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
1813年,在维多利亚战役中,他率领反法联盟军第一次打败纵横欧洲无敌手的法军,并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成为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俄等6国元帅军衔,是世界史上唯一获得七国元帅军衔者,人称“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
军衔,在15-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到了17-18世纪,军衔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所采用。然而,有一个人,竟获得了7个国家的元帅军衔,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是阿瑟·韦尔斯利。
从小不被看好,在印度战场崭露头角
阿瑟·韦尔斯利出生于1769年的英国,军事家、政治家、陆军元帅、英国首相,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政治领导人物之一。
不过,阿瑟·韦尔斯利小时候却不被其母亲看好,母亲让他去学习做一名律师,结果他学会了演奏小提琴;让他去学习军事理论,结果他学会了跳舞骑马,和怎样更好地做一名绅士。每次都误打误撞,却每次都有收获。他十八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参军,并在1787年成功买官,谋得第73高地步兵团的掌旗官职务。随后,他被调到新建立的第76高地步兵团,在圣诞节升任中尉。他先后又在几个步兵团履职,到1791年晋升上尉。
1791年10月,韦尔斯利被调到第18轻骑兵团。期间,他对朗福德勋爵的女儿基蒂·帕克南暗生情愫。两年后,他向基蒂求婚,但被她的哥哥托马斯伯爵拒绝,因为托马斯认为他身负债务,前途暗淡。这对韦尔斯利是个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烧毁了心爱的小提琴,全身心投入军事生涯。
1793年,韦尔斯利花钱在第33步兵团买了一个中校军衔,他跟随步兵团前往弗兰德斯阻击法国的入侵,这是他的第一次实战经验。1795年返回英国,翌年政府派遣第33步兵团到印度。这成为韦尔斯利扬名的地方。
到达印度不久,哥哥理查德出任印度总督。为了反对迈索尔王国提普苏丹与法国的联合,进一步拓展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范围,1798年第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韦尔斯利就宣称:“捕获提普的罗网已经准备好了,这个野兽将无法挣脱。”在印度总督的命令下,英军兵分两路进攻迈索尔的首都塞林伽巴丹。韦尔斯利与英国大军长驱直入,陈兵城下,提普苏丹被迫防守。
1799年4月5日,塞林伽巴丹战役打响,韦尔斯利受命夜袭邻近敌军堡垒的一个村庄,为炮兵开路。战后,韦尔斯利被任命为塞林伽巴丹和迈索尔的长官,此时他仅有30岁。他在迈索尔地区改革税收和司法制度,恢复秩序,防止腐败。1802年9月,韦尔斯利被派往指挥第二次英国-马拉塔战争。正是在这次战争中,韦尔斯利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在阿萨耶战役中,韦尔斯利遭到攻击,他的两匹战马都被击毙。在关键时刻,韦尔斯利重组军队,兵分两路击溃敌军。
经历常年征战,韦尔斯利厌倦了印度的生活,1804年6月他申请返回故乡。为了表彰他在印度的贡献,政府授予他巴斯骑士。
半岛战争称雄欧陆,成为西方人眼中的“战神”
印度战场的历练,让韦尔斯利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当拿破仑的铁骑踏上伊比利亚半岛之时,一场恶战悄然拉开帷幕。交战双方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半岛战争从1808年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开始,至1814年英葡联军在韦尔斯利的指挥下打败拿破仑的军队结束。
为了破坏拿破仑对英国的“大陆封锁”,英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抗击法军。在法军攻占西班牙后,遭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为了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反法运动,英国任命韦尔斯利率领17000人的英军于1808年8月1日进入葡萄牙。韦尔斯利在葡萄牙遭遇法军统帅朱诺的军队,最终英军获胜,签订了富有争议的《辛特拉条约》,规定英国皇家海军运送法国士兵离开里斯本。
1809年4月22日,韦尔斯利到达里斯本,以伤亡23人的代价击破2.3万敌军,一路穷追,把法军赶回西班牙。7月,英西联军在塔拉韦拉战役中获胜,韦尔斯利因此获封威灵顿子爵。次年,法军在马塞纳元帅的带领下大举入侵葡萄牙。马塞纳的军队进入韦尔斯利秘密构筑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伤亡惨重,撤出葡萄牙。
1813年,韦尔斯利在维多利亚盆地把约瑟夫·波拿巴国王率领的5万法军逼入绝境,并缴获敌军全部辎重,造成法军在西班牙统治的全面崩溃。他因为率领反法联盟军第一次打败纵横欧洲大陆无敌手的法军,所以被英国授予陆军元帅。
1814年4月,英军攻入图卢兹,半岛战争由此画上句号。韦尔斯利成为英国民族英雄,受封公爵。
1815年2月26日,被反法同盟打败的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濳返法国,再次夺得政权。正在维也纳开会的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英国统帅韦尔斯利率领的联军和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的军队在比利时合力抗击拿破仑。最终,拿破仑败北,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
韦尔斯利一生总共参与了60场战役。其中最辉煌的一战,就是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他联同布吕歇尔击败拿破仑,成为西方人眼中的战神。正是因为他在战场的骄人战绩,就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称他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为此,他还同时获得了法国、沙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6国授予的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獲得7国元帅军衔者。
打过无数胜仗,却当不好首相
因为有了这样传奇的人生,韦尔斯利的官衔也步步高升,1827年就任陆军总司令,并进入政府核心。次年,当英王乔治四世面对首相空缺的难题时,他选择了韦尔斯利这位国家英雄出任。就这样,著名的战争英雄成了英国首相。
然而治理国家和带兵打仗是不一样的,韦尔斯利在治国方面并没有天赋才能。诚然,他在爱尔兰当议员的时候参与过一些决策,担任过爱尔兰首席国务大臣,在印度时管理过5万人规模的军队,偶尔也参与决定行政和外交方面的事务。但成为首相之后,韦尔斯利对政治的兴趣依然匮缺,和他二十多岁时差别并不大。党派政治和在军队中的至上地位相比,韦尔斯利对后者情有独钟。
管理军队和管理英国这样的国家确实很不一样。韦尔斯利在军中的下属不敢对他说不,士兵们对将官唯有服从,尤其是这样一位在军事领域极有建树的将领。但当时的英国政府运作,则需要平衡不同派系的力量。
乔治四世选择韦尔斯利,是希望他的国家英雄形象能凝聚内阁,提升政府形象。但出身托利党的他成为首相,内阁中就有一大批天然的反对者。而这批反对者控制了战争、殖民地事务、贸易、外交等领域,让韦尔斯利的政策频频受挫。出任首相后,他也未将自己的亲信和亲属带入政府。一旦他遇到困局,可以得到的支持力量非常有限。
此外,身为上院议员,韦尔斯利无法在下院积极活动从而实施有效控制,也不懂得如何操纵下院选举和民意。换言之,无论在政府的基层、中层还是上层,韦尔斯利都只有非常薄弱的控制力。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他的两任首相生涯加起来不满三年。
最终,韦尔斯利大失民望,于1852年去世,享年83岁。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8年第3期 、人民网2018.1.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