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主持人语
端午节后A股遭遇“端午劫”!6月19日,受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兴事件重新发酵、季末流动性预期偏紧等国内外多重利空因素叠加,A股市场全线重挫,千股跌停再现,上证指数3000点保卫战宣告失败重返“2”时代。随后,央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大报集体表态声援股市,多家券商、基金集体发声看好A股市场后市表现。从本周后几个交易日的盘面来看,市场恐慌情绪有所收敛。
个股方面,随着大盘重心下移,盘中仙股惊现。6月20日,中弘股份盘中最低下探到0.99元,成为近12年来继*ST海润之后第二只跌破1元面值的A股上市公司。随着破发股、破净股、跌破面值股的批量出现,市场情绪跌至冰点。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国内投资者情绪低落之时,外资“扫货”A股的热情格外高涨。数据显示,4月份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386.5亿元,比3月份增加了近3倍;5月份北上资金净流入508.51亿元,创下沪港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6月份北上资金净流入仍在加速,截至6月19日,净流入额已高达304亿元,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那么,这一次外资是否又抄到了底部?在经济运行良好、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大背景下,股指大跌消化不利因素之后是否能再度走强?哪类标的存在比较明确的资金流入预期,有望实现“背靠大树好乘凉”?本期栏目将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上证指数3000点时隔21个月再度失守,A股重回“2”时代,各大指数在本周同步创出年内新低,端午节后首个交易日再现“千股跌停”的景象。此次大跌除了有所谓的“世界杯魔咒”发威之外,6月份资金面偏紧的季节性因素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美国加息、美元指数走强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A股面临大市值股票IPO和杠杆资金撤离等压力,宏观和微观都不支持A股走出大幅上攻的行情,以退为进不失为较好的选择。只要远离问题股、高位股,控制好仓位,这波调整的杀伤力还算在可以忍受的波动范围内。对于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股票,“2”时代的调整还远未结束,如有超跌反弹出现正是逢高出局的良机,持有此类个股的投资者切勿过度恋战。
在一片风雨飘摇中,有两类股存在比较明确的资金流入预期。一是MSCI概念股,226只MSCI指数成分股是外资买入A股的“明牌”,经过明晟公司精挑细选,基本面比较优秀,流动性也比较好。虽然入摩之前外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通道持续流入,有提前布局之嫌,但未来随着A股纳入因子的上调,还会有更多外资持续参与,并不是入摩之后就不动如山的“一锤子买卖”。更何况,经过近期的持续调整,大部分MSCI成分股已经跌至低位,现价介入并不比外资之前参与的价格要高,可以说是A股投资者难得和外资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另一类则和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发行的央企结构调整ETF基金有关。近期,三家基金公司获批发行央企结构调整ETF基金,挂钩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这一指数涵盖了目前国内主要的优质央企公司,和MSCI成分股一样,形同为投资者圈定了一批优质股票。这些大型央企规模大、实力雄厚,虽然基本面发生快速变迁的可能性极小,但在目前市场追求稳定性、安全性的情形下,这些央企优质股不失为较好的避风港。至少和那些股权质押比例极高、存在强平风险的小公司相比,这些大型央企不存在这类问题。另外,在目前不少公司出现债务偿付风险的情况下,这些央企出现此类事件的概率也比较小。因此,这批央企虽然少了那么一点想象力,但拥有的却是当前市场更加稀缺的安全性。随着这三大ETF基金的发行,优质央企将迎来更多的资金活水,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除了基金发行有助于吸引增量资金入驻之外,这些估值较低、调整充分的央企,也有望成为场内资金调仓换股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有最低持仓比例要求的股票型基金,甚至所有追求相对收益和排名的偏股型公募基金,在目前偏弱的市道下都会配置这些优质的大型央企,以稳定基金净值表现。在本周二(6月19日)的大跌中,有不少此类个股表现坚挺,甚至逆势收红,已经证明有资金在做逢低布局的动作。
如果这些优质央企同时也是MSCI指数的成分股,那么将有望获得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合力加持,稳定股价表现。投资者针对二者重叠的股票,选取其中估值较低、股价处于低位的公司逢低布局,将有望实现“双重保障”。由于这些公司普遍市值巨大,用市净率和市盈率来估值比轻资产的新经济公司来说更加准确,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投资者选股的难度。
基于以上思路,笔者在同时纳入两大指数的成分股当中,选取动态市盈率低于15倍、市凈率低于1.5倍、股价处于最近三年相对低位的个股作为观察对象(见附表),发现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下,受到中外两大主力同时青睐的个股有望实现“背靠大树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