,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6.84亿元,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5.08亿元,重工业上升,轻工业下降,且主要重工业企业生产减弱,不利于秦皇岛经济的长足发展;第二,工业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偏低。全市大部分工业企业属于粗加工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少。受产业波动影响,部分行业发展低迷。全市12家黑色金属采矿企业产品大都属于初级加工,深加工较少。比如,粮油食品加工业,除了葡萄酒、玉米加工之外,其他产品如植物食用油、面粉、肉类、饮料等产品精深加工度不高,大部分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单一产品多,系列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第三,大项目严重匮乏。2015年,全市在建施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2个,总数全省最少,分别比工业总量相近的张家口市、衡水市少81个和146个,且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空白。前期积累和当下投入不足,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导致工业持续增长乏力。
(三)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三次产业协同作用较弱。秦皇岛的“三二一”结构是低层次的“三二一”结构,而非一个基于现代经济的、产业结构从高级到低级的一般过程。由于秦皇岛市农业比较落后,工业底子薄等原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不能为第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三产业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第二,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首先,整体行业发展水平较低。总的看来,我国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起步晚,目前仅占GDP的20%,最高的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为40%、35%、30%,主要以金融、文化、高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而秦皇岛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属于国内平均水平,仅为20%;其次,产业能级低,行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高端服务业是实现秦皇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秦皇岛的高端服务业起步较晚,相关配套措施、服务等保障没有跟上,导致整个服务业的产业能级较低;最后,缺少龙头产业,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秦皇岛地处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以港口、铁路为主體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服务业的支柱行业,缺少大型现代服务集团,而在信息、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方面发展比较滞后,无法实现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不利于秦皇岛第三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三,旅游业发展不足。秦皇岛只有旅游,没有旅游业,没有做大做强旅游作为一个产业龙头来牵引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缺乏深层次的旅游产业结构,更没有独具特色的产业特色。秦皇岛的休闲产业发展定位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大力充实海洋休闲业的内容及形式。
三、秦皇岛市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第一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第一,提升第一产业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附加值。应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技术提高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第一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秦皇岛的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林木渔业,满足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第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第一产业人才培养。现代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有赖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设。首先,要做好学员遴选,有针对性的培育现代第一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其次,选好培训课程,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第一产业发展现状有选择地调整培训课程;最后,抓好制度建设,秦皇岛市的各培育机构要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学院采取考核竞争制度,保证培育的质量。第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高效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可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民的转化,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依托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选择地培育一批有前景的中小型企业,促进第一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三次产业的相互促进和融合。落实中央各项有关扶持企业的政策,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产品、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激发第一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力。
(二)第二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第一,突出重点,优先支持秦皇岛主导产业和支柱行业的快速发展。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支撑和带动作用,所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在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的措施,集中力量扶持秦皇岛的四大支柱行业。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县域结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格局,推动资源配置向主导产业、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对于处境艰难的企业,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兼并破产力度,在坚持把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整合起来的同时,对困难行业和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使其早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第二,优化企业的经济发展环境。首先,在政策上给予企业支持。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发展前景好、从事新兴产业的企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其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第三,加速结构优化。首先,坚持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在产品、生产技术、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其次,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在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对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进行企业整合,淘汰过剩产能;最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强对新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产业。第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首先,要积极培育大型企业,扶持和引导企业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其次,完善帮扶机制,对亏损、运营困难的企业开展深入的帮扶工作,针对企业的问题有针对地采取措施,在融资、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指导;最后,培育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行业选取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全力打造知名企业及品牌。
(三)第三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第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正确定位,重点突破,注重特色。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秦皇岛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定位。秦皇岛第三产业中的旅游文化产业、休疗业、港口运输业等行业较有优势,可有重点地加以突破和强化,提升秦皇岛的服务功能,加大服务业的输出;第二,深化体制改革,激活民间资本,扩宽融资渠道。加大秦皇岛服务业的改革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适当的形式参与交通运输、金融、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促进第三产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引导和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的金融支持规模,鼓励第三产业相关企业运用多种方式融资;第三,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在信息技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使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协调,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创造新的价值。积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在吸引服务人才的同时也要大量培养相关人才,为秦皇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颜芳芳.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16.10(25).
[2]洪凤.秦皇岛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建议[J].统计与管理,2015(1).
[3]李增欣,马文君.秦皇岛市高端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企业,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