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丽丽
教育教学专业一直是我们所注重的培养专业,因为这些是偏向于培养人才的教学专业,值得我们加以更深刻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关乎到以后学生就业之后对于祖国花朵的培养。换言之,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角色定位就是幼儿园教师,因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在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特长能力的发挥方面,都予以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将目光投向当前被火热关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以学生舞蹈能力为主要内容,简要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这一重要课题。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现状分析
我们将目光放在当前火热关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方面,首先要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对多所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比对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在舞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的学生可能从小练习舞蹈,底子比较好,因此对于所学专业知识能够轻松掌握;但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来到中职才开始接触舞蹈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这也是当前学生舞蹈能力良莠不齐状况的最大成因。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对于课堂的接受程度都有所改观。种种因素导致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的参差以及课堂教育模式的改变。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够故步自封,要从多角度寻求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祖国的花朵培养出辛勤的园丁。
2 树立学生目标导向 引领学生努力学习
在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阶段,首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将大目标不断分割成无数个小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导向,从而引领学生的舞蹈能力不断上升。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角色定位,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较为长远又切合实际的目标,比如我们在教学伊始,为学生樹立一个为人师表的标杆形象,从而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并及时完成,使其在目标的激励作用下,不断努力,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舞蹈能力,从而在这一个不断努力与前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舞蹈文化理论知识以及舞蹈实践能力。所以说,学生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有一个足以支撑起自己梦想的目标,然后奔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一路向前。
3 注重学生基础培养 稳扎稳打打好基础
关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从大的角度进行考虑,要全面综合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行培养。正如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及到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现状,学生整体能力以及素养良莠不齐,这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舞蹈能力,根据学生舞蹈能力的层次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更改。尤其是要注重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舞蹈打好基础,避免因为考虑不当使部分学生落后,产生厌学心理。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学生打好学生舞蹈能力的基础,因为一切的延伸和发展都在基础之上。关于学生水平方面,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多加练习,要多结合课内外闲暇时间并合理运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能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谦虚,稳扎稳打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培养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就业所面向的群体是幼儿群体,因此在基础方面应该更加给予重视和培养。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提升舞蹈能力,提升舞蹈理论素养。
4 改善舞蹈教学体系 树立学生发展新思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我们的教育体系也要跟着发生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在时代影响下,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本素养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正如我们新课标课程改革体系提出的,我们在课程的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舞蹈理论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舞蹈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积极汲取课堂内外的舞蹈知识,从多角度、多方面共同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角色定位是幼儿教师,所以对实践应用的能力十分注重。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课堂实践和课后实习内容,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基于想要达到完美的心理,不断地对自身要求有所提升,对舞蹈能力方面精益求精,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思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个不断的升华过程,从而在培养学生舞蹈能力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
5 总结
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定位,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认识到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是将来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因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舞蹈能力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以小见大,将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方面拓展到学生的教学方法方面。中职学生也应在教师的领导下,树立积极的目标,努力前进,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教师要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多下功夫,为祖国培养全方面栋梁,为社会培养多功能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