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钻得进去。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主动、愉快轻松的心情,变“要我学语文”为“我要学语文”,学习才会有成效。因此,对中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让语文多些趣味与活力
语文是一门融语文知识、思想道德、智力意志、审美情趣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每篇课文都蕴含着美,几乎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采取多种手段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和亮点,调动学生的情感、记忆、想象与活力,让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教材中所蕴含的形象、情感、道德及审美趣味,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讨的热情。比如,我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借助作品的内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一情节何曾是多么的相似,同学们的童年不也是这么顽皮吗?有了回忆,有了兴趣,同学们学习的激情便来了。在探讨中大家了解了写作背景及作者处境,也知道了这个“老无力”的作者,竟然还具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教育,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所以,只要立足教材,挖掘课本中的动情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和感染学生的性情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二、完善教师,让崇拜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一名具有积极情感、和蔼态度、坚强意志、幽默语言、浓厚兴趣、刚毅性格、丰富知识和良好品格的语文老师,更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都是从崇拜他们的老师开始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升个人魅力。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练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写富有文采的文章,露亲切的微笑,展端庄大方的仪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语文课,倾注最大的热情,讲课能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风趣,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美、联想美、追求美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本领,他的游刃有余、活力四射才会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生也会因此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学好语文的。
三、灵活教法,让新鲜常有、厌学不再
新鲜感是保持兴趣的最佳良方,要想学生不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不能只顾自己讲解,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情景等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前一篇美文、一曲妙歌、一首诗或一次讨论,都会溅起一串串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画一画,玩一玩,演一演,想一想,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形象主动地获得知识。如诗歌除了采用“朗读、背诵”的形式外,还可采用“绘画、改写”的形式;戏剧除了采用“观看、编排”的形式外,还可“扮演、表演”,课堂情境不断推陈出新,学生求知的兴趣就不会减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丢,现代的教育手段也要跟上,要懂得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势,用丰富的内容直观的形象吸引学生,去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课后不宜单纯地去布置练习、作业进行强化,合理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还应让学生适当地“电影”“游戏”享受放松一会。只要新鲜感常在,学生如何感到语文课是枯燥无味呢?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会不被激发呢?
四、体现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现代模式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改变之前的被动地位。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权利,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展示才华的机会,真正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同一班级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不能只是特殊照顾成绩优异的上层学生,而忽略中下水平学生,应制定有层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尝到学习过程所带来的进步快乐,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益。如班内经常举行朗诵赛、演讲赛、书法赛,辩论赛、主题班会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各项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强项,培养学习兴趣,并通过个人的努力锻炼自己,促进能力的發展。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负责任的态度。只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兴趣培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