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佩汝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先兆流产患者中黄体酮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医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75例)当做研究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甲组患者为38例,乙组患者为37例。此次研究乙组患者经孕康治疗,研究甲组经黄体酮治疗,对患者的疗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总结。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间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乙组治疗后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都大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乙组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先兆流产患者中,黄体酮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关键词】 先兆流产;黄体酮;疗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在临床中,先兆流产是在妊娠28周之前,阴道先出现少量的流血,继而阵发性下腹痛亦或腰痛出现,经盆腔检查发现宫口未开,无妊娠物排出,胎膜完整,子宫大小同孕周符合[1]。当患者的症状严重或者治疗不及时,就很有可能进展成难免流产,因此对于先兆流产要及时发现并及早给予积极治疗。人们普遍认为:先兆流产同母体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相关,也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子宫收缩以及黄体功能不足等引起的。为了探讨在先兆流产患者中黄体酮的应用价值,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75例)当做研究对象,以下为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75例)当做研究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甲组患者为38例,乙组患者为37例。其中甲组患者年龄为23~37岁,平均为(30.21±2.08)岁;患者孕周8~12周,平均为(10.51±0.40)周。乙组患者年龄为22~38岁,平均为(30.12±2.15)岁;患者孕周8~13周,平均为(10.53±0.38)周。两组资料比较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此次研究乙组患者经孕康治疗:患者每次口服10mL的孕康口服液(国产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70068,生产单位:回音必集团浙江亚东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中药,每瓶装10mL),每天3次,持续2周。研究甲组经黄体酮治疗:每次肌注20mg的黄体酮注射液(国产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828,生产单位: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mL:20mg),每天1次,持续2周。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辅以适量维生素。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1.4 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症状改善并不明显,经B超检查发现胚胎已死亡或者流产;有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经B超检查发现胚胎的发育正常;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完全,经B超检查发现胚胎的发育正常[2]。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6.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s)表示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经t检验;(%)表示疗效,经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总结患者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如表1,在治疗前,两组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16,P=0.987)。甲组治疗后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大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06,P=0.000)。乙组治疗后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大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t=41.396,P=0.000)。在治疗后,乙组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小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3.772,P=0.000)。
2.2 总结患者的疗效
如表2,乙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小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37)。
3 讨论
临床中,先兆流产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以及阴道出血,做常见的引发原因是黄体功能不全[3]。在卵巢排卵后,女性的黄体未完全形成,致使分泌黄体酮的量少,子宫内膜对于受精卵着床吧不适应,从而导致习惯性流产或者不孕。在一般情况下,女性卵巢黄体经黄体酮分泌来促进其子宫内膜从增生期向分泌期变化,对子宫收缩进行抑制,降低子宫平滑肌敏感性,放置母体对胎儿出现抗原免疫应答和对滋养细胞出现的排斥。在机体妊娠的开始前3个月之内,尤其是妊娠7周前,机体体内的黄体酮水平影响胎儿发育以及成長。在孕期,女性的胎盘滋养细胞以及人卵巢黄体是黄体酮分泌主要的部位,在怀孕8周之后,女性的卵巢黄体酮分泌量会慢慢减少,之后主要是胎盘滋养细胞进行黄体酮分泌。当卵巢黄体以及胎盘滋养细胞的黄体酮分泌功能失衡时,就会出现流产[4]。当机体的黄体酮浓度比较高时,可避免子宫收缩的发生,但黄体酮浓度不足时,就会致使蜕膜反应不佳,对孕卵着床以及发育产生影响,继而致使流产出现。黄体酮可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子宫肌肉活力[5]。值得注意的是:黄体酮主要是注射以及口服给药,肌注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快,但注射部位易出现疼痛、红肿,甚至有局部蜂窝织炎以及硬结等出现。
综上所述,在先兆流产患者中,黄体酮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参考文献
[1] 管金丽,潘晨萍,朱虹,等.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19(12):848-850,879.
[2] 黄京海.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5(31):85.
[3] 余木兰,杜景云.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30例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17,31(20):64-65.
[4] 陆建萍.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观察及评估[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35(04):104.
[5] 杨洋,吴雨倩.黄体酮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22(03):381-3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