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中小学课改

2018-05-14 23:44邓超燊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城区山区农村

邓超燊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在教育教学及多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也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课改道路令人堪忧,很多学校教育改革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农村课改的窘境,观念的束缚、现实的困难,深深困扰着一线教师,如何才能突破困境,让课改在农村教学中真正付诸实施、取得成效,需要我们深深的思考、细细的探索。

一、山区初中课改现状

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缺失, 山区通常属于劳务输出地,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自己外出工作挣钱。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很少会注意到。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无法给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们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使得他们的思想很难得到控制,不愿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话,使得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差别较大,虽然课改的浪潮波及农村,但因为农村的条件所限,伴随课改很多问题接踵而至: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以教师为中心”这是传统教育的核心,这样的观念困扰着课改。作为推行课程改革主力,很多教师对这一理念是根深蒂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新课改截然不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于是,面对课改,教师迷惑不解,自己以前的套路变得苍白无力,矛盾相继出现:作业如何设计?学生自由,纪律还维持吗?注重探究合作,可考试成绩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关隘。

(二)实施中困难重重

1.缺少经费支持

农村多数学校没有经费购买教学挂图、教具、学具,更无法配备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在一些贫困县的偏远农村,教学和实验器材仍停留在“普九”状态,这给新课改的实施造成困难,课堂还是原样,实验无从谈起,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难以培养。所有这些,严重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同时也有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缺乏有效指导

农村教师对课改仍然难以突破,部分教师虽然参加过课改培训,却不能将培训所得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加之缺乏上级部门经常、有效的进行课改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只是浮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3.教师热情不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自身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教学时间长,很多教师产生倦怠心理,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中老年教师对新生事物难以接受,他们对课改持怀疑态度:课改到底要将学生带到何方;现在的中、高考还是以笔试分数为准;连小学也在给学生的成绩排队呢;学校的年终考核和奖惩都是以考分为标准,基于以上因素他们对课改也只是应付了之,更有甚者还是抱有我行我素的态度,教师的消极情绪和怀疑态度给课改形成很大的影响。

二、山区初中课改策略

我认为山区初中课改之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策倾斜

农村教育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师资水平低,而师资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待遇太低导致农村学校既留不住优秀人才、也不能吸引大学毕业生。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并且向条件艰苦地区倾斜,向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倾斜。

(二)捆绑结对

實行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结对捆绑制度,每所城区学校确定几所乡镇初中为课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做到:城区初中每周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山区初中上课一周,直接示范指导;乡镇初中每周或每月安排教师到城区初中听课;城区初中承担山区教师集体备课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校际间学生学习交流活动。

(三)低起点策略

根据山区初中和教师的实际,采取低起点策略,降低标准启动山区初中课程改革。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要求农村初中教师每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认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这样能大力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送课下村和带课进镇

一方面,镇中心小学定期到所辖村小送课,通过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小上示范课、评课等,让村小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村小教师也定期带课进镇,到中心小学上展示课、汇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与中心小学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经验,研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五、挂职锻炼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水平,可以选派农村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到城区小学挂职锻炼。这样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城区小学课改浓烈的氛围,能领略到城区小学课改成功的经验,为返校之后组织开展农村小学课改工作做好有效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教师是改革的执行者,教师素质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所以,办好培训班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化教师进修学校的创建,经常选派教师到进修学校学习,使之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能独立担当开展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请专家到学校讲课,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目标方向。只有认识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才能使改革取得实效。

六、结语

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工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它的价值与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理念、新内容、新形式已经在“生根发芽”,展示了它美好的未来。当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改中的问题日益凸现,出现了很多困难,困惑和问题。只要我们坚持科研引领,深入开展实践研究,以其产生的问题作为课题,用新的实践成果去解答新问题,边研究,边改革,边推广,边完善,这样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城区山区农村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山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新农村 新一辈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