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若曦
“掌上团课”是互联网与教育协同整合的产物,“掌上团课”突破了传统团课对于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本文基于互联网+的前提下,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新平台建设,首先是分析了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基于互联网+下的新平台建设,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
1 “互联网+”及“掌上团课”的兴起与发展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并将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概念及实践得到迅速发展,综合来看,“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开放生态、创新驱动、尊重人性以及重塑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掌上团课”正式是在互联网络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思维不断演进过程中产生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掌上团课”是互联网与教育协同整合的产物,“掌上团课”突破了传统团课对于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实现了“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的特点,而且可以“自学+选学”相结合,“掌上团课”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愿性和趣味性,可以实现更好的团课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工具和抓手,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困境
2.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过度重视和重视不足并存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资源配置与思想认识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在资源配置方面,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学校而言,中西部地区学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极其匮乏,首先是教学人才的匮乏,缺乏高素质老师任教,这与这些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区位较差以及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和社会地位不高有很大关系;其次是这些地区学校类型不多,基础设施较差,学生对优质、公平、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基本得不到满足。在思想认识方面,有的地区或学校存在过度教育,与此相反的是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对此漠不关心,完全是当成应付差事。
2.2 “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明显滞后于时代需求。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展,同时具有开放性,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勇于创新。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思想政治价值观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具有非稳定性、易变性和可塑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相关载体基本上还处于文本时代,大多是纸上谈兵,对于如何引导和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处于萌芽和探索时期,还任重而道远。
2.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及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当前仍然存在很大的困境,尤其是能够适应甚至是引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及評估本身存在难以“量化”考核的问题,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在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上存在困难,也难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不高。
3 互联网+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新平台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要坚持和把握“掌上团课”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要做好互联网+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新平台建设,至少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其一是目标意识,要求坚决围绕互联网+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新平台建设发展计划达成的目标,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结果导向。其二是大局意识:要求自觉从互联网+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新平台建设发展实现目标的大局看问题,把计划与落地的具体策略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局部计划和控制的目标要放在系统整体计划与落地目标层面来看,相关的资源要进行统一协调和配置。其三是伙伴意识,互联网+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新平台建设的发展要得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进行,需要对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进行整合,便于规划制定之后的执行落地推进。
二是“掌上团课”平台建设的具体策略。其一是要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行为,提高用户体验,符合用户习惯及行为需求的平台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其二是要注重平台的参与性,要让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能够有机会和渠道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多元互动、多元参与,提高平台黏性。其三是要实时延展和优化,任何平台的建设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技术以及理念的进步都是日新月异,这就需要平台需要能够具有兼容性、延展性,并且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及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时优化完善。
本文系2016年湖北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6XGJPG30042016;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GA063。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