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劳
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课堂交流,让学生能真正地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接纳,赞赏……
一、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上来,构建一种充满民主的和谐课堂。
【案例一】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老师问:“你们会计算8+4吗?"随后就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这道题我小时候就会算了。”大部分学生都认同他的观点。这时一个男孩胆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其他学生哄的一声:“这题也要摆小棒才能算出来?”小男孩听后低下了头,脸红红的。教师随后说:“老师也是这样想的,x x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男孩低声地回答道:“我是在8的基础上又数了4根小棒。”老师高兴地说:“你真棒,你真勇敢。”老师刚说完,从下面学生中传来了同一种声音:“老师,我也有一种方法……”
思考: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上述案例中,当其他学生嘲笑这位男孩时,教师给了这位男孩莫大的鼓励,给了这位男孩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畅所欲言--绽放个性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这一课程理念贯穿于其中,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维的束缚,畅所欲言,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二】教学“分一分”。教师出示了一串气球问,“老师这儿有14只漂亮的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个,你们说说看,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经过讨论,有的说,可以用图片来分,14个圆片,先拿2个分一份……这样分下去共分了7份,所以分给了7个人;有的说,可以用减法计算,14-2=12,12-2=10,10-2=8,……,2-2-0,共减了7次,正好减完,这样可以分给7个人;还有的说,用乘法口诀来算,二七十四(还没有学习过),这样也可以分给7个……
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的良好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进而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与现实条件的制约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
三、据理力争--品味激情的课堂
提倡“据理力争”,有利于求得正确的认识、深层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极易萌发灵感,发现新知,激活创新的火花。
【案例三】在教完“商不变性质”后教师出示算式24÷8和 (24+24)÷(8+8)是否相等。通过讨论以后,教室里的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甲、乙双方据理力争,最后在事实根据面前,甲方同学被乙方同学说得心服口服。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这题进行了分析……
思考:不同的學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主动去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课堂教学以生命灵性。
四、别具一格--动态演绎的课堂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批判问题,提出有个性、有新意的见解,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即使学生最终没有更好的办法、想法,但也训练了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独立质疑的探索精神。
【案例四】上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水果店运来的梨有15筐,运来苹果的筐数是梨的3倍,苹果的筐数比梨多几筐?大部分学生都是从问题入手,先算苹果有几筐,然后利用关系式算出了此题。谁知,王x“节外生枝”:“老师,这道题用15 ×2计算就可以了。”教师听了一惊,笑了笑,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问道:“你是怎样想的呢?”他边说边用两只手比划着:“把梨的筐数用一条线段表示,苹果的筐数是梨的3倍,就用这样的3段表示,苹果比梨多的是2段,一段代表15筐,所以我用15×2计算就可以了。”听完以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思考:“水尝无华,相荡乃成连漪”,学生在这样生成的对话中,所获得的感悟更丰盈,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万马齐喑”,而是“鹰击长空,百舸争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