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赢 借力发展 助推课改深化

2018-05-14 17:17余立峰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纲要长三角

编者按:2017年11月15-17日,以“健康促进与终身体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为主题的“2017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浙江省台州市举行。长三角地区的这种教研形式,促进了“两省一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的不断创新和尝试,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不仅获得了启发,也推动了“两省一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本次活动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分别展示了1节小学和1节初中课,呈现了地方体育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及教学方法的多样。为更好地呈现“两省一市”的教研成果,本刊就“两省一市”举行5年来的回顾与反思,结合本次活动展示的课例与主题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组稿,以期能引起一线教师的思考,并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上海“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自2013年11月在江苏盐城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完成了第1个“5年计划”,每次活动都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改进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同时结合教育改革热点,凸显“两省一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交流、互补,共同促进和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成就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每次活动的主题选择确定都会明确显现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始,到“趣味课堂”“传承·挑战·超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健康促进与终身体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都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在不断提升“两省一市”自身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品质的同时,也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起到了引领和借鉴作用。

今年是“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第2轮的第2站,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浙江省台州临海市台州学院附中承办。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选择“健康促进与终身体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呼应了“健康中国”的理念。“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制订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于2016年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印发实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确立了“大健康”的概念。在大多数人通常的概念中,“大健康”可能更多的是与医疗、国民经济、体育产业等领域关系密切,似乎与学校体育的距离较远,但细读《规划纲要》后不难发现,有很多内容是值得学校体育工作者加以研究和实施的,并能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如,“科学发展”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遵循原则之一,其中表述的“坚持预防为主”表明,预防是关键、是基础,而学校体育在提供预防的策略方面一定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为此作出一定的贡献。再如,在《规划纲要》的第3章战略目标描述的一些核心词,如,“预防为主、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体育健身服务、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健康教育”等,这些虽然是“大健康”或“健康中国”国家宏大的战略目标,但从《规划纲要》具体的目标表述中,必定会引发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思考:学校体育可以为“健康中国”做哪些事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如何回应?

以人为本,主动而为。长三角地区历届研讨主题的演进始终引领着浙江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改的理念更新,并成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健康教育自体育课程名称更改成体育与健康以来,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体育课程而言,健康教育内容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界定观点各异,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与策略也是没有统一规范,更有甚者对于健康教育是否应该由体育与健康课程来承担也抱否定态度。而《规划纲要》战略目标中提出的预防为主、健康生活方式等,完全可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与锻炼行为习惯,从而达成目标。这也给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如何从“大健康”的视角处理教材,教师如何从“大健康”的视角设计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行为。实施好的关键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观念决定行为,主动而为,从细小处着眼,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大健康”其实就在每位教师的心中。如果每名体育教师心中有学生,脑中有健康知识,行动中又主动意识到,那么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随时可以发生,并不是只有专门设置与讲授这个途径。特别是“健康教育”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细节问题的关注来达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如,本次活动的其中1节小学展示课,在体能练习环节,有1名学生在进行仰卧四肢爬行时,练习积极并且非常开心,练习一段时间后,身体出汗了,这名学生由于不舍得停下来、或者不敢、又或者不懂将衣服脱了放在场地边,仅将外套从肩膀上脱至小臂处,继续进行爬行练习。如果此时执教教师有健康教育的意识,就应该及时采取行动,将练习叫停的同时,让学生脱下衣服放到场边规定地方然后继续练习。类似这样的现象其实在日常体育课中是很常见的,当在体育课上出现此类问题时,教师应让学生及时脱掉衣服,如果遇到气温较高还要让学生及时补充水分。教师能够根据练习的进程让学生及时脱衣服,下课提醒穿好衣服等,这就是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也即是让学生知道热了要及时脱衣物,不运动时为了预防感冒要及时穿衣物。这也许就是体育教学回应“大健康”应做的事情。“大健康”或“健康中国”体育教学可以作为,也可以改善或引领体育课程改革。

取长补短,共同成长。“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机制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浙派体育教学特色的发展。自2013年江苏省盐城开始举办第1届以来,“两省一市”间以“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在区域间各种层次的地区、学校和教师之间良好的教学研讨、交流合作氛围已经基本形成,并成为常态,这是将“两省一市”最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通过教学研究氛围的营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上海和江苏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的学习对象。上海市的体育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已经形成并确立了“小学游戏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课程改革总体目标,通过展示课能够明显感觉到上海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精细、灵性”的特征;江苏省的体育课程改革一贯得到行政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都有行政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大批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教师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展示出“规范、大气”的特征。由此,通过“长三角地區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这个平台,给浙江省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浙派体育教学特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浙江的体育教学研究在较大程度上是借助于体制内的相关项目和许多自发的研究联合体进行有效整合,以此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体育课堂教学显现的特征是“朴实、灵活”。因此,5年来通过“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努力学习借鉴上海和江苏的成功经验,在自身“朴实、灵活”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研制和实施为教研工作的核心,使浙江的体育教学向着“精细、灵性”“规范、大气”“朴实、灵活”的整合体迈进,为不断充实和丰富浙派体育教学特色而努力。

稳步改革,明确方向。“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的定期开展,有效地带动了浙江省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逐步形成了浙江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自信、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自信和浙派体育教学特色自信。这些年来浙江始终致力于以“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为核心理念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研制建设和落实推进工作,这也是浙江省把国家课程努力建设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课程的成果,并借助“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的平台不断验证许多课程建设思想、理念、方法等。如,本次活动承办单位浙江省台州初级中学的大课间展示内容以及(九年级)《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浙江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成果,即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学——练——评”一体化的“自律体”,就是学校体育的三大内容形成有机的一体化,体育课堂学技术、大课间练技术,学校运动会评价技术,让教与学都有动机和动力。展示课的内容体现了“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并将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转化成科学的体育课的练习方法作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从而让体育课的教学更加科学。

作者简介: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出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等教师用书20余册。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纲要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一切皆有可能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