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田聿
“世界最神秘的地方,就这样结束神秘吗?”经历六次地下核试验后,朝鲜宣布现有唯一的丰溪里核试验场要在2018年5月23日至25日“去功能性废弃”。过于神秘的核历史,加之朝美核博弈的“反复性”,日韩媒体在肯定朝鲜“弃核”进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质疑丰溪里的“戏剧性弃核”是否存在“戏中之戏”?
核试验场为何选在丰溪里
韩国《中央日报》14日用地图详细介绍了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的布局。据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和韩国和平问题研究所早年共同编撰的《朝鲜乡土大百科辞典》介绍,丰溪里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北面有万塔山、气云峰等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作为屏蔽,易于进行秘密工程。这里不仅利于开凿地下水平坑道,且核试验的动向不容易被觉察,因为当地属于花岗岩地质,坚硬的岩石可以缓冲核试验造成的冲击,也能降低放射源泄露的危险。
从2002年开始,美国持续对该地进行侦察和监视,间谍卫星拍下朝鲜挖坑道所运出的渣石堆,然后依据土方量计算出万塔山坑道的可能深度。不过当时美韩均认为朝军可能在这里建造新的导弹基地,并没有往核试验上面联想。
2006年10月,朝鲜在丰溪里实施震惊世界的首次核试验。此后,这里持续修建了更多的观测所、地下坑道等设施。综合各方面情报看,丰溪里历次核试验的坑道都是“蜗牛”型,类似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核试验的坑道。这种水平坑道笔直穿入山体,以核爆腔室为中心形成环形坑道走向,中间有封闭门进行隔断。“蜗牛”型坑道可以缓解核试验带来的冲击波,不至于造成过于久远的地质灾害,让试验场能重复使用。
沿着万塔山主山脊向北延伸的北部试验坑道是朝鲜核试验的“功勋坑道”,朝鲜第二至第六次核试验均在这里,但由于核试验后坑道内会遗留大量危险残留物,不可能反复使用,所以该坑道内有多个分支坑道,分别完成历次核试验。
地面设备同样重要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4日称,根据朝鲜官方的说法,为显示“弃核”的诚意,除了将炸毁丰溪里的地下试验坑道外,还将撤走位于地面之上的全部观测设备和研究所。据介绍,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丰溪里核试验场功能逐步完备。丰溪里的“大脑”指挥所是一个带少许地面建筑的堡垒式建筑群,核心地堡内部署有控制核装置、管理采集测试数据及与平壤保持通信的器材,还为所有试验区人员提供掩蔽。外界从开掘出的石渣量估计,指挥掩体至少有100平方米,在指挥掩体区地面分布多个建筑或设施,大部分为通风系统或核试监测器材,以及试验保障的气象监测仪器。
通常核试验场布设的各类核试验测试设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监视和检测核装置是否满足爆炸状态,并记录爆炸前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以分析核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类是测量爆炸发生时的地震、放射性泄露及电磁脉冲辐射等环境参数。美韩情报机关近年来观察朝鲜核试验动态,都紧盯朝鲜在坑道口附近有无布设测试设备或放置测试设备的帐篷设施。
弃之未必可惜?
面对朝鲜“弃核”的惊人之举,前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南北合作组组长李春根表示,丰溪里对朝鲜核开发的价值正在下降,“弃之未必可惜”。从朝鲜已经进行的核试验情况来看,其布设爆点相互距离都较近,这种布局的泄露风险较大,后续爆炸可能造成前次爆炸封闭的核沾染物泄露。
“朝鲜废弃核试验场只是作秀?”这是最近部分韩日媒体质疑最多的话题。韩国《朝鲜日报》14日称,朝鲜不同意邀请核专家现场观摩丰溪里核试验场的爆破活动,“核试验场和坑道是否被彻底废除难以确认”,“相当于在对朝鲜核实力没有掌握任何情报的情况下,任由朝鲜炸毁核试验场这一证据宝库”。
韩国《中央日报》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前副总干事海诺宁表示,“朝鲜应当用混凝土将坑道注满,彻底杜绝进入坑道的可能性”,因为仅炸毁坑道入口,未来还可以重新修复坑道。韩国《时事周刊》称,丰溪里的坑道四面都是高标号水泥灌注的墙壁,间隔一段距离还有自动控制的金属隔离门,主坑道的输电光缆和照明线都埋在地下,此外还有通风口等设施。从内容看,爆破这些昔日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修筑的设施,比简单摧毁洞口要更具指标意义。在美日韩眼中,虽然丰溪里坑道群最薄弱的环节(诸如入口、通风口等)可通过工程爆破来摧毁,但只要主体坑道被保留,依然会令人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