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咏
大陆的小孩子都很怕学古文,台北的小孩子也一样,从小学开始,天天都被要求背书,很多小朋友觉得古文超级无聊,但为了考试不得不念,所以大家念古文真是一边念一边痛恨。我也一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会乐呢?一点儿都不乐啊,有朋自远方来还要破费啊。
所以我从来不是一个“古文控”,甚至是非常讨厌古文,以至于18岁考完大学联考(相当于高考),便把所有的国文课本付之一炬。我从前写的书里,也从来没有跟古代有任何瓜葛,唯一的瓜葛是不幸被一个叫作蔡康永的家伙抓去,合作了40集《欢乐三国志》。因为这个电视节目,我才跟三国有了那么一点点联系。
做了几年,我有了两个收获:一是收获了蔡康永这个莫逆之交,二是发现古文可以变成我的好朋友。古人的智慧其实都可以变成今人的,人类要经历的事就那么多,古人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换作今人现在的心情。
比如说《三国演义》里一段诸葛孔明的故事。诸葛亮在荊州的时候,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小儿子刘琼。妈妈喜欢小儿子,希望刘表传位于小儿子。大公子刘琦郁郁寡欢,就跑去问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只说了四个字——疏不间亲。所谓疏不间亲,就是说关系比较疏远的人不会去离间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讨不到计策,刘琦只好出狠招,把诸葛亮骗到阁楼上,再把梯子撤掉,诸葛亮这才对他说了很多真心话。
这种事我们都遇到过。好朋友跟她男朋友吵架了,跑来跟你倾诉,你同仇敌忾地说:“早就跟你讲过,那男的根本是猪头嘛!”天有不测风云,过两天人家两个和好了,你义愤填膺的话无意中传到男生耳中,结果两个人都不理你了。后来你会发现,原来猪头是自己哦。早知道“疏不间亲”,你就不会这么傻了。
西方有一句俗语:“所有的历史、所有的经典,讲的都是现在。”古文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现在的事。举个例子,被别人称赞的时候,很多人不晓得怎么回答,我也是,那个氛围下会显得很尴尬啊。如果说“哪里哪里,都是你过奖,其实没有这么厉害”,自己会觉得好虚伪。可是如果你回答“这算什么啊,我从小琴棋书画、礼乐诗词样样都会啊,这些都是小意思”,虽然好像理直气壮,但有点违背咱们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品格。翻出我以前很讨厌的《论语》,孔老夫子也被这样称赞过:“啊,孔丘你好厉害哦,你怎么什么都会啊!”孔老夫子讲了一句千古名言,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因为我出身贫寒,小时候很穷,只能什么都学啊,所以学到现在才会变得这么厉害——既谦虚又自信,衔接得又是这么自然流畅。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孔仲尼还有如此高明的本事!
经过这樣的事情,让我觉得古文并没有那么讨厌。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跨越限制:时间的限制、地域的限制。在书里随便就可以找到苏东坡、李白、杜甫……这些人当你的好朋友,会让你慢慢看到古文有趣的地方。阅读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未来。所以,阅读古文就是为了我们的现在以及未来,它就这样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
(青芒摘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