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有传统服饰的改良是设计新国服的一个好思路。比如我们的汉服就可以通过改良,使之更接近于现代人的审美。再比如2014年3月,國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身穿改良版中式礼服参加荷兰国王的晚宴,就提供了很好的新国服设计范例。
“我们如此一个泱泱大国,难道在服装上就任其混乱下去吗?”这是不久前,人大代表曹金萍在两会上的大声疾呼,呼吁“尽快推进中国正装‘国服”。虽然国服本身并不能阻止“服装混乱”,但一个事实是,我国确实没有国服。
为什么中国没有国服
国服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积淀的浓缩,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简单说,一种服饰需要好看、有历史、有故事、有内涵,一看到它就能让人想到这个民族,才有资格成为国服。比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印度的纱丽、越南的奥黛等。
虽然我国历史悠久,但是一般人们眼中有资格成为中国国服的只是四件——旗袍、中山装、汉服、唐装。可这四种服装为什么没有最终成为国服?
说起旗袍的起源,还真是没有统一的观点。有人认为追溯到清代。也有说源头也指向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既然如此,旗袍应该是非常有资格成为国服的吧?非也,因为它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旗袍只适合女性,但那么多的男性怎么办呢?
中山装虽然历史相对不是那么悠久,但它在近现代史上的影响却是无可比拟。但其实也有个局限,就是它只适用于男性。
那么有没有一种历史文化悠久,又有代表性,又男女通吃的服装呢?
似乎汉服就是这样一个最佳选择了。论历史,汉服堪称是最悠久的,据说是“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有男款,有女款;汉服比较宽大,不会暴露身材缺陷;穿汉服还可以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完美了吧?但是汉服也有一个致命缺陷——它是汉民族的文化代表,可是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服缺少少数民族元素,如果把汉服作为国服,似乎也欠妥。
严格地说,唐朝服装也是汉服的一种,由于民族融合的缘故,唐代服装在前代汉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融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
但如今的唐装已经成为婚礼、春节拜年时的标准配置,带有喜庆、热闹的意味。所以如果让唐装成为国服,赶上庄重严肃的重大会议,一屋子人都是喜庆的唐装,是不是有点不协调?
其他国家的国服是怎样的
那么说了半天,这几种主流的传统服饰都有弊端,怎么办?所以曹金萍代表的提议是组织专家专题研究设计国服,要设计一个没有以上缺陷,又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国服。如何设计?或许其他国家的国服值得借鉴。
先来看看越南的长衫(音译为“奥黛”),其实这长衫很像是我国旗袍的增强版。旗袍一般是短袖或者无袖,而越南长衫一般是长袖;与旗袍不同的是,长衫里要配裤子,裤子一般是白色宽松,长及触地。
虽然很像,但其实旗袍更像是连衣裙,而越南长衫更像是加长的上衣。越南长衫作为国服体现的是端庄、典雅,又蕴含灵性。
韩服是中国唐代服装与朝鲜半岛古代的新罗王国时期的朝鲜民族本土服装的融合,所以其实韩服比唐装更像唐代服装。
其实看一眼就能想象得出,韩服是一种穿戴起来非常复杂的服装,光系衣带就要折腾半天。另外韩服非常肥大,穿着它日常生活也不方便,所以韩国人除了典礼、节日、正式的场合和一些古老乡村外,很少会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中国国服应该具有文化元素
或许,对原有传统服饰的改良是设计新国服的一个好思路。比如我们的汉服就可以通过改良,使之更接近于现代人的审美。再比如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身穿改良版中式礼服参加荷兰国王的晚宴,就提供了很好的新国服设计范例。
当时习主席穿的服装乍一看像是中山装,但细看又有所区别:不再是紧闭的翻领,而是略微敞开的立领,亮出白色的衬衣;四个兜改为三个兜,左胸衣兜露出黑白丝巾。整体上看,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元素。彭丽媛则内着青绿色中式长裙,外搭深色刺绣长衫,典雅大气,与习主席的中式礼服贴切呼应,相得益彰。
当时,二人的服装被部分媒体评价为国服新标准。
中国古代社会注重尊卑有序,重视礼仪,信奉中庸之道,注重天人感应,这些文化元素都会在古代服饰上得到体现。但是我们今天研究国服也要讲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传统文化中人的地位尊卑,这些元素就不必再体现在今天的国服设计上。而服装整体的中庸设计,服装上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则是今天的国服值得保留的元素。
(《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