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英利
一、行之有礼
从小父母就经常教育我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这是我教育学生应该遵守的礼仪原则。学生刚入学对这些礼仪很是陌生,真是不会坐,不会站。班上有个唐宝宝每次都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的,你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坐,她说“这样舒服,妈妈也是这么坐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心理特征,教学时,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无礼的小猴子》课件,将故事通过动态的画面直观地展示出来。利用故事让学生明白:坐不正,站不直,没有礼貌给小猴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们要从小猴的经历中汲取教训!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深刻地体会到行之有礼的重要性。
正确的坐姿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我给孩子看了一些课件,请观察书写坐姿,并请他们说说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正确的书写坐姿?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的坐姿。通过直观的故事,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认识到书写时保持正确的坐姿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学会欣赏健康的美丽,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讓他们欣赏军人、警察、舞蹈演员等的良好形体,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样的形体才是美丽健康的,给孩子找到榜样,激发孩子模仿的愿望。
言传不如身教,特殊孩子语言理解相对较差,但模仿能力较好。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耐心听完孩子不清晰,断断续续的一句话,并亲切回应,孩子犯错误,不再简单批评指责,分析原因,陪伴孩子共同改正错误。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行之有礼的老师才会带出一群文明礼貌的孩子。同时,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把“行之有礼”当做一种技能教给孩子,长此以往,相信礼便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成为一种习惯,不再是刻意为之。
二、言谈有礼
语从心出。言语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流露。我们说出的话总是要给别人听的,所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语气,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如何。
我们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相比正常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讲文明用语的一个借口,也不能成为我们口无遮拦的理由。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说话(有些学生刚来时根本不会发音),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们怎么说话。班上有个自闭症的学生,无论是和同学借东西还是说话从来不懂礼貌,很是霸道。弄得班级中其他孩子对他都很烦感。我多次教育训斥他,都没有好的成效。后来在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这课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将书上三幅图片情节在课堂中创设,找学生来处理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其他同学来评论。我主要是让那个不懂礼貌的自闭症学生来表演,他的表现很糟糕,(这是我预想到的事情)针对他的表现,结果是“叔叔没有告诉他书店怎么走,同学没有借他的彩笔,大姐姐没有帮他的忙……。”我没有马上评论他做的对或不对,我让他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结果是“叔叔告诉同学书店怎么走,同学把彩笔借给了他,大姐姐也主动帮助了同学…”。这样反差很大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们纷纷评议,再让他自己反思。认识到错误后,表决心今后怎么做。为了教会学生们今后言行举止中讲礼貌,我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见面问“您好”,分别说“再见”。若要求人帮,“请”字用在先;得到别人帮,“谢谢”口中讲。无意影响人,忙说“对不起”,回答“没关系”。言语文明要做好;咱们从小讲礼貌。
在培养文明有礼的语言习惯方面,我发现类似于课本剧的情境演示法效果特别好,我准备好道具,做旁白,抛出问题:上课了,佳佳发现自己忘带铅笔了,同桌文文带了好多根铅笔,佳佳想和文文借一支铅笔……表演结束后,其他的孩子说说那句话说得好,有礼貌。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孩子们喜闻乐见,并成为一种言而有礼的习惯传承下来。
三、食之有礼
教育学生养成文明的就餐习惯,我是从以下两个内容抓起:
1.在家吃饭时要注意的礼仪
吃饭之前应该先洗手,洗手之后要帮家人摆好碗筷;不要抢座位,要等长辈,客人都坐好以后小朋友才能入座;不要把筷子放在嘴里,不要用筷子乱指点他人,喝汤时要先放下筷子,然后拿调羹,不要用筷子在食物里搅来搅去。
就餐的时候,看到自己想吃又够不着的食物,要请别人帮自己夹一些在碗里;慢慢地咀嚼食物,不要狼吞虎咽;如果中途需要离开餐桌,要跟桌上的其他人打招呼;吃好了饭,应该把筷子放在自己碗上的正中央,而不是把筷子随意放在桌面上;如果比长辈先吃完,应该说:“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然后去擦嘴,洗手。
2.在学校吃饭时要注意的礼仪
吃饭前要先洗好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排队打饭;在指定的座位上就餐,双脚并拢,坐姿端正,自然,背挺直;要安静,文明就餐。饭、菜、汤要吃干净,不偏食,不挑食;吃完后,要轻声地放回洗碗处,碗碟要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持之以恒,学生就形成了很好的就餐礼仪。
四、礼在特校,无处不在
礼深含人类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每天早上的问候,同学之间的友爱,食堂就餐的礼让,宿舍内的安静,操场上的欢声…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的湛透着,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积极有趣的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上帝也许给这些孩子们关闭了一扇门,但身为特教老师就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特殊教育就是让特殊孩子们将来能自食其力,不依俯与社会,不依靠与他人。在对其生活能力培养之时,更重要对其思想的教育,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思想教育的根本,让特殊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打开尘封的门窗,才会洒进温暖的阳光,把文明的礼仪形成一种习惯,便是打开特殊儿童心灵的窗,洒满阳光的心房,才会住进知识、希望和力量。愿礼仪的阳光洒进每位孩子的心房,让孩子的未来因礼仪的习得而更加多彩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