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豪
5月2日,笔者随同《红周刊》巴菲特股东大会深度报道小组,奔赴美国奥马哈,参加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能亲自去美国近距离的聆听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这个机会笔者十分珍惜。出发前往奥马哈之前,笔者认真思考了这次朝圣之旅的目的:看看美国的投资者如何看待这位股神、伯克希尔的股东是如何坚守的、这次股东大会能给与会者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而这8天的奥马哈之旅,的确也让笔者受益匪浅,对投资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和感悟。
巴菲特和芒格的坚持
奥马哈,美国中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因为巴菲特而名扬世界。为了参加大会,很多人半夜排队就为了能占到最好的位置。得益于《红周刊》提前考虑的比较充分,我进到股东大会场内坐的位置比较不错,最近距离巴菲特仅仅2米。
巴菲特是个很守时的人,在股东会开始前1个小时就到了会场。虽然巴菲特已是88岁高龄,但一点看不出来疲态的样子,神采奕奕,谈笑风生。94岁的芒格,需坐轮椅出行,但进会场时他还是拄着拐杖自己行走,表明他还行。
今年的股东大会,巴菲特和芒格一共回答了56个问题,用时6个多小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他们一直在阐述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原理,即你投资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你挣的是企业未来成长的钱。还有就是要学会坚持长期持有,巴菲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投资者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艰苦的时候投资1万美元到股市,今天这笔钱是5200万美元。也就是投资者只要买进不太差的股票持有70年,获得的收益是5200倍,这个举例得到了会场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笔者觉得巴菲特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思想,也就是买股票一要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二要买到好的企业长期持有,只有长期持有你才能分享到时代和企业发展带给你的财富。这让我想到我们在很多时候,虽然也是在投企业,但可能过于去看中企业短期的股价的表现,而没注重企业本身的质地和未来的发展,包括它所处行业在这个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就表明我們的视野和格局和巴菲特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说到坚持,股东会上巴菲特和搭档芒格从早上8点半一直坐到下午3点半,回答股东的提问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这种毅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的,即使是台下抱着朝圣心态来的股东,也没有这个耐心。据我观察,在股东大会刚开始时,台下的股东们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台下的股东们有的打盹了,有的就走神了,或者是去购物等等,只有部分股东从始至终都认真在聆听。
美国投资者眼中的巴菲特
笔者本次参与股东大会的目的之一,就是看看美国的投资者如何看待这位股神,以及伯克希尔的股东是如何坚守的?通过与参会的美国投资者沟通,笔者发现美国的散户跟中国的散户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他们对市场的认知都停留在一个普遍的大众的认知水平上,那么为什么他们去买巴菲特的股票?
随后笔者跟一位属于美国精英阶层的投资者进行了交流,他今年30来岁,在硅谷做工程师。他们很有钱,年薪上百万美元,典型的美国中产,那他们买巴菲特股票的理由又是什么呢?他们跟笔者说他们工作很忙,没有精力去理财,但是他们又有这方面的需要,因为美国的消费也很高的,他们需要这个资产保值增值,那么他需要找一个非常靠谱的优秀的管理人来去帮他管理这些资产。他们对投资回报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稳健就好,看了很多基金觉得巴菲特还是很稳健的,虽然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不是最高的,也就平均20%左右,与有的对冲基金比可能比他的收益还要低,可以说它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是比较稳健的。这样就是说美国中产希望找一个更靠谱的基金管理人来去帮他们管理这些资产。就像买企业要买龙头和信誉好的一样,他们也选择信誉度最好的基金,这叫笔者想起芒格说过的一句话,几十年来伯克希尔一路走来没有丑闻,这是值得骄傲的。
奥马哈之旅的新感悟
跟美国投资者交流之后,笔者开始梳理其投资理念与A股市场的散户投资者的异同。以笔者的体会而言,在A股市场,很多投资者都觉得自己进入市场就是来捞钱的,没有把风险放在第一。
所以巴菲特有句名言就是:你做股票首先一点就不要亏掉本金,第二就是记住第一点。但是我们很多的散户根本不考虑亏本金的问题,那么这就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跟美国股票市场相比,美国能走长期牛市,而中国走不了长期牛市,中国一直在低位震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散户所主导的这种市场,它的特征就是追涨杀跌,包括现在我们监管这方面结构性的调整,又给未来的走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美国不是,美国是机构主导的市场,机构的特点是中长期持有,因此更注重企业的价值,世界经济的长期复苏表现又反哺股市走出慢牛,形成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中国股市机构化任重道远。
另外,此次奥马哈之旅,《红周刊》派出了强大的报道团队,《红周刊》巴菲特股东大会深度报道小组成员在奥马哈的专业报道和敬业态度让我由衷敬佩。我们一起朝夕相处了8天,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让笔者体会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再次感谢《红周刊》前方报道组,明年巴菲特股东大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